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情侠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三章 风舞黄沙1

最新网址:m.diquge.com

十年,惠安皇帝虞挚轩驾崩,其长子才十二岁,在许丞相扶持下登基,二年,许丞相劳累得病,不治,身亡,风雨正式来临。十年的变化,翻天覆地,但都是表面,人尚未换代,思维仍旧保留往昔,此时开始反扑。许丞相杀了很多政敌,但不可能杀掉所有人,其亲信也不是完全理解自己心思,所以他一死,手下真实的想法开始暴露。什么大义,获利的借口而已;何为忠心?给与权力再说。

另一边,梁国皇族几乎灭族,骆家也死伤惨重,无力争夺权力,如今是混战,势力较大的是公孙渠、周成秀、刘季谷、陈端霸、吴金元为首的五个势力,其余大小山头,不计其数。梁国的民众难以生存,或投身其中,或遁走他乡。由于跟莒国有千年仇恨,大多数往东跑,想在经历道魔大战后的地方生存,依靠宗门庇护,万一不行,也方便逃亡郯国或者凤仙王朝,乃至于魔门地域。

眼前的是非亲身感受,可远方的风景,只有美好传出。阴阳世界,何故有失偏颇?

莒国也发生动乱,先是税收多次改变,收取的粮食不断增加,民众受不了,纷纷反抗,然后是失意文人借此声势,以天象星辰痛斥奸臣当道,皇威不显。接着乱民被引导,开始攻城,对官员大肆屠杀。军队开始镇压,可是粮草供给较慢,长时间的拉锯,意识消沉。而朝廷正斗得热火朝天,相互指责,一时间政令停滞。小皇帝不知所以,但知道不能再那么下去,只好相信母亲和从小陪伴的宦官,选择其中一派大臣。世家以宦官干政为由,也开始反抗朝廷政令,并且勾结军队,整合力量。

吕贤封去找王宏渊,一见面,就怒气冲冲地问:“你就是这样稳定莒国的?”

王宏渊还没说话,出来一美貌女子,问:“少爷,是谁来了?”

王宏渊说:“这就是我常说的吕师弟。”

女子行礼:“见过吕仙师。”

吕贤封见女子没有丝毫灵气,再看两人亲密的样子,说:“老王,找个地方说话。“

王宏渊说:”去毒虎山,那里是渡难师兄的洞府。“

吕贤封见此地荒僻,多有毒虫猛兽,人迹罕见,落地后,感受到残留的灵气,问:“渡难师兄还在吗?”

“早不知去哪里了。九神峰的其他人也联系不上。”

“先说正事,许丞相突然暴毙,是什么原因?”

“劳累病痛,突发心疾。”

“你当时不在场?”

“在场又如何?我又不会救治的手段,就算给他服下丹药,也会被灵气掩盖意识,跟死人也差不多。凡人有他们的命运,我们也有自己的故事。”

“老王,你变了很多。”吕贤封突发感叹。

“哈哈,算是吧,跟冯江师兄久了,我也觉得有些不好。”

“许丞相的政令是现在动乱的根源,你早知道了吧。”

“别乱说,丞相一心为苍生,顾及三教九流,只是世人愚昧,害怕变化,才不断反抗。你问问吕家当官的人,哪个不知道变革是必须的,但真的变革时,却又拒绝。为何如此?你说呢。”

“那现在的状况,你又打算如何处理?”

“平衡势力,你不是跟唐师兄学过吗?你出手就可以了,我辅助。”

吕贤封从小就认识王宏渊,家世落差很大,但却没有任何芥蒂。王宏渊更多时候是随和,搞笑,嘴贱的角色。即便拜入宗门,修道之时也不太正经。如今看他,似乎是唐肃一类的人物。吕贤封说:“我不想入世,也不想你继续干扰皇权。”

“皇城有多少修士,你知道吗?我也是金丹修为,能做什么事?都是尘埃罢了。”

“修士不可直接参与其中,多数以提供情报,出谋划策的方式干扰俗世。许丞相有多少宗门支持,才能获得高位?”

“我劝你别乱来,安心等待事情结束。”

“你当时可是说,等莒国安定后,再来找我,现在是什么意思?”

“人要处于危难才会思辨,大破大立,你真的想为苍生出力,就不要干扰此次动乱。黑夜点灯,会让人忘记光明。”

“这话怎么这么耳熟?”

“初入宗门时,玉瑶师叔的教导,你们没有放在心上,却不知这些道理比功法更为重要。”

吕贤封才知道,自己认识的王宏渊是表面的,其真实的想法一直埋藏心里。

吕贤封说:“现在退出,迟了。”

“生死有命,你无力挽留。不过,你暂且可以保留血脉,全了人情。”

“既然你说妖族已经崛起,怎么还任由人族自相残杀?”

“兵不在多,能用才行。人族繁杂,如今权力分散,若是各自为战,甚至相互掣肘,反而削弱力量。不如趁还有时间,把权力集中,令行禁止,或许结果更好。梁国现在多乱,你知道吧。但不少人经历了磨难,相互扶持,在梁国东边重新构建国度,就连道宗魔门都为其护航。现在乱总比外敌来时乱要好,把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不要集中爆发。”

“这是魔门教义?你怎么……”

“你跟随唐师兄,难道不知万物皆有道理?”

“罢了,我说服不了你,但我也自己的打算。”

“没关系,我们不过金丹修为,掀起的风浪卷不走多少尘埃。”

莒国中部,突发大旱,地面龟裂,山火燎原,民众存粮不多,很快就支撑不住。莒国政权还在斗争众,政令迟迟没有下发,下发后,粮食筹集又耗费很长时间,等开始运送时,军队出现瘟疫,再次搁置。于是以郢城、泌城为主,出现了叛乱。守城士兵也无力抵抗,很快沦陷。饥民冲入府库,才发现空空如也。为了生存,乱民聚集力量后,开始东进。严重的地方,啃树根,吃软土,甚至人相食。

吕苗正庆幸自己高升,自从调到高棘城,此地繁华许多,而且朝廷内斗,政令少发,所以有许多可以调节的余地。历经五年打磨,终于登上太守的位置,本想朝廷稳定下来,就寻找机会,入京为官,大展宏图。可惜,此次旱灾范围恰好波及高棘城,粮食减产,百姓只能勉强度日。上书请求减免赋税,回复却是让他兼顾附近城镇。文书一到,附近的城镇立刻派人来要粮食。吕苗正头疼得很,好不容易才从富商手里借了粮,然后借给百姓度过灾年,现在粮仓所剩无几,别说给四五个城,就是一个,也不够。吕苗正只能回书说明情况,让他们派人到其他地方购买粮食,先想办法度过危机。其他太守也没有办法,只好把锅丢给吕苗正,说他见死不救,转移祸根。

李昌房得到高人指点,带领饥民转战四周,夺取城镇,然后发布檄文,痛斥王朝罔顾百姓,许诺另立王国,平均土地,自食其力,不受制于人。本来以为会饿死的人,得到了李昌房的救命粮,一报恩情,二恨朝廷,纷纷加入了叛军。民众把所有的问题怪罪于许丞相改革开始,一致认为是朝廷变法压迫百姓,以至于赋税增加很多,才没有余粮应对天灾。

第二年,气候稍微好转,吕苗正重视农业,尤其是河流渠道,派专人巡视。吕苗生听到自己被附近的太守参了一本,反而笑笑,不以为意。现在宦官当权,只要你听话,他就不会搞你,吕家虽小,但毕竟有修士坐镇,该给的面子还是给的。如今韦丞相专心应对乱民造反,其他的事情暂且放下。而且吕苗正也不怕当面对峙。

叛军在开春之时,突然急速进军,很快连破数十城,行军千里。本来被政令剥削了很多财富的商人搬迁到中部,又遇到这些事,甚是奔溃,干脆全力支持叛军,打算豪赌一把。曾经的流氓混子,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很快成为了小领队。因此攻破城镇之后,其行为令人发指。

又过一年,秋收后,吕苗正检阅粮仓情况,与师爷说准备派人再修一个,以备不时之需。

师爷蒋勤思说:“老爷,今年收成稍好,收来的粮食还要运一半出去,不必急于一时。”

吕苗正说:“先做好准备吧,趁现在未冷,先选好地方,准备材料。”

“是,我这就吩咐下去。”

不一会,士兵匆忙跑过来禀报:“报,禀告老爷,叛军一个月前打下珠州城,现在又举兵进攻湘水郡,郡守洪大人派人来求援。”

吕苗正疑惑,叛军进军的速度太快了,朝廷派了十万军队,两军在淄阳山对阵,怎么突然就绕过了阵线,从珠州城进来。吕苗正说:“把文书拿来。”

师爷接过文书,递给吕苗正。吕苗正打开一看,内容写了叛军发展到近百万人,分为三股力量,主力三十万在淄阳山,其余力量从其他地方进兵。莒国西部完全隔绝,不知情况,中部河流众多,交通发达,一城降,其余望风跟随。吕苗正能有用的人不过一万,负责的范围不小,实际上经常缺人,需要调动百姓完成一些事。

吕苗正把文书递给师爷,对小兵说:“你先让他回去,告知他这里兵力不足。我会上报朝廷,另寻他法。”

最新网址:m.diquge.com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