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8章 甲乙丙丁,你在哪个风口
第888章 甲乙丙丁,你在哪个风口
这一年的春天,秦国咸阳城里总是频繁地传出好消息。
秦国人从老到少,一整个光见证历史了。
从天下大一统,再到如今的科技大爆发时代前锋,大家伙都能感受到时代变化的气息。
有的人早早就敏锐地掌握到了时代变化的趋势,转型的转型。这些人都是人精啊,早早地就进工厂、乃至于做些差役、从军官转职向文职,可惜世界上聪明人往往是少数。
大多数人,他们沉浸在旧世界里。不准确的说,他们沉浸在自己的那一小方世界里,一小方天地里。
自认为天下的人、天下的事和他们无关,活在一方小世界里。
稍微几个年头过去,一不小心,就跟不上趟了。
不懂得把握时代大势,站不在时代的风口上,再怎么努力,也还是那样。
这个世界,是个游戏。选择大于努力。
一旦某个选项选择错误,那么开启的剧情就会变化,就算原先有再好的配置怎么样,选错答案,肯定接下来经历的剧本是低端的。
人是这样的,大部分都很懒惰。
要打破旧的桎梏,从舒适圈中走出去,那是很难的。
没有一些逼迫性的东西在背后驱赶他们,人是很难打破原有的思维、习惯,走出旧有的生活的,他们大多数人,也不会思考。
他们只是被情绪操控,终其一生在原地打转转。
可能很多人难以想象,其实大秦的子民,他们中很多人看到了帝国的转变,看到了很多新器物的诞生,新技术爆发。
但是,能够想着跑在最前头,引领这个时代的人,不足百万分之一。
能够想着我也参与发明科技,给民众造福祉的人,不足万分之一。
多的都是看热闹的,想着坐享其成的。
都想着,等秦二世给自己发钱好了。
其实大家都喜欢的是补助,喜欢的是依赖,喜欢的是坐享其成。大家渴望的是天上掉钱。
稍微利害一点的人,想到了努力,但是他们希望的是,自己付出了一,能够得到百。这类人,占比很大。
真正能够践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人,其实没有多少。
大家最讨厌的就是工作,最厌恶的就是努力,最不喜欢的就是出力气。
天生就具有某种劣根性的人类,经历了百万年的进化,不过是前进了一点点。
在神明的眼中,这点微小的进步,其实倒退了。
因为根本没啥变化嘛,百万年的演化,你人还是老样子,那你不是浪费粮食,白演化了吗。
晋级失败。
你敢相信,现在的秦朝人,嘴上拍着叫好时代,说大家的生活变好了。其实呢,懂得时代大潮,能够抓住绳索的人,根本没有几个。
这就导致什么。
无数人失去原有的岗位,回到老家待业。
会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说皇帝在制造岗位,大家的生活也变好,大部分虽然心里好逸恶劳,可还是勤勤恳恳,可是为什么他们还是会失业。
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和这个世界是脱节的,和时代是错位的。
打个比方。时代的进化为由甲到乙再到丙,依次往上。
第一个阶段,爆发的是甲,是战争,这个时候就得吃战争的红利。哪怕是一个妇人,这个时候如果投军,负责洗衣服做饭,那也能够活下去。
第二个阶段,是战争中期,缺乏粮草了。这就是机会,这就是时代的风口阶段。缺粮草了,等来的是种地,这个时候,大家都跑去种地。谁种的地多,谁就得利。
要想永远吃大鱼的人,考虑的是丙丁后面发生什么,永远快一步布局。
要想永远有鱼吃的人,他就得抓住甲乙丙丁。
每个阶段,他都得抓住。
而为什么很多人一不留神就给掉出这个时代产业发展环节了呢。
因为他本来就活在一种错觉里。秦朝早就发展到了丁的环节,彻底地搞起经济,搞起工业来了。
但是大部分人,他们的人际关系圈子,乃至思维,自己掌握的技能,全部还处在甲环节。
也就是他们,还活在战争的时代,用战争时代的思维为人处世。
大部分大老爷们,等着皇帝来征兵,这样他们就有一口饭吃。
甚至,带领他们的是底层社会中的一群佼佼者。
他们活在旧时代英雄的光环下,他们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未来是能够成为信陵君,能够成为王翦那样的人。
他们丝毫没意识到,成就这些人的是时代,而不是他们自身的努力。
一些人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哪有那么简单。
军功爵位,已经是旧时代的事情了,纵横捭阖的那一套,由于人们奸诈百出,已经没有朝廷敢于信任那一套了。
于是,首先迎来失业的,就是两拨人。第一波是还以为爵位很值钱的人。
第二波人,就是那些书生,那些渴望做士人,当大夫的人。他们以茅焦、顿弱、姚贾、李斯为榜样,也是以为努力就能改变命运。
他们的眼睛只盯着自己的目标,忽略了环境的变化。
时代一变,拿到爵位的人回过神来,爵位已经一文不值,根本无法让自己获利。反而是自己花费了几乎半生的时间去谋求爵位,到头来得到的是爵位已经一文不值。
没抓住风口。
现在呢,秦国正在发展丙丁。
丙丁为火,主科技,主发明,主美。
太平的时代到来了,大家都能安居乐业了,人能有房子住,有饭吃,男人们能够娶到老婆的机会大了。长得漂亮的人吃香,吃饱的人忙着爱美,去打理头发,去美容皮肤,去保护自己的健康。
这就是风口。
科技在迅速发展,这时候就应该投入最热门,最前端的。别老是想着追尾巴了。
在战争的时候,军医是国家非常注重的一类群体。大家都认为做军医是个铁饭碗。所有人都跑去学医。
可是一旦二十年过去,所谓的军医是个铁饭碗就变成了笑话。
学医的人出来后人满为患。
相当于,秦国已经发展到了丁,然而大家还沉浸在甲和乙的环节里。
等他们醒悟了,让自己的孩子又去追求丙丁。那就又惨了。
因为秦国现在丙丁发展的如日中天。
什么意思,大秦强大起来了。
一个巨人诞生了,他一定会对外炫耀起武力,让周围的人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奉他为主。
也就意味着,接下来的秦国,要进入到了戊土、己土。
戊是什么财库,国家强大,经济发达,国家的府库里全部都是钱。怎么运筹,那就是聪明的人。到时候,躺着都能赚钱,可是呢,谁会抓住这个档口。
而国家强大,就会去追求更为广阔的疆土。新的时代,需要大批量的外驻人员。会再来移民的浪潮。
这就需要学什么,学外语。这样,就能很轻松地得到一份官职,弄不好,还能在外当个国主。
以此类推。
然而,大部分人都是很可怜的。
一辈子追着时代的尾巴过活。
家族业力纠缠不休,活在父辈的阴影下,活在情绪里,活在小世界里。
无数个浑浑噩噩度日如年的时刻闪过,无数次让自己成为强者,从弱者翻身为强者的机会被他们一次又一次的错过。
人活在世界上,只有一个目的,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可是呢,人们总是做错选择。
可怜的大秦子民们,现在还有人沉浸在旧时代的梦里啊。
一年又一年过去,桃花开了三次。
秦国已经踏上了工业革命的轨道,未来会发展成为一个科技帝国。
但是无数人还活在战争的残梦里。
他们想着用过去的方式谋生……努力上战场打仗,得到一个爵位,这样就能成为贵族了。
可怜啊……
时代变了,贵族的身份、爵位,这些都已经不值钱了。
这个时代,谁掌握技术,谁就是贵族。
被人需要的那一批人,那才是铁打的贵族。
强如黄需化,有一身技能在身,就是皇帝也得让三分。
这就是强者。
能够给这个周围人带来利益的人就是强者。
没人关心你是谁,大家只是想知道,你能给周围人带来什么东西。
如果你能做到,给周围人带来利益,你就是强者了,所有人都离不开你。
但是现在的秦朝呢,大部分人还是一脸迷茫啊。
他们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该做什么,好像世界发展很快,世界很繁华,可是那璀璨的繁华已经和自己越来越远了。
人们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失业的那个人是自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秦国早些年一直倡导重农抑商,时代气氛就导致大家看不上工匠;再有就是,六国内的环境本身也差不多。
贵族没落,庶民被压榨横竖都是没活路。
卖儿卖女都活不下去的那种。
说到底,工匠是个靠手艺吃饭的行当。只有庶民才会去做这些事,大家都看不上工匠。
就是因为一个看不起,一个看不上,一个旧有的观念上的习惯,就能导致人的命运天翻地覆。
一念反复,天差地别。
而贵族,那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贵族没落,一般都是被从政治权力圈子里赶出来了。可是凭借着深厚的底蕴,没落的贵族们一般会凭借人脉和资源,会转去经商。
等到经商有钱了,基本就又跑回来在政治圈子里混迹。
所以说,千年的世家。
因为他们手里有那点家当,能反复玩。
时代总是他们的。
但是大秦帝国的庶民就不一样了。大部分人都是在赶时代的末端。
赶末端,就意味着只能喝口剩下的汤。
这就好比,第一个跑到印第安的人,能当老大,让所有人供养自己。但是接下来跟风跑去美利坚的人,只能给第一波跑去给先占了领土的人挖金子,给金子洗干净,把弄干净泥巴的金子交给美利坚的领主。
这就是,先上车的人和后上车的人。
先上车的人,一定会挤占后上车的人,不愿意和他们共享资源。
人类的世界,本来就是披着文明外衣的动物世界。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只有的少数的有德者,总是能够避免危险。
这类人,一心为大众服务,他们也值得最好的结局。
比如像黄需化这样的年轻人注定是青春壮年的时候不能出名了,能够拯救他生命和灵魂的,只有自己的信仰。
但是时代和帝国不会辜负这样的人。
而大秦帝国的传奇和荣耀,也被这类人一点一滴根植,在时间的长河里生根发芽。
工厂制度已经酝酿,内部规定已经开始建立;如今流水线生产制作已经开始全面投放,各种生产生活用品几乎是全面量产,再有火药系列配套武器,各种五花八门的国有工厂问世,整个大秦帝国已经奠定了工业模式的雏形。
这就是秦始皇带给秦朝子民最好的礼物,中央集权制度。
把所有的资源集中调动起来,要干工业革命根本不是难事。
任何事情,开头起步总是最难的。
但是,只要开始了,一旦开始做了,也就离成功不远了。
大秦帝国的工业革命模型已经被奠定了。
当然,真正对历史敏感的人,也能第一时间感受到,大秦帝国未来对外扩张那是必然的。
因为如今秦国的资源生产翻番,商品的供给量太大了,拓宽销售几乎是必然的。
可是国内的人就这么点,那么未来秦国就得下功夫在生下一代上做文章,鼓励多生孩子;
另外就是,秦国的销售市场得向海外开拓。
看吧,很多人的出生,从一开始命运就被注定了。
有时候思考经济学,会发现其实人和商品没什么两样。
先说商品吧,当需求大于供给,商品的价值贬低,人就会降低商品的产量。因为生产这个不值得。
再说人吧。当人有利用价值,比如说官府需要人来填补未来的某些需要,父母需要生男孩做些什么,需要生女孩再做些什么事。
需求催动生产的欲望,这时候人就是咔咔地生。
但是当人多了之后,产品泛滥,不再需要这些人了。这些人的价值就会立刻贬值。
大家就不再生了。
帝国啊,每天都在血和泪的历练之中,不断地前进。
秦国迎来了科技大爆发,下一步等来的,那就是人口大爆发。
而这,只是个开始。
PS:爵位学历。不会有人一直没看懂这个隐喻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