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盛家大房(上)
第108章 盛家大房(上)
盛家老宅,书房。
赵宗熠等盛维退去下人,随后向其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盛大伯父,晚辈是皇室宗亲,承了祖辈的荫庇,袭了国公的爵位,隐瞒身份是为了方便行事,请大伯父帮忙保密,不要向其他人透露。”
盛维呆愣了片刻,慌张地躬身行礼,“不知国公爷驾临,草民刚刚多有失礼,还望海涵啊。”
赵宗熠伸手将盛维扶起,笑道:“大伯父不必多礼,晚辈也算是盛家的姻亲。”
盛维与盛紘是有通信往来,但受限信件的传递速度,每年也就那么十几封信的交流,他还不知道盛华兰与赵宗熠的事情。
“国公爷的妻子,不是那位余家大姑娘吗?难道她是二婶娘(盛老太太)的义女?这份姻亲是从这里算来的?”
他大笑道:“算的,算的,那草民就厚颜认下。”
赵宗熠挠挠额头,解释道:“二房嫡女,盛华兰是我的贵妾。”
盛维瞪圆眼睛,惊讶的问道:“华兰?她不是嫁去了忠勤伯爵府吗?和离了?”
“嗯,不错。”
赵宗熠说完华兰与自己的关系,与盛维也亲近了很多,他接着讲道。
“我这次南下,是受了官家的旨意,要去江宁府讨伐反贼。”
盛维没听明白,去江宁府?若是走水路,倒是会路过扬州府,但宥阳好像不顺路吧?这位国公爷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那国公爷为何没去江宁府?而是改道来了扬州府……”
赵宗熠微微一叹,将自己与邕王之间的恩怨,和京城的局势简单说了一遍。
盛维虽然没有入仕,但他能在父亲败光家产的绝境下,通过盛家两位老太太的帮衬,迅速恢复家业,更让盛家大房成为扬州排得上号的巨富,可见本事不小。
他很快想通了赵宗熠的意思,“陛下既然选择了邕王,必然会为其铺路,像国公爷这样与邕王有仇的皇室宗亲,即便性命无忧,恐怕不会再掌实权。”
赵宗熠负手来到窗边,遥看夜晚的星空,感叹道:“没错,让我南下平叛是个借口,等我真的到了江宁府,罢职削爵的圣旨也该到了。”
盛维以为赵宗熠是来避祸,“那国公爷就安心在宥阳小住,等风头过去了……”
他忽然顿住,摇头劝道:“不行,若是邕王登基,国公爷依然在劫难逃,不如回京向邕王投诚?和解了这段恩怨?”
赵宗熠语出惊人。
“邕王的两个嫡子都死在本国公的手里,你觉得还有和解的可能吗?”
“什么?!”
盛维握着心脏,差点厥过去。
赵宗熠还真担心盛维吓晕过去,安抚道:“莫慌,没你想得那么糟,邕王应是坐不稳那个位置,真当兖王是吃素的吗?”
盛维也不想泼冷水,但大统由谁继承,还不是皇帝说了算?既然皇帝属意邕王,这兖王做什么都是回天乏术。
“陛下如果执意让邕王继位,兖王又能有什么办法?”
赵宗熠面露深意的笑道:“我了解兖王,他不可能坐以待毙,而且正因为他也没退路,所以肯定会铤而走险,举兵清君侧。届时,本国公便有了绝境翻盘的机会。”
盛维纳头就拜,“国公爷,草民……不,盛家有什么可以效劳的?”
赵宗熠怎么感觉盛维比盛紘更适合混迹官场?太聪明,也足够滑头。
“盛大伯父倒是聪明,这么快看清了整个盛家的位置?”
盛维不苟言笑地拱手道:“二房的嫡女是国公爷的贵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草民自然是看得清。”
没办法,他们盛家又攀不上邕王和兖王,跟着国公爷搏一搏,大房或许可以脱商入仕,一步登天。
赵宗熠见盛维已经认清了局势,也就没有多说其它,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大伯父,我需要你帮我寻一处秘密之地,营造火器,操练军队。还要借用盛家的商路,帮我秘密采购军需原料……”
盛维的心脏真是受不了了,国公爷刚刚的意思不是投靠兖王?而是要自己揭竿而起?
“国公爷也要起兵造反?如此仓促,能操练出什么军队?怕是连扬州府的厢军都敌不过,此举是不是有些欠考虑?”
赵宗熠却是信心满满,“大伯父明天随我出城一趟?等你见到了我的火器,或许可以打消你的疑虑。”
盛维对火器的认知不深,毕竟朝廷虽说重视火器的研发和布置,但主力军队仍然以骑兵、步兵和弓弩兵为主,火器还是偏门了些。
“国公爷带来了什么火器?难不成还能神兵天降,帮国公爷杀回京城?”
赵宗熠没有正面回答,笑道:“天色不早了,先休息,明早出城,大伯父就知道了。”
翌日。
盛品兰起了大早,来到盛明兰的房间,嚷嚷着堂妹快起床,见明兰有些赖床,便凑到了床前,夺走了明兰手里的泥娃娃,和一件雕花镶金的“木握把的铁管”?
“咦?这是什么?”
明兰连忙起床,“姐姐,快还给我,那是火器,危险着呢!”
小桃忍笑,姑娘莫不是忘了?手铳没有填充火药和铅弹呢,不会有危险的。
两姐妹玩闹了一会儿,然后一起去寻了余嫣然、盛长梧和贺弘文,准备去盛家老宅的后山打猎。
他们也去找了另一个“同龄人”赵宗熠,却听说赵宗熠已经与家主盛维出了门,应该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办,还带了不少家丁随行。
打猎小队也没有多想,在盛长梧的带领下,分别拿上弓箭,与一众家丁和丫鬟入了后山,不断深入,寻找猎物。
盛长梧和盛品兰都是经常打猎的好手,带着大家走了小半个时辰,就发现了不少野兔和野鹿的踪迹。
明兰和嫣然几乎没有练过射艺,弓弦都拉不开,更别提打猎了,她们只当出来散心,看着长梧和品兰收获颇丰,也很是高兴。
盛长梧自幼爱武,习了一身好武艺,已经存了从军的想法,打算在两个月后成了亲,给盛家大房留了后,就去投军。
贺弘文将弓箭交给了小厮,跑到别处挖起了草药,弄得灰头土脸,众人皆是笑他,但他却不以为然,也跟着乐。
一行人继续升入山林,又打了几只野鸡和野兔,就要翻过一处山头的时候,突然听到附近有其他人的叫喊声。
盛长梧和贺弘文看到山下有一家庄户遭了劫,七八个拿着刀的贼人闯了进去,毒打了里面的老夫妻一顿,抢走了他们的财物和粮食。
贺弘文低声对后面的明兰等人说道:“妹妹们快趴下,躲到树后,下面有流寇。”
明兰护住嫣然,拉着品兰,三人连忙躲到斜坡的后面。
品兰疑惑地探头,询问自己的哥哥长梧,“这方圆十几里都是我们盛家的田庄,怎么会有流寇到此?”
盛长梧摇头,他最近都忙着自己的亲事,也没有太关注外界的事情。
贺弘文听说了一些消息,与众人分享道:“我听说,南方出现了一个大贼,先是要自立为帝,后来接受了朝廷的诏安,不知怎么又反了,然后周边的几个州府就闹起了流寇。”
他回头对明兰说道:“六妹妹先前遇到的水贼,应该就和这群流寇是一伙的。”
明兰立刻联想到了赵宗熠要去江宁府讨伐的反贼,他们打到扬州府来了?
“他们都……都打过来了?难道是江宁府的官兵败了?”
贺弘文意外的说道:“还是六妹妹消息灵通,原来已经知道是江宁府在闹兵乱?我也是看到了告示,才知晓了此事。不过,六妹妹放心,是那些贼寇败了,逃窜到了这里。”
品兰跃跃欲试,“只有七八人,我们带领这么多家丁,不如下去擒住他们?”
长梧斥道:“胡说!他们都是惯常杀人打仗的流寇,我们这些家丁只会做杂事,如何能是对手?”
他还要护着三个妹妹,特别是明兰和余嫣然,她们都是京官女眷,如果在宥阳出了什么事情,别说盛家大房要被问责,就连宥阳县令也要跟着遭殃。
“快走。”
一行人准备退去,然后派人将此事告知县衙,让官府处理。
就在这时。
没走多远的流寇似乎遭遇了其他人,大声呼喊道:“你们是什么人?都滚开,不然爷爷把你们都砍了!”
“砰砰砰……”
长梧和贺弘文吓到了,“什么声音?我们快些跑!”
余嫣然和明兰对视,她们都听出来了,这是火铳的枪声,而火铳又是景国公的独门火器……
二女点点头,朝着枪声的方向,慢慢靠了过去。
长梧和贺弘文跑了一段距离,发现明兰和余嫣然不见了踪影,品兰也在往反方向跑,焦急地折返了回去。
众人找到明兰和余嫣然的时候,顺着她们的视线,看到了山下的赵宗熠和盛维,以及他们脚下的七八具流寇尸身。
“赵公子?和父亲?他们杀了那些流寇?”
另有二十名背着燧发枪的府兵在侧,这些人身上的肃杀之气,隔着这么远,都能让长梧和贺弘文汗毛倒立。
只是府兵们没有穿步人甲,仅着布衣,让人猜不出他们的身份。
比如长梧等人就很迷糊,不知道府兵们到底是家丁?还是护卫?怎么会有军伍精锐的气象?
“这个赵公子究竟是何来历?他的护卫为什么如此厉害?”
不远处的山下小路。
赵宗熠望着正在检查尸体的盛维,笑道:“大伯父觉得如何?凭借此物,能否让你安心些?”
盛维目光灼热,兴奋地问道:“国公爷,这火铳果然了得,不知产量几何?能不能形成万人规模?”
赵宗熠走了过去,小声回答道:“目前,我的麾下只有几百名工匠,月产最多一百多支火铳,但他们都是可以带学徒的大匠,如果大伯父能帮我募来更多的工匠,一切都好说。”
盛维顿时心里有数了,又看向不远处的一辆板车,“国公爷不是还有一件火器可以演示吗?方圆三里只有那一家庄户,草民派家丁过去,让他们暂离此地。”
赵宗熠四处看了看,敏锐地感觉到了山林里的几道视线,不动声色地说道:“大伯父,此地没有合适的标靶物,还是找个有奇林怪石的地方,再演示虎蹲炮吧。”
他默默给身边的几个府兵使眼色,让他们摸上山查探。
几名府兵会意,他们悄悄离开队列,来到另一个角度,偷偷上山抓人。
盛维回身看向那家庄户的瓦房,“标靶物?我看这座瓦房就很好。附近十几里都是我们盛家的庄户,这屋子也是我们前些年建起来的,正好让这户人家换个居所,将整座山都交给国公爷使用。”
赵宗熠点头,盛家老宅位于宥阳县的最北端,就在这座千林山的山脚下,而这座大山也连带着方圆十几里的水田,都被盛家早早买了下来,算是盛家大房的私地。
“藏于山中,倒是个不错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