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暗潮汹涌”
第45章 “暗潮汹涌”
京城,夜幕笼罩,繁星点点。皇宫内,万历皇帝在书房内来回踱步,面色忧虑,眉头紧锁。
“边疆战事未平,朝廷内部又纷争不断,朕这江山,如何能稳?”皇帝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焦虑。他停下脚步,望着窗外的夜色,重重地叹了口气,“朕每日为这江山社稷操心,却不见局势好转,朕真是心力交瘁啊。”
太监小李子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不敢出声,只是眼神中也透着担忧,“陛下,您可要保重龙体啊,这天下还指着您呢。”
此时,内阁首辅严嵩匆匆赶来,跪地请安。
“陛下,老臣来迟,还望陛下恕罪。”严嵩说道,声音略显急促,“陛下,老臣听闻您为了边疆战事和粮草之事烦心,特来为陛下分忧。”
皇帝转过身,看着严嵩,目光中带着审视,“严爱卿,如今这局势,你可有应对之策?朕现在是焦头烂额,你身为内阁首辅,总得给朕拿出个像样的办法来。”
严嵩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边疆,可再调派兵力增援。只是这兵力调动,粮草先行,如今国库空虚,确实是个难题。但老臣想来,可先向富商借粮,待战事平息,再行归还。陛下,老臣觉得这是目前最可行的办法了。”
皇帝皱眉,脸上的肌肉微微抽动,“调兵?那粮草从何而来?国库空虚,朕拿什么去养兵?向富商借粮,他们岂会轻易借粮?这些富商个个唯利是图,没好处的事他们会干?严爱卿,你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严嵩:“陛下,老臣可去与他们商谈,晓之以理,动之以利。只要许诺他们一些好处,想必他们会有所松动。陛下,老臣在朝中多年,与这些富商也有些交情,此事交给老臣,定能办妥。”
皇帝冷哼一声,“好处?朕的江山都快保不住了,还能给他们什么好处?难道要朕割地赔款不成?严爱卿,你可别为了借粮,把朕的江山都给卖了。”
这时,兵部尚书张居正走进书房,行礼后说道:“陛下,严嵩大人此计不妥。向富商借粮,恐会引发民怨。百姓们本就生活艰难,若再听闻朝廷向富商借粮许以好处,定会心生不满。陛下,民心不可失啊。”
严嵩怒视张居正,“张尚书,你这是何意?老夫一心为朝廷着想,你却处处反对。老夫在朝中多年,难道还不如你懂得这其中的利害?张尚书,你莫要信口雌黄,坏了朝廷的大事。”
张居正:“严嵩大人,我并非反对,只是此计并非长久之计。且富商们若借此机会狮子大开口,朝廷日后更加被动。严嵩大人,您不能只看眼前,不考虑长远啊。”
皇帝摆摆手,“好了,莫要争吵。张居正,你可有良策?朕现在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不是你们在这里争吵不休。”
张居正:“陛下,臣以为可在国内实行屯田之策,鼓励百姓耕种,增加粮食产量。如今许多荒地无人耕种,若能合理规划,定能有所收获。陛下,只要政策得当,百姓们定会积极响应。”
严嵩反驳道:“屯田?谈何容易!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见效缓慢。如今战事紧急,等不及这屯田之策见效。张尚书,你这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张居正:“严嵩大人,虽见效缓慢,但却是根本之策。若不如此,日后粮草问题仍会困扰朝廷。而且只要规划得当,短期内也能有所缓解。严嵩大人,您不能只顾眼前,不为后世着想啊。”
皇帝陷入沉思,良久后说道:“严嵩,张居正,你们各执一词,让朕难以决断。朕的江山,内忧外患,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生死存亡。朕不能轻易下决定,必须权衡利弊。”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徐阶也来到书房。
徐阶跪地请安后说道:“陛下,臣以为可双管齐下。一方面向富商借粮,解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推行屯田之策,为长远打算。借粮之时,需严格把控,防止富商趁机勒索;屯田之策,需精心规划,确保有效实施。陛下,这样既能解决当下的困难,又能为未来打下基础。”
严嵩:“徐尚书,你这是和稀泥!两边都不得罪,却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徐尚书,你莫要在这里说些空话,有本事你拿出具体的方案来。”
徐阶:“严嵩大人,我这是综合考量。如今局势危急,不能只看眼前,也需为未来谋划。严嵩大人,您不要一味地指责,大家都是为了朝廷着想。”
皇帝:“都别吵了!朕决定,先向富商借粮,同时着手推行屯田之策。严嵩,借粮之事交由你去办。务必谨慎处理,不可让富商过分勒索。张居正,屯田之策由你负责。要尽快制定详细方案,不得有误。徐阶,你负责监督此事,确保两项举措都能顺利进行。”
严嵩、张居正、徐阶:“臣遵旨。”
严嵩离开皇宫后,回到府上。
严嵩对其子严世蕃说道:“世蕃,此次借粮之事,定要从中谋取私利。你去联系那些富商,告诉他们,只要听我们的,好处少不了他们的。哼,这可是个大好的机会,咱们可不能放过。”
严世蕃:“父亲放心,孩儿明白。只是这其中的分寸还需把握好,不能让陛下察觉。父亲,您说咱们要怎么跟富商们谈?”
严嵩:“哼,量那皇帝也发现不了。只要我们做得巧妙,既能完成借粮任务,又能让自家获利。你就跟富商们说,只要他们肯多借粮,咱们可以在税收上给他们一些优惠,或者在商业经营上给他们开些绿灯。”
而张居正回到家中,与幕僚商议。
张居正:“此次屯田之策,必定困难重重。诸位有何良策?咱们得好好谋划谋划,不能让严嵩那老贼得逞。”
幕僚甲:“大人,可先在一些地区试点,取得成效后再全面推广。选择那些土地肥沃、百姓勤劳的地方,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大人,试点地区的选择至关重要啊。”
幕僚乙:“还需防止严嵩等人从中作梗。他们定会想尽办法破坏屯田之策,以凸显他们借粮之计的正确。大人,咱们得时刻提防着他们。”
幕僚丙:“大人,我们还需争取一些地方官员的支持,让他们积极配合。没有地方官员的支持,这屯田之策很难推行下去啊。”
张居正:“不错,严嵩那老贼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咱们要一步步来,不能乱了阵脚。”
与此同时,京城的富商们也在暗中商议。
富商甲:“朝廷要向我们借粮,这可如何是好?借还是不借?这可不是个简单的决定啊。”
富商乙:“不能轻易借,得让朝廷给我们更多好处。比如降低税收,或者给予更多的商业特权。咱们可不能白白吃亏。”
富商丙:“但若是不借,恐怕会得罪朝廷。以后我们的生意就不好做了。朝廷的力量咱们可惹不起。”
富商丁:“我们要联合起来,跟朝廷谈条件,不能让他们轻易得逞。大家要齐心,可不能被朝廷各个击破。”
在民间,百姓们也对朝廷的决策议论纷纷。
百姓甲:“听说朝廷要向富商借粮,不知道能不能借到。希望能借到,这样边疆的战事也许能早点结束。”
百姓乙:“借到又如何?还不是我们百姓受苦。说不定朝廷又会加重我们的赋税。朝廷总是从咱们老百姓身上搜刮。”
百姓丙:“希望这次能有个好办法,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可别再折腾了,我们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百姓丁:“唉,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但愿朝廷能真正为咱们老百姓着想,而不是只想着他们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