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声名远播?名将来投!
10:声名远播?名将来投!
岸上剩余的小八嘎在指挥官凉了后,居然没有选择逃走。
一个个叽里呱啦的乱叫,在剩下的两名中卫指挥官的指挥下,架起了三八大盖往这边射击。
林一立刻命令第一炮组用150毫米的副炮再次齐射。
5分钟后在两轮齐射过后,岸上小八嘎枪声彻底消失。
连续的几轮炮击,丹东港已经满目疮痍。
根本就没有任何一个完整的建筑。
尤其是那380毫米巨炮烘过的仓库,几乎把所有的建筑全都夷为了平地。
在爆炸的中心点留下了一个深5米,直径6米的大坑。
以此为中心,形成了一片规律的冲击波在这冲击波范围内,几乎所有的建筑全都倒塌了。
同时间当林一用380毫米的巨炮轰击小八嘎时,丹东城内也听到了两声巨大无比的轰鸣。
丹东城内已经并没有八嘎的军队,不过这里还有着不少八大商人以及和八嘎走的比较近的汉奸。
他们一个个在听到这声音的时候,全都是一脸懵逼。
林一有重火力的消息传出来,但没有亲眼看过。
俾斯麦战列舰的庞大他们都无法想象的到到底重火力是个什么东西?
炮击结束,林一派炮组手持98k乘坐两条小船登上了码头。
望远镜里根本看不出来现场有多惨烈。
等小船靠近的时候,一老早就能闻到空气里弥漫的血腥和硝烟的味道。
重的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
“分组查看战场,如发现伤者立即补刀!”
“是!”
队员们答应的很痛快。
俾斯麦战列舰里倒是有医疗室有青霉素,各种医疗设施一应俱全。
战场上一瓶青霉素都有可能会拯救一个士兵的性命,医疗资源这么宝贵,怎么可能会浪费在小八嘎身上。
所以他们最好的归宿就是去见他们的天照大神。
有谁不愿意那就去和天大大神商量吧,林一唯一能做的就是送他们去见天照大神。
很快,战场收割完毕,共获得未损坏的38大盖步枪101支,子弹6000余发。
92山炮一门,掷弹筒12门。
…
又一次粉碎小八嘎的计划,林一都没想到他的名声在短短的时间内迅速地传播开。
在奉天,此时各个街道都在传着一件事,丹东那边有一个牛人,已经打死了几百个小八嘎。
同一时间,盘锦,热河,锦州,包括哈尔滨,牡丹江几乎街头巷尾都在流传林一的壮举。
丹东城内那么多人,这几天因为林一的炮击,小八嘎对这里的掌控力几乎消失,自然很多人都从这座城市中逃了出去,他们就是这些消息的主要传播者。
最开始这些消息还在关外传播,但很快便传到了关内。
随后大半个种花都知道了,在东北丹东有一支反抗小八嘎的军队,打的非常好。
这一下子可是点燃了不少人的热情。
其实在张少帅决定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时候,就有很多爱国人士站出来痛批张少帅的不作为。
甚至有人还把他当做卖国贼。
更有甚者直接挑起大旗,既然你张少帅不反抗小八嘎,那么我们就自己反抗。
看起来整个关外都在撤军,但实际上留下来抵抗的军民人数也不算少数。
经过小八嘎这几天的连续扑杀,这些人受到很严重的损失。
本来他们手中便没有什么精良的装备,更没有经过军事训练。
在没有统一调度指挥,无法汇聚力量和没有战斗经验的情况下,他们和八嘎的正规军交战,肯定讨不到便宜。
不过这些只不过是短暂的,他们听到丹东有一支可以和小八嘎掰手腕的军队后,便通过各种渠道向着丹东汇聚过来。
林一并不知道,其实他开第一炮时,便已经有人把他这里当成抗击小八嘎的基地,纷纷向这里赶过来。
不过关外东三省地方很大,这些人赶路需要一定的时间。
等到林一将关仙次郎中队歼灭时,这些人也正好来到了丹东城。
收缴战场结束的下午,林一边陆陆续续开始接到有人投奔的消息。
最开始是一个个的单蹦,到最后人数越来越多,也开始三五成群。
短短的一个下午,林一就接手了70多人。
这一下,就让他的队伍人数突破了100人大关。
达到了112人。
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平民,不过一个个都很壮实。
林一把他们分成了5个小组。
其中4个小组作为炮组。
张广是炮组的总指挥官,由他在这群人里选了4个作为炮长。
分别负责匹斯麦战列舰的八门主炮。
每个主炮被分给了16个人。
这16个人现在还有些捉襟见肘,林一答应张广人数,再多起来的时候就给他们补充。
张维忠则是也被分到了一队人。
这一队人一共有20个专门负责俾斯麦战列舰的损管。
至于剩下的人被林一分配给了轮机舱,操控室以及瞭望哨。
人数破百的瞬间,林一脑海中也响起了系统的声音。
【恭喜宿主部下已达到百人,正式开启任务系统,完成系统任务,将会获得丰厚的系统奖励,并有机会获得黄金宝箱】
【当前任务等级一当前任务,30日内拥有一座军港】
“嗯?建立军港?正合我意!”
不得不说,系统是很懂林一的,林一正打算军港的事情,系统任务就出来了,真是赚钱升级两不误。
军港的事情就丹东港就可以,但现在最缺少的还是人手。
现在这一百人,也不过是只能勉强支撑起军舰日常操作而已。
想要搞定军港还是要先搞定人手。
好在在接下来的几天过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
到第5天的时候,投奔过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300多人。
也就在这天,一个让林一振奋的消息传了出来,在丹东港外来了一群身穿缝隙军装,身后背着汉阳造步枪的军人。
这些人数量足有200,只不过他们身上的军服多有破损和血渍。
看来这一路走来相当的不容易,带队为首的是一个看起来,面色白皙,年纪却已达到40出头的中年人。
林一看到他第一眼,就眼前一亮。
“你是……于学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