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邽城。
诸葛亮已围困郭淮一月有余,然而郭淮却始终避战不出,就这样与诸葛亮干耗着。
这天,诸葛亮正和马谡站在地形图前,思索着如何拿下上邽。
“幼常啊!郭淮始终避战,吾等应当如何啊?”诸葛亮朝马谡这位智囊问道:
“当务之急,应当迅速派遣官员,主政陇右、陇西诸郡,梳理钱粮、调度,将我们的粮草供应由汉中为主,转为雍、凉为主。”
虽然马谡作为一方主帅是极不合格的,但作为一个谋士,给诸葛亮提供建议这方面,他还是手拿把掐的。
“幼常所言,深得我心!”诸葛亮欣慰道:
“汉中运粮,山高路远,损耗甚巨。若能以陇山诸郡为依托,为我大军提供粮草,则与郭淮消耗,吾亦不惧。”
就在两人商谈军机之际,却听见关兴的喊声从帐外传来:
“丞相!”
“丞相——”
“大喜啊!丞相!”
……
“是安国啊!何事如此高兴啊!”诸葛亮扇着羽扇问道:
“禀丞相,中监军征西将军马哲发来捷报,说已经拿下了祁山堡!”关兴兴奋道:
诸葛亮和马谡听完都愣在了原地,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过了好半晌,马谡才颤巍巍开口问道:
“关将军,我刚才没听清,请你再说一遍!”
“参军、丞相,是真的!”关兴再度看向马谡说道:
“您的儿子马哲,已经成功攻克了祁山堡。高刚、贾嗣、魏平三名魏将皆死,斩杀魏军两千余,收降一千人。”
马谡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被这消息震惊得无以复加,自己还是小看了这个儿子。
“哈哈哈哈哈!真是天助我也!”诸葛亮摇着蒲扇,也是异常的开心:“幼常啊!你真是生了一个好儿子。”
“当年季常随先帝故去,我便深感痛心,今日遇子思,犹见当年马良。”
诸葛亮忆起了往昔峥嵘岁月。
马谡走到地图前,仔细判断着当前的局势:
“如此凉州境内,只要王平能堵住街亭、略阳这道魏军南下的口子,便再无战事之忧。我们便能集中所有兵力,全发上邽。”
“旷日之下,魏军以渭水道供应粮草,消耗甚笃。外有东吴虎视眈眈,则曹叡必令郭淮放弃上邽,退守陈仓。”
“最后再与王平合军,兵发陇山,彻底封死木峡、鸡头、番须、陇坻这四条进陇要道,则我大汉便能控制凉、雍、益三州。”
马谡越说越兴奋,唾沫星子直飞。
“当年隗嚣只占据凉州,世祖携全国之力尚且难克。区区伪魏,小儿当政,唯据北方,何敢与我一战?”
“只消经营数年,我大汉国力必将翻番,到时便能一鼓作气,直捣曹魏黄龙。”
马谡这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把关兴和张苞都唬得一愣一愣的,皆心潮澎湃。
诸葛亮也满意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
……
当张郃败退,祁山堡失守的消息传到长安的时候,气氛一片死寂。
龙椅之上的魏明帝曹叡,脸色更是阴沉得要滴下水来。
“近来蜀贼势大,诸葛匹夫连克我陇右、陇西数郡,不知诸卿家对此有何看法?”
曹叡年轻的声音从皇座上飘然而下,然而却没有一位朝臣敢轻视这位帝王。
登基不过两年,展现出来的权术手段早已令群臣心惊胆战。
“陛下,蜀贼欺人太甚,我愿带兵讨伐!”说话的正是散骑常侍司马昭。
因他爹司马懿势大,且掌军权,所以其时常被曹叡打压,以防司马氏做大,这让他十分憋屈,常想外出统兵,少受约束。
不过曹叡自是不可能同意的。
他就是要将司马昭、司马师、司马孚等人圈在朝中为质,又让司马懿常年在外带兵镇守,无法干预朝局中枢,以此来掌控权力。
“陛下,凉雍不过贫瘠二州,且其民野蛮、反复,先帝时就不曾重兵把守,让与蜀贼又有何妨。”中书监刘放上前道:
“不错陛下,关中才是我军关键,今天子由洛阳亲临前线,坐镇长安,就是勉励曹真,务必阻挡赵云、邓芝二贼。”中书监孙资也说道:
两人皆是内朝近臣,曹叡之倚重。
曹叡以内朝牵制外朝,内朝决策,外朝执行。
他们二人也说中了曹叡的心思,正如孙资、卫臻所言,关中才是核心,这也是他在一听到赵云、邓芝出箕谷,就迅速亲征前线、坐守长安的原因。
“陛下万万不可,若凉雍皆失,则伪汉国力大增,且难以进攻。届时我大魏与东吴相争,便宜的反而是伪汉。”
说话的是司空陈群,曹丕留下的辅汉四臣之一。
四臣中的其他三个,司马懿、曹真、曹休都长年在外统兵,唯有无兵权的陈群被曹叡留在中枢,但也只是没有实权的三公。
曹叡默不作声,他扫视了一眼群臣,目光最后落在了正闭目养神的太尉华歆身上。
“子鱼,你有何高见?”曹叡问道:
无声!无言!
再一看,只见华歆耷拉着脑袋,已经是睡过去了。
“太尉!”
“太尉——”
“快醒醒,子鱼!”
……
众人都出了一身冷汗,华歆这才惊醒,看着众臣,再看看龙椅之上的曹叡,登时出列答道:
“臣反对,当前我之大敌乃东吴,蜀汉偏安一隅,刘禅更是无能之君,不足为惧。”
众臣:……
曹叡:……
你不是睡着了吗?怎么答起来头头是道?
“既然华爱卿也这么说了,那朕……”
曹叡刚想说放弃凉雍二州,将兵力集中于郿城,司徒王朗却突然跳了出来。
“陛下,臣有话说!”
曹叡脸色不悦,将刚刚要说的话又给咽了回去。
“王司徒有话但说无妨!”曹叡冷着张脸道:
“老臣愿前往上邽前线,于阵前痛骂诸葛村夫,以三寸不烂之舌,令诸葛亮退兵。”王朗自信满满道:
“哦,仅以寸舌,就能令诸葛亮退兵?”曹叡犹疑道:
“臣愿立军令状!”
“军令状就不必了,爱卿也是公忠之人。如此,便麻烦王司徒即刻前往上邽,顺便也替朕慰问一下郭淮。”
曹叡顺水推舟,反正只派王朗一人,用不着劳师动众。
若能真能令诸葛亮退兵,那自是意外之喜,即使失败,也不损失什么。
“谨遵天子之令……”王朗叩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