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劝元书
第九十九章 劝元书
“卖报、卖报!”
“前线战报,荆湖最新消息,22岁得杨锋出任总司令,通电元容庵撤出北洋!”
一大清早,望声街内率先响起了叫喊声。
喝着节拍,报童们撒开脚丫子如泻地水银般往城市各地蔓延,片刻后租界内也响起了同样的卖报声,远东最大的城市就这样在叫卖和黄包车车轮的转动中逐渐喧闹起来。
“小赤佬,寻死啊!”
陈英士打着哈欠和几个青帮兄弟港从华清池大浴场刚走出来,就差点被狂奔而过的报童撞到,骂了几句后准备回公共租界联络下举事的事情。
眼角就忽然见到几个年轻人将一位拿着报纸的同伴围在中间,满脸涨红挥舞胳膊。
再看看四周也都是拿着报纸细读的人,似乎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大事。
“是元容庵到了燕京,还是金陵、浙江开打了?总不会是孙大炮提前回来吧?”
陈英士一边想一边向报童招了招手,扔出铜子取过报纸还没展开,眼睛就一下子直了。
“英士阿哥,上头写了什么?读出来啊。”
“读个屁,不认识字就滚一边去。”
一个不识字的青皮刚开口,旁边就钻出一个身穿警察制服的男子,身后还有几个巡警护驾,见到他后大家不仅没紧张,反而低头哈腰一个劲叫局长好。
陈英士扭头看了眼,暂时收起了心惊,因为来人是南市警察局局长曾全德,这个人以前也在青帮混,后来因为妹妹嫁给了浙江布政使当三姨太,一下子风生水起成了警察局长,立刻笑道:“我当是谁大清早堵门,原来是曾局长大驾光临。”
别看山城不小,可实际上这里是洋人的天下,南市警察局也算是炎夏区独一份的武装力量了。
不过他可不敢小看陈英士,人家毕竟是正儿八经的会党,这年头得罪谁都不要得罪这帮亡命之徒,所以两人一直以兄弟相称,连忙打了个哈哈:“英士老弟不要拿我开玩笑了,狗屁局长,都是兄弟们抬爱,混口饭吃吃。”
“对了,英士刚才看什么这么入神?”
曾全德问完后拿起报纸,就看到头版赫然印着杨锋以22岁年纪出任国防军总司令的消息,不仅配了他的照片,还详细介绍了他带领民军死守礼山关,提前埋伏一举坑杀三千北洋精锐的消息,最后甚至还刊印了一封他发给元容庵的劝降电报,问道:
“杨锋?怎么没听说过这个人?他也是英士的兄弟?不愧是英雄出少年啊!”
“兄弟个屁,也不知道是哪个裤裆没夹紧滚出来的货色,谋篡了一个右路军不说,现在还把孙保仁给赶下台自己当总司令,你看看,开口闭口全国,全国,以为自己是孙大炮了?”
听他的语气曾全德暗暗吃了一惊,追问道:“英士的意思是,他不是你们的人?”
“不是。”
陈英士狠狠抢过报纸,揉成一堆扔到了街角,怒道:“一个自以为是的小赤佬兵痞,妄自自封右路军,手一招还把大义揽了过去,他想干什么?
就是想赚个好名声现在名声赚到了,反手就拿我们会党同志开刀,要是等羽翼丰满了谁还能动他?将来说不定你我都要看他的脸色!”
“英士是不是多虑了?一个荆湖,一个申城,天地一边,谁也管不了谁。”
燕雀岂知鸿鹄志!
陈英士够头疼了,先不说黄琪甫和宋渔这些年一直压着他,海外那位孙大炮也要回来插一脚了。
现在随着各地纷纷独立,焦菊荪、阎伯川、居浙江、李列君等等,一夜间很多人都开始崭头角,让一向自认老资格的他开始感觉威胁。
尤其是这个杨锋,居然把孙保仁搞下了台气道:“谁说的?他现在打仗,万一赢了就是民族英雄了,就算是孙大炮回来,都要给他几分薄面,黄琪甫过去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回兵权,要是拿不回来,这个人将来就是心腹大患。”
陈英士气呼呼道:“都是宋渔心软,早让我动他何必这么麻烦,把他二叔一绑,就不信他不就范。”
曾全德眼睛一寒,问道:“他二叔在申城?”
“在公共租界开了家小公司,这个小赤佬还是他一手带大的。”
陈英士似乎不想多说,扭头问道:“全德阿哥,你也是帮里老人了,现在又是南市警察局局长,兄弟拜托你那件事怎么说?”
曾全德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挥挥手让几个手下警戒靠过来低声说道:“兄弟全部准备好了,就等英士你一句话,只是子弹我这个局长也才三发子弹,要找金海兄动动脑经才行。”
陈英士皱皱眉,申城这边最有希望出任都督的就他和李金海两人,所以被他视为绊脚石,可此刻却又不得不巴结人家,毕竟李金海制造局有路子。
所以想了半天后咬牙道:“等晚点我去问问他,他和高昌庙那边熟,应该能弄点子弹出来。”
“有子弹我这里就没事了。”
曾全德看了眼四周,靠近少许说道:“英士,你是知道的,这几年兄弟们都是紧巴巴过日子,上次和你说的事你觉得怎么样?”
“不行。”
陈英士知道曾全德想说什么,上次他就打过高昌庙制造局(江东厂)的念头,说等起义后就把制造局划到他管辖,可这件事他不敢动。
因为高昌庙影响是在太大,价值不菲,国内除了却月外找不出第二家,他要是动了也吞不下去,所以说道:“高昌的事情不要再想了,你我都暂时吞不下,最好办法是把它留在申城,又不会生脚跑掉。”
陈英士看了眼脸色不悦的曾全德,心道这个人还是要用用的,笑道:“钞票嘛,不是没办法,过几天一动手,申城肯定要乱一乱,反正你们只要支持我出任都督,我就睁一眼闭一眼。
再说了,我要是坐上那个位子,申城还不是你们的天下?”
能当上警察局局长,曾全德岂能听不懂弦外之音,立刻就笑眯了眼睛,捡起报纸说道:“杨锋,看来是个人物。”
这句话又勾起了陈英士的嫉妒之心,叱道:“什么人物,一个小赤佬让活曹操他们去头疼好了。”
陈英士口中的活曹操自然就是北方枭雄元容庵,这位“隐居”了三年的北洋掌门人的的确确在头疼,他真没想到这次居然看走眼了。
好不容易才等到了心仪的总理大臣位子,可迎头就在礼山关吃了一通闷棍,擅战的北洋精锐居然被一个无名小辈打得丢盔弃甲损失惨重,尤其是最后的“回马枪”现在更是疯传大江南北。
虽然报纸上宣传的数字言过其实,但近千具尸体还是让他隐隐肉疼。
北洋是什么?是他坐天下的唯一资本,要是在荆湖消耗太大,就算出山恐怕也得不偿失。
更严重的是,杨锋居然一夜间出任了鄂军总司令,一把将原来党人和黎秉经分属的军权全部掌握到了手心里,而且随着就任电文发到全国各地,加上他在礼山关的“英勇”表现,已经隐隐有第一少帅的架势,要是被他再进一步,借机收揽湘楚、赣鄱这些地方的兵权,恐怕就真成了心腹大患了。
现在自己到底该怎么办呢?
望着夏日里荷叶清脆,现在却萧瑟无比的池塘,元容庵不禁皱了皱眉,旁边杨兴澄没注意到他的神色,专心念道:“满廷当政,昏庸无道,马关耻辱,辛丑遗恨吾辈身为军人,不忍炎夏沦丧,举事夏口、光复荆湖!
此次非一族私怨,实则国家已到生死存亡之刻,唯有共和,集全国之力方可扭转乾坤,使我炎夏重立大国之列。
北洋创自甲午,练于小站,意为雪耻,元公宏图,苦心数年,殚精竭虑,终得精兵数万,麾下三杰,罕世将才,如此强军本该御敌于国门之外,扬我炎夏雄风,却先失领军雄才,后又充作残喘炮灰。
吾不得已亲率飞虎精锐北上,堵于礼山关血战数日,虽侥幸得逞,却见两军尸横遍野,均为炎夏人袍泽,实在心有不忍。
如今国事艰辛,时局动荡,天下有志之士皆盼元公出山收回刀枪,华辰忝为军人,深悉军人之心,故在此立誓,元公如愿撤出北洋,襄助,推翻满廷,荆湖军民定会一致拥戴元公出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天地为证,日月可鉴!”
等他念完杨锋发出的劝元容庵反正的电报后,杨虎禅在旁边呵呵一笑。
“天下兵马大元帅,呵呵,容庵不妨考虑考虑。”
“虎禅莫要取笑了,什么狗屁大元帅。”
见到元容庵说话时还歪着嘴角,杨虎禅知道这位心里想什么,岔开话题笑道:“这个杨锋,还真有些本事,先炸礼山关拖住华符入关脚步,回身借故把孝城搅乱,不动刀兵就赶走了孙保仁,独揽兵权,连黎秉经都奈何不得他。
还听说这份电报是他自己掏钱发的,看来还是位多金的主。”
最后这句话连元容庵都被逗乐了,因为全国通电是以明码向千余家电报站同时发的,每个收到的人都可以将它公之于众,所以一趟下来少说上万,还真是有钱的主才能玩得起把戏。
见到他笑了,杨兴澄这才说道:“刚才东海也从燕京发来了电报说,杨锋出任荆湖民军总司令和劝正电报已经闹得沸沸扬扬,铁宝臣等人更是趁机要朝廷收回任命,调禁卫军南下抓捕容庵以防万一,其他大臣也都忧心忡忡,听说太后和摄政王已经在考虑北狩,要往热省暂避。”
对铁宝臣调禁卫军抓自己的事情,元容庵毫不在意,可听说皇上和皇太后准备北狩而去心里有些急了,要是他们走了,那这出戏还有什么意思,连忙问道:“北狩?哪个蠢才的主意?”
“还不是载野云那些人想出来的,说热省还有数千满八子弟兵,到了那边就可召集匈奴六部,配合禁卫军可保北面安宁,再不济也能退守关外。”
“愚蠢!”
杨虎禅虽然信奉元容庵才是唯一能安定全国的人,但对满政府寻求匈奴帮助很不满意,骂道:“匈奴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这些年和萨沙国勾结早就想把爪子伸进关东,居然还想从那边调兵?就不怕引火烧身!”
元容庵知道自己这回是真没第二条路走了,再不出手北面恐怕也稳不住了,但荆湖该怎么办呢?
是继续打下去?还是就这么耗着?而且他总觉得这个杨锋会给他带来烦恼。
对这个人,到底是该拉拢还是应该绞杀在萌芽中呢?
杨虎禅看穿了元容庵的心思,说道:“容庵想得太多了,俗话说的好,拳怕少壮,棍怕老郎,杨锋仗着礼山关地利锐气逼人,可打仗不是靠几口气就能赢的,要是真有能守住,恐怕他也不会丢下关隘跑回孝城去防御。
华符一向用兵老到,入关后又是一片坦途,只要能把握好分寸,胜算还是很大,至于杨锋。”
杨虎禅沉吟了一下,才继续说道:“昨日得到消息,黄琪甫这两天就要到夏口了,我知道这个人的脾气,性格耿直、一心为公,绝对不会愿意看到杨锋统揽兵权,一点点把他们排挤在荆湖之外,所以不如让刘承恩先去探谈口风。”
听他说的和自己想的差不多,元容庵也稍稍放心了些,只是仗不能这么一直打下去,荆湖打烂了他又能得什么好处?
真要拿几万北洋给满廷卖命的事情他是不干的,所以扭头忽然问道:“虎禅可还记得那个汪公子?”
杨虎禅玲珑心,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意思,呵呵一笑。
“容庵放心,我这就去联系他,要是可以的话,不如让云台兄也随我一起前去,多亲近亲近,这样也好先和南面搭上线。”
“就麻烦兴澄帮我发封电报给华符,让他想办法狠狠打一下杨锋和荆湖的势头,不要让人家觉得北洋好欺负!”
元容庵点头同意后,矮胖的身子忽然直起,似乎恢复了当年睥睨天下的气势,继续说道:“再发一封给燕京。”
“三天后(11月1日),我亲自去礼山关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