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要说到明朝的俸禄了。
明代官俸之薄,堪称历代之最。
官俸低,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个是老朱定的工资低,另一个是工资发放下来,层层相扣,到手就那么一丢丢。
连饭都吃不饱了,官员们哪还管什么礼义廉耻,贪不贪的。
想到此处,朱允熥继续提笔。
就拿胡惟庸案来说。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伏诛,明朝废除上千年的丞相制,官制和俸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在案发第二个月,户部就重新制定了新的俸禄制度。
各品级官员的俸禄增加十石到二百石。
正一品的年俸,从九百石增加到一千石,同时增加了禄钞。
正一品至从四品,俸钞三百贯,正五品到九品由一百五十到三十贯依次递减。
到了洪武二十五年,官员俸禄再次发生变化,取消了禄钞,俸禄从年俸变成了月俸。
正一品月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
此后两百年里沿用。
这个俸禄比之前朝要少,但对中小地主和自耕农来说优厚,更不用说没自己土地的佃农了。
那为什么官员俸禄微薄呢?
因为俸禄发放下来的不是禄米,而是折成了纱、绢、银,甚至是苏木、胡椒。
还是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
俸禄折纱,一贯纱等于一石米,明代宝纱滥发,通货膨胀严重,米折成纱后购买力大幅度缩水。
苏木和胡椒,由于郑和下西洋带来大量胡椒,导致官员收入再次缩水。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低薪导致腐败,高薪不一定能清白。
写到这里,朱允熥想了想,继续写下去,洋洋洒洒写了大堆。
他把办法也写了进去,光是说老朱的制度怎么怎么不好,没有个可行办法。
说不定,第二天还没等日记到老朱那,他爹朱标看了,又给他禁足了。
这次写的字工整,这才是皇孙该有的,长相帅气,字当然不能太丑。
另一边。
吕氏已经醒来了,她对大鹅的事情耿耿于怀,认为是朱允熥故意的。
“太子妃娘娘,您醒了。”
“太子和奴婢说过,您要是醒了,就派人过去告之他。”
小德子走了进来,见吕氏在梳妆打扮,恭笑说道。
“不必了,太子政务繁忙,这几日本宫病了,要你做的事,可有懈怠?”
吕氏对着妆镜台,让人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
“奴婢不敢,近日来,二殿下除了每日起早,锻炼身体外,让春桃去取了一篮鹅毛。”
“鹅毛,他要这个做什么?”吕氏疑惑。
“奴婢在暗处看了很久,是用鹅毛做笔,用来写字。”小德子道。
为了能够看个明白亲,他还爬上一棵大树,不小心滑了下来,脚都歪了,现在还痛着呢!
吕氏摇了摇头,不屑道:
“宫里笔又不是没有,一个皇孙,去做那种玩意,也不怕让人笑话。”
这一点上,她认为她家的允炆好,有礼貌又有规矩,哪像朱允熥,怎一个不安分的主。
这失魂症当真是可怕。
她想着一个四岁孩儿,如同一个成年人般。
“你派人去龙虎山,请千鹤道长来一趟。”
“算了,本宫还是亲自写信,你派人带去,顺便带些宝纱去。”
“记得,去的时候,态度要诚恳点,莫要惹对方生气。”
小德子纳闷了,这又是写信带宝纱,态度还要好。
这千鹤道长和太子妃娘娘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就算是他们之间有关系,也不是他一个奴婢能够管的。
通常来说,皇家行事,没人敢不给面子。
这次太子妃娘娘用的是请。
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他可没胆子去告诉朱标,当奴婢做好自己的本分,少管闲事。
朱标忙完事情回来,今日的他心情不好,因为又一名贪官落马。
这人还是他所看好的,安分的当一个大明臣子不好吗?
为何总有人想要去逾越大明律法,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抄家灭门,株连九族的下场。
心烦意乱的他来到书房,想从书柜上拿本书来看看。
碰巧见到书案上看到朱允熥的日记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拿过来翻阅。
上一次这个逆儿,写了薨逝时间,几天过去了,不知他又写了什么。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朱标很认真的看下来,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
一直看到午时,这才将日记本合上。
良久后,他缓缓睁开双目,眼睛里闪着亮光。
这次的日记里写着的是俸禄,不可否认,官员的俸禄确实是低了。
正是因为工资低,很多官员入不出敷,导致贪污腐败严重。
朱标身为太子,为国为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甚至和老朱探讨过。
当时,老朱的意思是他从小生长在一个贫穷人家里,对贪官恨之入骨。
一个官员给予更多物质保障,就会造成奢靡的风气,官员的工资只要温饱就可以了。
低薪养廉的政策。
在这种政策下,他手下的官员并没有多么廉明,而是更贪了。
谁又会一辈子甘于拿着死工资过日呢?
曾将职田作为官俸的一部分,补充官员收入。
职田就是朝廷发放给官员田地,这是官员的一项重要收入。
废除了这一项,“公田俱入官,止给俸米”,使得“官抑俸薪,别无给赐”。
赏赐和保障只是少部分人能够拥有的,很多官员退休后,就没有了收入,埋下了不安分的种子。
这日记里,分析的很透彻,还提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那就是奖励,对朝中表现突出的官员,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样就可以激励他们,更好的为大明王朝服务。
从而,算是变相提高了官员的工资,同时增强了竞争力。
想要更高工资,就要很努力去做事,把事情做好,有了奖励,工资就高了。
这是允熥写的?
朱标是不会相信一个四岁小屁孩懂这些,也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关键是怎样说服父皇呢?
朱标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拿着日记本往外走去。
宫女春桃提着桶,正打算去洗衣服,迎面撞来一个人,她抬头一看,居然是朱标,吓的花容失色,行礼道:
“奴婢见过太子殿下。”
朱标向院子里看了一眼,没见到朱允熥的身影,不禁问道:
“允熥呢?”
“回太子殿下,殿下正在里屋练字。”
“奴婢这就去将殿下唤来。”春桃道。
“不必了,你去做你的事情,吾自己过去。”
朱标走进了屋里,见朱允熥正在一脸认真的书写着什么,不由感到欣慰。
这个孩子,虽然字写的丑,但是肯去学,有这样的精神,何愁做不成一件事。
待看到纸上是一幅画,由于画技太低,让人看不清画的是什么。
应该是小孩子乱画的涂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