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入涿州,刘关张
第30章 入涿州,刘关张
经过三日的奔波劳顿,刘辩等人总算抵达了幽州代县。自过了平型关,众人的心情都轻松不少,神经也不再如先前那般紧绷。然而,刚进入这代县,众人却被惊得不轻,城门显眼之处不仅张贴着查找刘辩的告示,甚至还附有刘辩的画像,只是那画像略显年轻稚嫩。且告示言明,若能提供确切行踪,至少奖赏 10金。
按理而言,刘虞断不会加害刘辩,莫非这代县地处幽州边境,受到了其他势力的影响?
好在众人早在平型关就更换了商队名号,挂在了张氏名下,董卓的名号在幽州可不顶用,并且准备了恰当的身份,亦有伪造的路引。如此,众人方能安然进城。
虽同处边境,但幽州局势更为稳定,且刘虞施行仁政,深得民心,因而代县之民相较雁门郡,明显更具精神,显得生气勃勃。刘辩不禁暗暗点头,刘虞治理民生的确颇有手段。但此刻的当务之急,是弄明白民众如此的缘由。
刘辩招来刘伯温,欲听听他的看法。刘伯温却道:“陛下,此未必是坏事,亦很有可能是刘幽州知晓陛下已然北上的消息,特意张贴告示,以此接应陛下。”
刘辩闻此方才如梦初醒,自觉这是有了被害妄想之症,下意识认为所有人皆欲害己。刘伯温此言之理不假,但倘若猜测有误,那可就不妙了。于是刘辩派出颇为机灵的凌云与臧洪,外出打探消息,察探口风。
二人上街以后,只见街道虽不宽敞,却也较为整洁。街边的店铺比之雁门关要多上一些,顾客盈门。行人的脸上虽仍有几分风霜之色,但已不见那营养不良的模样。众人的言语之间,亦时不时便有对未来的展望,这很重要,若生活十分不如意,哪有心思思考将来?
凌云与臧洪寻机问询民众,言己乃并州客商,问城门处何以有当今天子之寻人启事。代县之民果性甚开朗,所择之人皆能与陌生者畅言。此人爽然答曰:“吾亦不明其因,然吾揣测或乃州牧忧念天子,故发此告示以寻之。”提及董卓之所为,多有义愤填膺,盖因尊崇刘虞,遂将此敬迁于天家刘氏。
臧洪与凌云复又问询数人,所答大略相同。于是二人相视一眼,旋即归而复命。
闻得复命之内容,刘辩心中稍安,观之似如刘伯温所言。然仅为民众之语,此不过推论,未可全信。此地终归为边境之域,即便告示乃刘虞因忧心刘辩所发,刘辩亦忧此间尚有他方势力,乃至异族之间谍探子。
况且当下自身无需忧惧安危,即便此刻令刘虞知晓自身在此,亦无甚大用,至最多使自己一行前往蓟县之途更为舒适一些,然却亦增诸多烦扰。是以刘辩未欲寻官府,仍如往昔,扮作并州商队,向蓟县行进。沿途之官府虽觉此商队之护卫与马匹比之其他更多一些,然手续完备,仅当是并州过于纷扰,故而雇众多护卫,未生疑窦。
初始四百里皆为山路,道路崎岖,行进迟缓,每日仅五六十里。
过了九日,至广昌县,众人休憩一天,再度出发。此地已多为平地,众人行军速度遂升,每日可行六七十里。
待到十月二十五日,众人至涿县,刘辩猛然想起此乃桃园结义之处,连忙打起精神。只见城中熙攘,百姓往来,虽非繁华至极,却也显安定之象。街道两旁店铺罗列,货物充盈。有贩夫走卒叫卖之声,亦有孩童嬉闹之音。刘辩观此景,心生感慨,忆起昔日高祖刘邦起于微细,以仁德聚人心,终成大汉之业。今吾处乱世,当以高祖为范,励精图治,还百姓以太平。
涿县乃三国风云之地,亦有不少英雄人物,比如刘关张。据演义描述,他们是在中平元年,也就184年结义,当时刘备二十八岁。
但此时已经十月末,迈入冬季,自然是没有桃花的,何况此时的刘关张,已经结义好久,都一同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了。
刘辩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看来是没有机会逐个击破了,但是打包收服也不是没有机会。
三人之所以结义,俱是因为大义,即见天下民不聊生,欲还天下以太平,与自己理念相同。虽后世有不少人称刘备为“伪君子”,但还是那句话,就算是装的,能装一辈子那也是真的。何况后人对刘备的诸多批判皆是基于后世理念,这自然是不对的,既谈人,就得“知人论世”。
但是真英雄还是伪君子,此番终于是可以自己亲眼见识一番。
刘辩唤来刘伯温、宇文成都,言明近日高祖托梦,城中有三人乃万中无一之豪杰,务必收作己用,问二人有何意见。
宇文成都自然是没什么意见,但却对刘辩所说的“豪杰”二字颇感兴趣,说若有机会,倒很想见识交流一番。
刘辩自然是没指望宇文成都出谋划策,此番叫来不过是单纯的器重宇文成都,将其视作心腹,真正的出主意的是刘伯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