第139章 以身相许
第139章 以身相许
一时间,众人才发现这场激烈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的竟是一位不起眼的书生。
无数双充满愤怒与不甘的眼神纷纷聚焦在这边,由于秦若婵戴着面纱,无人认出她的身份,只是那些愤怒的目光如同箭矢般锁定在了这个打破常规的书生身上。
大家都在拼财力、比权势,你却依靠琴艺高超轻松胜出,这在众人看来无异于作弊开挂。
随着丹青姑娘的琴音再次变得激昂澎湃,那神秘书生的和声也紧紧跟随,竟如影随形,默契十足。
然而就在高潮迭起之际,“铮”地一声脆响,犹如晴天霹雳,丹青手中的琴弦突然断裂,令在场之人无不愕然。
琴弦断,意味着无法决出谁能与丹青姑娘琴瑟和鸣的问题。
但这并未让多少人感到庆幸,反而引发了一片不安。
琴弦断裂,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而此刻丹青姑娘脸色复杂,更让人觉得气氛压抑,仿佛预示着今晚将有不测之事发生。正当人心惶惶之际,一道琴声悄然从角落一处屏风后响起,竟然接续上了丹青中断的曲调,丝丝入扣,完美无瑕。
这一幕不仅让丹青和秦若婵震惊不已,也让全场为之侧目。要知道,这首曲子乃丹青姑娘自创,其复杂程度非同一般,是什么样的人能够在没有琴谱的情况下,如此准确无误地续弹下去?简直就是神仙般的技艺!
而此时,屏风后面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棉儿,看好了,乐理就是这样的……”
李长歌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琴音世界里,对外界的反应浑然未觉。
不久之后,不知是谁打开了屏风,只见丹青姑娘泪流满面,捂着小口,站在李长歌面前,身后是众多世家子弟和达官贵人。
“公子,您的琴艺实在卓绝非凡,我丹青愿以身相许,陪伴您度过今夜!”
面对丹青突如其来的表白,李长歌尚处于懵懂状态,还未回过神来,就已感受到无数嫉妒和愤怒的目光像利箭般射向自己……
长孙冲满脸愕然,震惊得几乎无法言语。
杜构紧随其后,一脸茫然地追问:“这究竟是何方神圣?长孙兄,你认得吗?”
“这是何人?”长孙冲低语,语气中带着敬畏,“这就是在斗琴之夜技压群雄的诗圣,被誉为琴仙,还曾暗中为陛下出谋划策,近来在长安街头巷尾热议的儒仙啊!”
意识到眼前这位人物的分量,长孙冲心中那点争强好胜的念头瞬间消散无踪。
他心念电转:这不是跟遇到神仙差不多嘛,还是赶紧找个借口溜吧!
长孙冲头皮发麻,要知道,此人可是名震长安的三重才子——琴仙、诗神、儒仙,据说更是皇上的幕僚,私下里多次受到过陛下的垂询与请教。这等级别,简直是与他的父亲长孙无忌比肩了!虽然长孙冲自认为老爹身为国舅兼尚书大员,在权势地位上还要更胜一筹,但无论如何,自己这个衙内与这位大神相比,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长孙冲不敢多停留片刻,便悄无声息地拽着杜构和尉迟宝琳迅速离去。
尉迟宝琳不明所以,忙问:“长孙冲,你到底……”
长孙冲急切打断他的话:“哎呀,宝琳兄,这可是陛下的亲信之臣,你跟他较劲,不是自讨苦吃吗?”
尉迟宝琳一听此言,虽仍有些懵懂,但也明白过来,能被长孙冲如此推崇的人物,自然非同小可,恐怕实力确实堪比自家父辈。
于是,他也果断决定离开是非之地。
然而,包括长孙冲在内的几位世家子弟,并没有认出李长歌的真实身份。
当听说他是长安赫赫有名的诗神、琴仙及儒仙时,他们第一反应是不屑与轻蔑,认定这不过是出身寒微、通过科举挤入官场的黔首士子,什么仙不仙的,不过是一些虚名罢了。在他们看来,这些底层文人攀爬权力阶梯的行为,就如同偷窃、抢劫一样恶劣。
尽管不少士子对这位诗神的名字颇为惊讶,且先提及的是文名而非家世背景,但他们普遍的第一反应便是将其视为出身贫寒的酸儒。
众人纷纷互相询问李长歌的来历,结果得知原来他只是一名在长安经营小商铺的小贩。
这其中,郑灵、卢文、崔品玉等世家子弟,作为各自家族的核心成员,对家族事务有着知情权,他们知道最近家中生意遭受严重打击,尤其是纸、笔、墨这一块,而这背后竟都与那位名叫李长歌的“诗神”密切相关。
待李长歌离开之后,这群世家子弟聚在一起,咬牙切齿,对于这个给他们带来诸多麻烦的李长歌,无不痛恨至极。
一众世家子弟聚在一起,个个怒目圆睁,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口中反复念叨:“此子断不可留!李二昏庸无道,此人实乃罪恶之源!”
其中一人提议:“我等何不将此事告知家中长辈?他们定会作出裁决,早晚必诛杀此獠以清君侧!”
话音未落,一名身着锦绣白道袍的贵公子冷然开口。
他脸色阴沉,正是太原王氏族长王景的世孙——王玄臣,在这群人中地位最为尊崇。
王玄臣本对丹青姑娘并无特别兴趣,只视其为一个破落江南小世家的女儿,即便在家族鼎盛时期,也难以与五姓七望相提并论,更无法比拟太原王氏。
此次前来,王玄臣主要目的是应酬几位世交好友,如郑灵、卢文等人。
起初,对于突然冒出的诗神琴仙,他看着郑灵、卢文这些所谓的才子吃瘪,尚觉有趣。听说此人还被传颂为儒仙,王玄臣甚至动过将其收入王氏门下的念头。
当得知这位诗神琴仙儒仙便是多次向李二献策,令五姓七望遭受重创之人时,王玄臣心中的怒火瞬间燃起。
这样的家伙怎能容他继续存在?
郑灵、卢文以及崔品玉更是恨得咬牙切齿,尤其是崔品玉,双拳紧握,牙龈几乎要被自己咬出血来。想他出身清河崔氏,即便是身处长安,李二的地盘上,何时受过这般羞辱?此刻听到王玄臣的话,崔品玉用力点头,比任何人都要坚决,心中暗下决心:若不除去此人,不仅难平崔氏所受之损失,更是难解心头之恨!
在另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