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一令即下莫敢不从
第7章 一令即下莫敢不从
赢彻矗立在未央宫的大殿之上,目光如炬,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宫墙,直抵朝堂深处的暗流涌动。他的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十载皇陵的修行,早已让他洞悉了权力的本质,深知大秦皇朝内部的腐朽与危机。今日归来,他不仅要为父皇分忧,更要为天下苍生谋一个太平盛世。他的心中,早已有了决断,这决断如同一把锋利的剑,直指那些隐藏在暗处的蛀虫。
“黑白无常。”赢彻的声音低沉而威严,仿佛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
“殿下。”黑白无常身形一闪,如鬼魅般恭敬地立于他身后。他们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诡异,仿佛随时可以融入黑暗之中。
“去查,朝中所有与大皇子一案有关的人,无论是谁,一律彻查到底。”赢彻冷声道,眼中闪过一丝杀意,“若有阻拦者,格杀勿论。”
“是!”黑白无常应声,随即消失在殿内,仿佛从未出现过。
赢彻转身看向李公公,目光中多了一丝柔和:“李公公,你可知这些年,朝中有哪些人暗中结党营私,祸乱朝纲?”
李公公沉吟片刻,低声答道:“殿下,老奴虽在宫中多年,但有些事情也不敢妄言。不过,老奴知道,太师张恒与丞相李儒,这些年权势滔天,门下党羽众多,恐怕与大皇子殿下逼宫造反之事脱不了干系。”
赢彻冷笑一声,眼中寒光乍现:“张恒、李儒……果然是他们。看来,这朝堂之上,早已被蛀虫啃食殆尽。”
赢彻十年前被陷害入禁地之时,就曾怀疑过他们,毕竟他未央宫处于后宫之中,想在他未央宫中栽赃陷害,想来也就那寥寥几人,太师张恒作为诸皇子之师嫌疑重大。而丞相李儒又是大皇子的舅舅。
他缓步走到窗前,望着漆黑的夜空,心中思绪万千。大秦皇朝历经数代,曾经威震四海,如今却因内忧外患而摇摇欲坠。他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历代秦皇的心血毁于一旦。虽然灵魂不是玄黄之人,但从娘胎开始进入这个世界,他早已对大秦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
“李公公,你去准备一份名单,将朝中所有可疑之人列出来。”赢彻转身,语气坚定,不容置疑,“我会逐一清算,绝不姑息。”
李公公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殿下英明,老奴这就去办。”
赢彻目送李公公离开,随后坐回椅子之上,闭目沉思。他知道,接下来的路将异常艰难,但他别无选择。大秦皇朝的命运,已握在他手中。
片刻后,黑白无常再度现身,单膝跪地,禀报道:“殿下,已查明,太师张恒与丞相李儒,近日频繁密会,似有异动。”
赢彻睁开眼,目光如冰:“果然按捺不住了。传我命令,让青龙白虎两军进京,我会让父皇给一道圣旨,让他们平稳交接咸阳城防。”
“是!”黑白无常领命,再度消失无踪。
赢彻起身,走到殿外,望着天边逐渐泛起的鱼肚白,心中一片肃杀。他知道,今日的早朝,将是一场腥风血雨的开始。
“父皇,您放心,儿臣定会还您一个清明朝堂。”赢彻低声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决然。
清晨,太极殿内,文武百官齐聚,气氛凝重如铅。赢彻身着蟒袍,端坐于龙椅之下的金椅上,目光如刀,扫视着殿下的群臣,令人不敢直视。
“七殿下,今日早朝为何是你在大殿之上,你不是被关押在禁地吗?陛下呢?大皇子殿下呢?”丞相李儒震惊地开口质问,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安。
“大皇子赢昊昨夜密谋造反,已被本宫镇压,父皇身体抱恙,让本宫暂为监国,同时本宫全权处理赢昊谋反一案。”赢彻的声音冷漠而威严,仿佛一道雷霆在殿中炸响。
群臣纷纷低头,不敢抬头直视。太师张恒与丞相李儒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慌。
赢彻缓缓起身,走到大殿中央,目光如刀,直指张恒与李儒:“太师、丞相,你们可知罪?”
张恒脸色一变,强作镇定:“殿下此言何意?老臣一心为国,何罪之有?”
李儒也跟着说道“七殿下,可不要误信小人之言!”
赢彻冷笑一声,语气如冰:“是不是一心为国?是不是小人之言?本宫自有评断。一心为国为何暗中结党营私,祸乱朝纲?为何与大皇子一案有牵连?”
张恒与李儒听闻此言,面色骤变,苍白如纸,慌忙辩解道:“殿下,此乃无稽之谈,万不可轻信谣言!”
然而,赢彻只是轻描淡写地挥了挥手,黑白无常便如同幽灵般悄然逼近,将二人牢牢制住。尽管张恒与李儒已臻炼虚后期之境,实力非凡,但在黑白无常面前,他们却如蚍蜉撼树,无法挣脱。两人心念电转,欲运转修为震开束缚,却惊觉体内灵力如同泥牛入海,无法调动分毫。原来,黑白无常手中玄妙的气息流转间,已将他们的修为尽数封禁。
“合道期大能!”张恒与李儒对视一眼,眼中满是骇然之色,心中更是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们深知,今日之事已非他们所能掌控,只能听天由命了。
群臣见状,无不骇然失色,殿内气氛骤然凝滞,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一般。
“张恒、李儒,尔等罪证如山,何须徒劳狡辩?”赢彻冷声喝道,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来人,即刻将他们押入天牢,待本宫亲自审问!”
“遵命!”殿外侍卫应声而入,未等张恒与李儒反应,已将其二人拖出殿外。
“赢彻!你这是假传圣旨!我们要面见陛下!”张恒与李儒奋力挣扎,声音中满是绝望与不甘。
“押下去!”赢彻挥了挥手,神色冷峻,毫无动容。
赢彻转身,目光如炬,扫视群臣,仿佛能洞悉每个人的心思:“诸位爱卿,今日之举,只为还朝堂一个朗朗乾坤。若有与奸佞同流合污者,速速自首,本宫或可从轻发落;若执迷不悟,休怪本宫无情!”
群臣闻言,纷纷跪地,齐声高呼:“殿下英明!臣等定当忠心报国,绝无二心!”
赢彻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好!那便从今日起,还大秦一个清明的天下!”
殿外,晨光初现,霞光万丈,仿佛预示着大秦皇朝的新生。赢彻立于殿前,目光坚定,眼中早已映照出未来的光辉。他深知,今日的雷霆手段只是序幕,前方虽路途艰险,但他将带领大秦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赢彻缓步走下台阶,每一步都仿佛踏在群臣的心头。他的脚步沉稳而有力,靴底与龙纹石地面的碰撞声在寂静的大殿中回响,宛如鼓点敲击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众人,锐利而深邃,似乎在搜寻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手。
他知道,这朝堂之上,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然而,赢彻毫无惧色,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为大秦扫清一切障碍,缔造一个太平盛世,煊赫于玄黄大陆。
“诸位大臣。”赢彻的声音在殿中回荡,字字铿锵,如雷贯耳。他的声音并不高亢,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每一句话都带着千钧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今日之事,仅仅是一个开端。大秦的千秋伟业,需要你我同心协力。若有心怀不轨之徒,本宫必将严惩不贷;但若有忠心报国之士,本宫绝不吝惜厚待重用!”他的语气中透着一股冷冽的杀意,却也带着一丝期待,仿佛在等待那些真正忠于大秦的臣子站出来。
话音未落,群臣皆低首垂目,不敢有丝毫迟疑。赢彻的威势如同巍峨山岳,稳稳压在各人心头。他的目光如炬,穿透人心,洞察一切隐秘。群臣心中凛然,皆知眼前的七皇子已非昔日少年,而是一位真正的王者。他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出不容置疑的权威与决心。大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
自先帝驾崩后,大秦朝堂暗流涌动,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朝局动荡不安。先帝在位时,尚能凭借其威严与手段平衡各方势力,然而随着他的离世,那些被压制的野心家们纷纷蠢蠢欲动。
当今圣上在位30年,虽勤奋有加,奈何天资有限,朝中的权臣、外戚、藩王,无一不在暗中筹谋,试图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分一杯羹。而今日,赢彻以雷霆之势平定一场内乱,肃清朝纲,彻底掌控了局势。他的果断与魄力,让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
在场诸人皆已明了,自今日始,大秦朝堂将迎来新的风云,而赢彻,必将成为这片天下无可争议的继承者。他的崛起,不仅是个人的权势扩张,更是大秦国运的转折点。大秦的未来,将因他的存在而焕发新的生机。
赢彻缓缓转身,目光投向殿外。初升的朝阳洒下金色光辉,映照出他棱角分明的面庞,眉宇间透露出一股不可动摇的坚毅。他深知,未来的征程充满艰险,但已然整装待发。无论前方有多少荆棘险阻,他都将一往无前,直到大秦的威名重振四海,辉煌再现。
他回忆起幼时在宫中度过的岁月,那时便已立下誓言,要在这个世界留下不朽的篇章。年幼的他,曾亲眼目睹了先皇如何在权力的漩涡中运筹帷幄,如何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维持大秦的稳定。那时的他,心中便埋下了一颗种子——终有一日,他也要站在这个位置,肩负起整个国家的命运。如今,他终于站在了大秦权力的巅峰,曾经的誓言在这一刻化作了现实。虽然玄黄大陆广袤无垠,但他已有了一个坚实的起点。大秦的百姓、疆土、未来,都将由他来守护与引领。
“大秦的命运,将由我来执笔。”赢彻低声自语,眸中闪过一丝不可撼动的决心。在朝阳的映衬下,他的身影显得愈发伟岸,仿佛一座屹立不倒的巨峰,守护着这片承载千年历史的土地。他的每一字、每一眼,都在向世人宣告:大秦的未来,必将由他亲手缔造。
殿外的风声渐渐平息,仿佛天地也在为这位雄主的崛起而静默。赢彻的目光穿过层层宫墙,落向远方的山河。他知道,未来的路不会一帆风顺。西面蛮荒之地的蛮族虎视眈眈,南方十万大山的妖族又传来异动,朝中的旧势力尚未完全臣服,百姓的生活仍待改善。然而,这些挑战并未让他感到畏惧,反而激发了他内心更深的斗志。他明白,一个真正的王者,不仅要有掌控全局的智慧,更要有直面艰险的勇气。
他转身回到殿中,环视群臣,声音沉稳而有力:“大秦的强盛,非一日之功。今日之后,本宫将与诸位共同制定新政,整顿吏治,振兴农桑,强兵富国。凡有功者,必有重赏;凡有过者,必受严惩。本宫希望诸位能够摒弃私心,以国事为重,为大秦的千秋大业尽心竭力。”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也带着一丝警告。他希望这些大臣能够明白,大秦的未来,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而是每一个臣子共同的使命。
群臣闻言,纷纷躬身行礼,齐声道:“臣等愿追随殿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赢彻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他深知,这些大臣中不乏才智之士,若能善加利用,必能成为他治国安邦的得力助手。
然而,他也清楚,朝堂之上,人心难测。今日的臣服,未必代表明日的忠诚。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微杜渐,才能确保大秦的江山稳固。想到这里,他的目光再次变得深邃而冷峻。
赢彻的心中早已有了盘算。他明白,要想真正掌控朝局,光靠威严与震慑是不够的。他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制度,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无机可乘。同时,他也需要培养一批真正忠于自己的臣子,让他们成为自己治国理政的左膀右臂。他看向殿中的几位重臣,心中暗自思量着他们的立场与能力。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一位年迈的老臣身上。这位老臣是先帝的旧臣,曾为大秦立下过赫赫功勋。虽然在当今圣上登基后被李儒和张恒打压,如今不怎么参与朝堂之事,但他的忠诚与能力正是赢彻所需要的。赢彻缓步走到他面前,语气中带着一丝敬意:“李尚书,本宫知道您为大秦操劳多年,如今朝局初定,本宫希望您能继续为大秦效力,为本宫出谋划策。”
李尚书微微一愣,随即躬身行礼:“殿下厚爱,老臣自当竭尽全力,为大秦效犬马之劳。”赢彻点了点头,心中略感欣慰。他知道,这位身为刑部尚书的老臣加入,将为自己的新政增添一份助力。
赢彻的目光再次扫过群臣,心中暗暗盘算着接下来的行动。他知道,今日的朝会只是一个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然而,他并不畏惧。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决心,大秦的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诸位大臣,今日的朝会到此为止。本宫希望诸位回去之后,能够深思今日之言,为大秦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赢彻的声音再次在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群臣纷纷躬身行礼,随后缓缓退出了大殿。
赢彻站在原地,目送着群臣离去,心中却并没有放松。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而他的每一步,都将决定大秦的命运。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向殿外。朝阳的光辉洒在他的身上,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铠甲。他的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已经看到了大秦未来的辉煌。
“大秦的未来,将由我来执笔。”赢彻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一丝不可撼动的决心。他知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险,他都将一往无前,直到大秦的威名重振四海,辉煌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