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朱允熥朱元璋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六章 得有人分忧

最新网址:m.diquge.com

礼部尚书陈迪来到了武英殿,这不是要打算劝谏的,这是要奏报政事。

毕竟他这个礼部尚书的资格不算老,要不是此前任亨泰知法犯法,陈迪说不定还只是那个云南右布政使呢。

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优势,才学不错又有主政一方的经历。所以在六部尚书当中资历比较浅,也算是比较得朱允熥的信任。

“陛下,加开恩科之事已经有了些定论。”陈迪直接说道,“只是此次加开恩科,取士人数尚且需要陛下定夺。”

去年才开了一次会试,那是正常的流程,肯定没什么可说的。只不过出现的变化就是分为南榜、北榜,说是照顾南北两方学子,可是大家心知肚明。

无非就是当初还是皇太孙的当今天子觉得南方士子在科举中表现太好,北方士子想要中榜很难,所以就以北方士子来京太远为由,直接分为两榜了。

就算是到了现在,不少南方的读书人还是有怨言,看似是分为两榜等,好似和北方学子没有直接冲突。

可是朝廷总共选取的进士才那么几个,专门给北方人划出去一些,南方学子就认为是挤占了他们的名额。

“这事情要仔细些,抡才大典一直都是朝廷大事。”朱允熥认真说道,“至于今科取士人数,先看这届学子们到底才学如何吧!”

陈迪对此自然也不会有任何意见,他当然也明白科举取士是现在朝廷最主要的招募贤才的方式了。

大明开国三十年了,很多的规矩就开始完善了,不存在像开国初年那样科举办几届停几届的,现在的会试等会按照三年一届的规矩正常执行。

当然加开恩科就是另算,今年的加开恩科也算是大明第一次加开恩科,这也算是为以后加开恩科定下来了标准,基本上只有新君即位才有资格加开。

朱允熥随即看向陈迪问道,“鸿胪寺那边的事情你也该过问,随船队出使的使臣准备的如何了?”

陈迪立刻回答说道,“回陛下,都是仔细挑选出来的使臣,定能令诸番国知晓我大明威仪。”

对于陈迪的这个回答,朱允熥自然是比较满意的。

他不希望自己派出去的使臣一个个的都是汉使,不希望那些使臣有事没事搞点事情出来。

可是他也不希望自己派出去的使臣只会之乎者也,或者是说想着要感化一些番国蛮民等,该有威仪的时候就有威仪,有些时候就是拳头大才有硬道理。

或者是说将人给打服了,才可以慢慢的去讲道理。毕竟有些时候风俗、文化不同,对于一些事务的认知也不同。

可以感同身受、设身处地的去想一想,只不过更多的还是需要站在大明的立场上来考虑一些事情,而不是说为了感化就是给那些番国许下很多好处。

这个道理朱允熥是这么理解的,大概也是因为他的原因,这一次挑选出使的使臣,陈迪等人也是比较用心的,基本上都知道该做些什么。

随即陈迪小心翼翼的奏报说道,“陛下,开国公府那边,臣等也有些准备。”

朱允熥有些不高兴的说道,“用不着你们多操心,这些事情朕心里有数。”

陈迪果断的选择闭口不言,常蓝氏的健康情况越来越糟糕,现在已经不是太医一日一请了,而是有些太医基本上现在就是留在开平王府了。

作为常遇春的妻子、当今天子的外祖母,常蓝氏的一些事情也是朝廷大事,尤其是礼部这边肯定也是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才行。

甚至就是常蓝氏以后的葬处这也都是有些说法的,毕竟常遇春算是陪葬孝陵。

正常来说陪葬帝陵这是真正的有功之臣和帝王的直系亲属才有的待遇。

这些其实也很好理解,比如说常遇春就是陪葬孝陵,肯定是不能葬回老家了。但是常蓝氏以后到底是和常遇春合葬,还是葬回老家,这也有说法。

总之可以肯定的事情就是有些功臣的妻子或者子女,都是要葬回老家的祖陵。帝陵这边就不用考虑,这是不可能成为功臣的家族墓地。

虽然不乐意陈迪提起这些事情,可是朱允熥也不得不考虑这么些比较现实的一些问题。

真要是仔细想一想,有些事情也确实只能是老朱或者是他来做主,其他人就没办法了,包括蓝玉、常升等人都做不了主。

其实有些事情朱允熥自己也做不了主,毕竟他的‘帝陵’基本上是确定了,哪怕现在没有开建,可是老朱基本上是选定了地址。

老朱虽然是当了十几年皇帝才开始修帝陵,可是那时候是刚开国,情况自然是和现在有些不太一样。

但是到了朱允熥这里,哪怕只是稍微做个样子,也是在他登基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修建帝陵了,这也是历朝的一个习惯,自然也不用觉得犯忌讳。

看来也是要去一趟开平王府了,这到底也是朱允熥的外祖母,身份和地位不一样,尤其是老人家现在的健康情况不好,作为外孙还是要去看看。

等到陈迪这边离开了,暴昭就来到了武英殿。

暴昭小心翼翼的奏报说道,“启奏陛下,臣等奉命主审太仓案,现已查明诸多事宜。”

张福生直接取来奏章,这件事情就是陛下在意的大事,那么肯定也就是需要抓紧去处理好。其他的一些事情,那未必就是可能用不着如此重视了。

朱允熥打开奏章,问道,“犯事的官员查了,那些牵涉其中的商贾、士绅呢?”

暴昭果断的回答说道,“回陛下,涉及犯事的官员,自然是以朝廷的律法处置。而牵扯其中的商贾、士绅,一旦罪名明确,也是以律法处置。”

对于刑部尚书的这个回答,朱允熥基本上是比较满意的,他也希望是以这样的方式执行。

说到底就是朝廷早就有律法了,有些事情就应该如此执行。要不然《大明律》、《大诰》就要成为一个摆设了。

仔细看着,朱允熥有些不太满意的说道,“这么说来追赃的事情现在看着还是有些慢啊?”

听出来了朱允熥的不满,暴昭赶紧解释说道,“陛下恕罪,臣等并无包庇等。只是追赃之事需各地官衙去办,因此有些延后。”

这些事情朱允熥基本上也可以理解,犯官等直接缉拿问罪了,审案等等也都是有条不紊,有些案情自然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好查明,也好定下罪名。

但是追赃这件事情就是比较有学问了,因为有些官吏就喜欢去追赃,这样好上下其手,到时候也好发一笔横财之类的。

类似于韦小宝抄鳌拜的家,这样的情况在追赃的时候时有发生,也不会是因为大明现在对贪官污吏严刑峻法就会让人望而却步,胆大的人到处都是。

朱允熥仔细想了想说道,“这些事情也是要抓紧了,占了朝廷的好处,岂能让他们得意!”

朱允熥心里也明白,不可能完全将赃物、赃款追回来。在追赃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贪官污吏从中作恶。

不过他的原则还是既然犯了法、被抓住了,那就要认罪伏法。那些作恶的贪官污吏要是被抓住了,一样是会受到严厉的处置,就是这么简单。

暴昭也松了口气,虽然陛下对于贪官污吏是深恶痛绝的,可是好在也算是比较克制的,起码没有打算大范围的追赃等等。

贪官污吏肯定是要严惩,可是这也不是大范围的打击,不会牵连到更多的无辜。

这样也就行了,对于追赃的事情,朝廷的意思就是将吃进去的连本带利的给吐出来,犯事的人伏法认罪也就行了。

其他的好似也确实没必要担心太多,说到底就是承康皇帝和洪武皇帝在有些事情上还是有区别,这对于暴昭等人来说也算是好消息,用不着那么战战兢兢。

连续解决了两件大事,朱允熥也安心了不少,他这个皇帝当的也不轻松,真的没什么时间去想着什么后宫佳丽、酒池肉林之类的。

这是事业型的皇帝,想要打造出来一个盛世,想要让自己的一些理念等得以施行,他有着远大的抱负,自然也就意味着需要累一点等等。

好在身体和精神上可能有些疲惫,但是心理上的一些成就感也是满满的,这可比享乐等有意思多了。

尤其是看到很多的事情在自己的影响下有了不小的改变,这也更加让朱允熥感觉到满意和开心。

其他的不说,在他的影响下,在他的努力下,现在的大明和历史上的那个大明已经有着巨大的区别了,看似帝王世系基本上是不会再有什么改变。

宝钞、禁海令等,这也都是有着巨大的改变,甚至是彻头彻尾的一系列变化。大运河的疏浚等等也提前了不少,这对于民生的影响肯定会很大。

想着这些,朱允熥就越发得意,继续投入到批阅奏章的正事当中,他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继续去处置呢。

而张福生、道衍等人也算是习惯了皇帝偶尔忽然发笑之类的,大概是陛下看到了有意思的奏章,是看到了一些官员做了实事心里高兴。

这些自然也就不用感觉到有什么好奇怪的,陛下本来就是有远大抱负,陛下本来就英明神武。

结束了一天的政事,朱允熥忽然问道,“大和尚,你有没有觉得朕每天做的事情太多,可是依然不能及时处置好一些事情?”

道衍连忙拍马屁说道,“陛下勤勉,实在是古今罕见。也因陛下勤政,江山社稷才有如今清明的模样。”

这样的马屁虽然有些露骨,可是道衍自认为没什么问题。就算是旁边的夏原吉也不觉得有意见,心里多少也是认可这样的说法。

原因自然也是非常简单,皇帝有多勤政,这件事情大家也都是看在眼里的。

以前有洪武皇帝,现在有承康皇帝,大明的这两位皇帝都是勤政的典型,放眼历史上也没有几个皇帝如此勤政。

这也不只是勤政而已,毕竟有些皇帝虽然勤政但是做出来的事情对江山社稷没有多少帮助,那就是在瞎忙活。

而洪武皇帝和承康皇帝就不一样了,他们做的事情多。

而大明的变化也是有目共睹,能够让江山社稷从乱世变成治世,百姓开始安居乐业、开始休养生息,这就是最为直观的一些改变了,这也是他们的功绩。

听到道衍这么说,朱允熥倒是乐了起来,“好了,这些拍马屁的事情用不着你来做,张福生平时就是会拍马屁的人。”

张福生立刻跪下,似乎非常委屈,“陛下明鉴,奴婢一向忠诚,不会做些奉承的事情。”

对于张福生的偶尔卖乖,朱允熥自然是可以接受。毕竟这是他的心腹太监,是跟了他好几年的人,这自然也是值得信任的人。

这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君臣而已,这也是一些人所谓的‘主仆’,在有些时候张福生就是可以作为朱允熥的代表了。

朱允熥就笑着开口,“我这一天天的都在忙,也算是勤政。只是看看案头还压着不少奏章,我就是整夜不睡,也不能一口气批复结束。”

道衍小心的进言说道,“陛下将急事、大事处置了,这些压下来的自然可以慢慢处理。”

这些也算是实话了,急事肯定先办了,剩下来的一些奏章所奏报的,看似不算是什么特别着急需要立刻处置的一些事情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不过朱允熥还是说道,“就怕这些现在看着不急的事情因为延误,给生生拖成了大事。”

这一下道衍也是哑口无言,因为他知道皇帝说的这些也是有可能性的,有些事情拖下去的话,小事也确实可能变成大事,这就是事实。

只不过到底怎么样才能够处理好这样的状况,道衍一时间也有些为难,自认为智计百出、惊才绝艳,可是对这些事情还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朱允熥也就笑了笑,站起身伸了个懒腰,“得有人为朕分忧啊,不能大事小事都是朕定夺才行!”

最新网址:m.diquge.com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