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零章 叫什么叫,等会有的你叫
第二四零章 叫什么叫,等会有的你叫
杨信的目的还是给他的南方荡寇军寻找一个根据地而凤阳那地方还是可以的……
那里的确穷一点。
但那里却是水陆交通的枢纽控制江淮的战略要地对江南拥有高屋建瓴的战略优势。
临淮关浮桥是淮河上唯一的桥梁。
直通清流关的大路相当于这个时代的国道。
在那里建立一个基地以民兵为依靠建立一支真正的强军基本上就具备了对长江下游沿线所有城市的快速干涉能力至于穷的问题更好解决正好在那里推广新作物。
当然杨信目的并不只有这些。
“改革卫所?”
天启疑惑地说道。
“是的太祖创立的卫所制度其实是好的只是后来被搞坏了但好在这个制度还在我们需要的就是进行改革也就是统统按照我之前在无锡搞的把卫所军户民兵化取消他们在军籍下的所有限制然后把原本他们耕种的那些官田按照三四成地租租给他们。
原本军户是上交一半给卫所。
但问题是在军籍体系下这些粮食都成了养肥那些世袭将领的。
而同样在军籍体系下军户必须服从这些将领最后他们就变成了后者的事实上农奴。
既然这样咱们就推倒重来。
先把凤阳做一个试点我从山里招募的那些棚民荡寇军在处理完无锡的事情之后就暂时没用了但也不能把他们解散这些人真得很好用臣的意思是继续招募然后把他们安置在凤阳就像天津的一样垦荒。但对外不要说是去改革卫所的就是单纯给他们一个安置点凤阳一带的荒地太多那里最适合他们垦荒种田。
这样凤阳各卫的将领们不会反对甚至为了巴结臣还会配合。
然后他们就可以在那里扎根。
接着臣再去改革凤阳各卫那时候那些将领想反对也没用了。”
杨信说道。
“准这些人一切都照天津的荡寇军开垦出的荒地也算兄长的左右这次我也该给兄长封赏。”
天启说道。
这样就可以了。
两人迅速抛开政务开始继续研究科学。
准确说是杨信给皇帝陛下解决这段时间遇到的疑惑尤其是设计中的皇极殿钢筋水泥化问题实际上也没多大技术难度本身他俩计划的只是用钢筋水泥来替代那些成本夸张的楠木柱子。杨信根本就没想过在皇极殿使用钢筋水泥的房梁目前他又不能提供真正钢筋最多只能制造锻铁筋这种东西做柱子问题并不大但做横梁还是不太敢的。
横梁依旧木制。
只要能把那些楠木柱子替换三大殿造价直接下降一半。
那些巨大的楠木是三大殿的主要成本这东西必须从南方的山林砍伐然后无数人力拖出来再沿着长江运河一站站送来每一根柱子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没有这些柱子三大殿本身花不了多少钱。
锻铁筋加水泥足够解决这个问题虽然锻铁不是钢但无非也就是加粗而已。
没多大点事。
皇极殿说到底也就是个连房顶算上的八层楼而已。
如果不是太过于毁三观在一些不重要部件用竹筋都能撑住另外还有一个成本巨大的组成是那些雕像但这个目前天启已经解决用石头雕像的确很耗费人力但拿水泥做一个就无所谓了。就天启刚才骑的那条龙如果真要工匠人工恐怕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但皇帝陛下总共也就带着几十个工匠花了半个月。
总之照他俩这种糊弄法整个三大殿工程绝对不会超过三百万。
杨信在皇宫一直待到快天黑这才返回自己家然后刚到门前就看见黄英气冲冲地从里面走出来……
“呃你要去哪儿?”
杨信愕然道。
“回自己家!”
黄英很不客气地回答。
“姐姐。”
后面紧接着出现了小喵的身影。
很显然杨佥事的内宅问题终于爆发了。
“这可由不得你了!”
杨佥事很干脆地直接把她扛起来黄英在他肩头就像一条被抓住的鱼一样扭动挣扎着但却无法挣脱他的手紧接着就被杨信扛回门里后面小喵还向前准备迎接呢杨信顺手把她拦腰抱起。
小喵惊叫一声。
“叫什么叫等会有的你叫好好教教你姐姐她还是第一次呢!”
杨信喝道。
然后他就那么在里面小草等人愕然的目光中径直走到了自己的正房扛一个抱一个进去顺便把门踢上了……
内宅问题就这解决。
说到底这种问题的关键也就是不能雨露均沾。
但如果有能力一挑二甚至一挑三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第二天杨佥事神清气爽地起来时候黄英和小喵就已经亲如姐妹了当然杨信没兴趣管她俩之间的战斗友谊这家伙堪称马不停蹄地为天启解决下一个问题。
内阁大堂。
“诸位阁老。”
杨信看着对面一片毫不友善的目光。
“韩阁老您不给介绍一下几位新阁老?”
他紧接着对韩爌说道。
这时候阁老有点多除了韩爌和刘一燝还有何宗彦朱国祚和史继偕都是泰昌下旨召回然后天启没有改变替他爹把这些家伙弄来的加上首辅方从哲目前内阁六个大学士这不是最高纪录原本历史上天启三年骤增到九个大学士这座内阁大堂人满为患。
何宗彦是江西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当初保太子的主力。
朱国祚是浙江人万历十一年状元泰昌的老师。
史继偕是泉州人万历二十年榜眼他还是万历封的大学士只不过接到任命的时候万历已经死了他回家后请辞但泰昌坚持后来天启也象征性催了一次他是刚刚赶到京城的。
“都是三朝元老啊!”
韩爌介绍完之后杨信感慨道。
三朝元老们全都默默看着他这意思就是他有屁快放。
这五个全是老狐狸没兴趣跟他扯淡而且这五个里面四个亲东林也就是史继偕算中立但在这种原则问题上还是站在东林一边毕竟杨信是文官和士绅的公敌朱国祚虽然是浙江人但却是嘉兴而嘉兴就是东林党势力范围了尤其是在杨信刚刚害死一个嘉兴籍状元的情况下这个老状元更是瞅他就来气。
“那我就直说了。”
杨信略微尴尬地一笑说道。
五只老狐狸继续沉默半圆形围着他一个个视若无睹。
“首先高攀龙必须死高顾两家必须抄家。”
杨信说道。
依旧是一片沉默。
反正五个老狐狸不出票拟那天启就只能自己发中旨皇上发中旨就会招来各地一片反对毕竟这不合规矩就算高顾两家依旧被抄他们也是被阉党陷害冤枉的各地仁人志士不会放弃为他们仗义执言。但内阁发这份票拟就代表着东林党的正式认输代表着文官系统接受了皇帝的彻底压服他们这是最后坚守的阵地这里的屈服代表了皇帝的完胜。
“诸位阁老沉默是没有用的如果你们不出票拟那么这件案子也就无法结束杨某还会继续去江南继续侦办此案我会做什么想来诸位都已经很清楚了。
何必呢?
何必要闹个两败俱伤呢?
叶台山已经进京接下来我们会做什么想来各位已经知道。
有什么条件咱们可以谈但这种拒不合作的态度就不好了你们都是三朝元老不至于像小孩子一样赌气吧咱们都是成年人为何不以成年人的方式讨论问题呢?”
杨信说道。
“杨佥事真想谈?”
韩爌说道。
“当然开诚布公地谈。”
杨信说道。
“第一锦衣卫不得无驾贴随意逮捕。”
韩爌说道。
“不行实际上陛下刚刚允许锦衣卫遇上突发案件可以先行逮捕然后回京补签驾贴。”
杨信很干脆地回答。
这倒是事实再说他已经开了这个头天启允许不允许都开始了剩下只是依照这个惯例就行而且这个驾贴批捕也不合理像那些突发性的案子锦衣卫也不可能有功夫签驾贴。话说连地方上巡检逮捕一个人都没有锦衣卫这样的限制县官逮捕人更是自己写一道拘票就行到了锦衣卫逮捕人却还得跑到刑科去签什么驾贴。
过去甚至还得准备好一大堆材料就跟去检察院申请批捕一样。
甚至连拘留权都没有。
这锦衣卫当的也太憋屈了。
“杨佥事这就是谈的态度?”
朱国祚说道。
“既然是谈当然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要是全都同意岂不是成了你们单方面的下命令?这一条我方不同意不过我可以承诺尽量不屈打成招至少不会把人打得跟汪文言一样。”
杨信说道。
他对严刑逼供还是持保留态度。
无论科学还是各种实例都证明被打成汪文言那样还不招供的那基本上也就不会在意什么酷刑了对于这些必须采取其他手段好在大明朝法律漏洞实在是太多像这种人的供词其实还有很多种方法可以获得。
杨信是遵纪守法的好孩子但钻法律漏洞也是遵纪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