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秋风扫落叶
第六章秋风扫落叶
薛跃的部队如同秋风扫落叶般横扫海参崴,与此同时,龙文章指挥的整编第28师沿着松花江。
一路北上至黑龙江汇合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河,直捣伯力工业区的腹地。
这番行动使得绥芬河以南、长白山东侧的大片山区仿佛失去了主心骨,变得动荡不安。
金同学心里那个急啊,自家大哥挨了打,自己哪能袖手旁观。
可林二哥那里传来的军部指令,却是按兵不动,要求地下组织继续深入乡村。
巩固根据地,确保民众的支持,特别是利用长白山区的地理优势,加强隐蔽行动。
至于国际上的摩擦,则由国府高层与毛子去周旋
主张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平息远东的战火,呼吁尽量避免使用武力,以免造成无辜平民和士兵的伤亡。
然而,叶逸霄对于远东的志在必得之心,早已昭然若揭,朝鲜半岛同样在他的战略蓝图之内。
薛跃的集团军在海参崴的行动如摧枯拉朽,而龙文章的部队在阿穆尔河沿岸的攻势更是凶猛,机械化部队顶着刺骨寒风,直插边境之外。
他们迅速搭起浮桥,虽然重型坦克难以通行,但自行火炮和轻型坦克却能迅速通过。
水上的炮艇和内河部队也为前线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伯力的守军仅有万余人,紧急调派第二方面军回防,但抚远到伯力的距离太近,一旦越过乌苏里江,就进入了伯力的势力范围。
龙文章身先士卒,坦克部队开道,他鼓励士兵们:“全员前进,不留余地。出发前吃好喝足,进了坦克,哦屎也给哦里面。”
面对士兵的抱怨,龙文章只是摇头。在这极寒之地,连小解都要提防被冻住。
远东的酷寒,非亲身经历不能体会其严峻。
战斗一触即发,这是一场硬碰硬的较量,但龙文章能调度更多的兵力,集中整编第28师的优势力量,直捣远东军总部这个防守薄弱的要害。
苏军虽有良好的战术理论,但在实际操作和应变上显得笨拙,他们试图模仿闪电战,却未能掌握其精髓,最终依赖火力覆盖和装甲集群推进。
伯力工业区遭受了密集炮击,整编第28师的重火力优势明显。
龙文章在继承聂蓉真的基业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装甲与炮兵部队,形成更为致命的攻击力量。
叶逸霄麾下的战士们,经验丰富,战斗力惊人。
伴随坦克冲锋的步兵,枪法精准,半自动和全自动武器的连续射击,压制住了伯力的防御力量。
苏军的二线部队根本无法与精锐部队抗衡,双方战损比悬殊,达到了1比3甚至1比4。
龙文章深知苏军巷战能力强,却不想陷入城内的消耗战。
而是利用伯力作为诱饵,主力部队悄然渡过阿穆尔河,准备伏击第二方面军的援军。
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作战,后勤保障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中,保暖成为首要问题。
叶逸霄对此尤为重视,不惜一切代价确保部队的御寒需求,哪怕烧柴油也可以。
莫斯科那边,慈父心里透亮,这远东的乱局跟美丽国人没关系。
他还收到了来自金陵政府的保证,说不会给叶逸霄的东进计划撑腰,甚至打算调兵遣将,从营口那头动手,给叶逸霄来个腹背受敌。
但让他头疼的是,叶逸霄手里的那几颗“大家伙”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是美丽国人私底下给的,还是叶逸霄自己捣鼓出来的?
这种级别的东西,怎么悄无声息地就能造出来?
美丽国人自己都还蒙圈呢,叶逸霄在哈市的秘密窝点曝光了,据说那里面藏着日本鬼子留下的尖端研究,可能涉及原子弹和核试数据。
可美丽国人又跳出来说,这事跟他们没关系,撇得干干净净。
在奉天,叶逸霄现身说法,公开亮出了自己的底牌,说手里有超级武器。
要把阿穆尔河以东的地盘,比如海参崴、库页岛、伯力这些地方,摆到谈判桌上。
他说这些地方应该归现在新成立的国家联盟龙盟管,这联盟囊括了缅甸、暹罗,还有远东地区。
莫斯科那边的慈父听了,气得直想把桌子给砸了,喊着:“谈判?想跟我谈?做梦!叶逸霄得为我远东军的巨大损失付出代价。
我才不信他真能造出那种超级武器来。”
军方大佬们聚一块儿,个个摩拳擦掌,都想带兵去远东教训叶逸霄。
最新的战报显示,远东那边损失惨重,太平洋舰队近乎全军覆没,海参崴的守军也基本被打垮了。
才几天工夫,形势就急转直下了。
电话铃声又响,传来消息,远东军第2方面军增援伯力的路上,被叶军埋伏,损失惨重。
慈父没问具体数字,他知道,如果报告里不提,那就意味着损失大得没法细算,也可能是太惨不忍睹。
阿穆尔河防线正遭受重创,为了减轻东面和东北的压力,外贝加尔的部队终于朝兴安岭防线发动攻势。
还是老一套,坦克开路,步兵紧跟,炮火先行。
可一上去就碰了钉子,边境守军利用坚固的工事和强大的火力进行反击,反坦克炮、重榴弹炮齐鸣,威力巨大。
到了一千米以内,防御火力全开,就算T-34的斜甲也挡不住榴弹炮的直接命中。
更别提还有那些88毫米的“万能炮”、105毫米的榴弹炮,再加上几门203毫米的重炮,炮声震天响,山都在颤。
战报一个接一个,外贝加尔的部队进攻受挫,几十辆坦克报销,不得不重新盘算怎么打。
两边的伤亡比例达到了惊人的1比50,第一方面军几乎被打残,而叶逸霄那边的损失还在可控范围。
ps:新书期数据很重要,求一切,一百朵鲜花加更一章,一天保底五章封顶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