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穿越成马谡之子 第43章 朝堂上的斗争

作者:牛奶泡花椒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6:55:25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谯周被捕后,蜀中震动,益州士族借此大做文章,纷纷上书,要求刘禅赦免谯周。

并指责蒋琬滥权用法,矛头直指诸葛亮。

刘禅头大如斗,民意汹汹,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蒋琬铁血手段,将一干人等全数缉拿,这招致了更加猛烈的反扑。

最后因此事被牵连者一千多人,士族怨声载道,从而导致原属荆州派的廖化等人也与诸葛一系有了隔阂。

好不容易将此事压了下去,但谁也没想到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糜照那封偷偷塞入投壶的奏疏终是被发现了,刘禅阅之大骇,心中惶恐不安,彻夜难眠。

……

……

次日,一队禁卫径直闯进了相府,控制了府内守卫。

“大胆!你们是什么人,敢硬闯丞相府?”蒋琬站在堂前,怒斥众人道:

“长史,你也不要为难我们了,我们也是遵照旨意行事!”一禁卫说道:

蒋琬还欲再说,只见诸葛亮摆了摆手。

蒋琬拱了拱手,退至后方,可依旧神色不善地盯着那些禁卫。

“丞相,陛下急召!”

面对诸葛亮,禁卫表现得还是十分客气。

“哦?陛下有无说何事?”诸葛亮疑惑道:

“陛下什么都没说,只要我等立刻前来,请您入宫!”禁卫并未多说。

“还有其他人吗?”诸葛亮再问。

那禁卫点了点头,朝中诸大臣几乎都去了。

诸葛亮思忖了一会儿,呢喃道:“该来的总会来!”

“也罢!我就陪你们走这一遭,看看究竟是哪些小人作怪!”

到了朝堂之上,气氛一片肃穆,朝中文武大臣分列两旁。

不过朝堂前方,除了一个李严之外,清一色都是荆州派系的官员,益州本土派系皆被排挤至后方。

“臣诸葛亮参见陛下!”

刘禅看了他好半晌,才淡淡道:

“丞相请起!”

诸葛亮浑身一颤,以前刘禅都是尊称他为相父的,称呼的微妙改变也说明此时的刘禅已经对他不信任了。

“不知陛下找老臣所谓何事?”诸葛亮神情一黯,躬着身子问道:

“这——”

刘禅有些犹豫,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李恢看出了刘禅的窘迫,当即出列,就对诸葛亮一顿输出道:

“大胆诸葛亮,还不跪下!”

“你独断朝纲,排除异己,图谋不轨,还有脸在此喝问?”

诸葛亮转身,冷冷地看了一眼李恢。

那李恢顿时如芒在背,不敢与其直视,他往后退了一步,差点跌坐在地上。

“不知李大人有何证据,竟如此诬陷于亮。”

“有人密奏陛下奏疏,将你所行之事一一陈述,还想抵赖。”李恢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说道:

“陛下,不知亮可否看一眼这奏疏?”

“呈与丞相看!”刘禅示意道:

诸葛亮接过奏疏,只略微扫了几行,便两眼发寒:

“敢问陛下,此疏乃何人所上?写疏之人,必为奸佞小人!”

如果说仇国论还只是政见不同的话,这道奏疏就是赤裸裸的污蔑,捏造事实。

“此疏乃朕于投壶中发现,并不知是何人所书!”刘禅眼神微颤。

“写疏之人都不敢露面,足以证明此人居心不良,还请陛下彻查此事。”诸葛亮泣泪道:

“丞相此言差矣,朝堂上下,皆是您的爪牙。写疏之人不露面,也是怕打击报复,何以说居心不良。”马忠也上前反驳道:

他们原本预想的是由糜照亲自上疏,这样以糜氏的地位,必能影响刘禅。

谁知这老小子精明得很,只偷偷将奏疏藏在投壶中,自己并不沾染其中,所以才导致此疏没有造成想象中的威力。

诸葛亮看着刘禅,拜道:

“臣本布衣,蒙先帝看中拜为军师,白帝城时又受托孤之重。”

“臣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殚精竭虑,只求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今有人以卓、操拟臣,此非独污臣之肺腑,实乃蔑先帝之明鉴,毁国家之柱石!”

刘禅张了张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陛下,若您仍怀疑老臣,臣自无话可说,请陛下收回丞相府兵符、印信,即刻让臣待罪家中。”

诸葛亮以退为进。

“陛下,万万不可,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岂可因一封毫无实据的奏疏就罢官闲置。”蒋琬及时陈奏道:

荆州一系都特别紧张,若诸葛亮真的下野,朝堂上将迎来最为严酷的斗争。

“陛下,当前伪魏虎视眈眈,朝堂上下亟需团结。李恢、马忠之流此时污蔑丞相,必为奸臣。恳请陛下明察秋毫,勿中奸人离间之计,使亲者痛,仇者快。”将军向宠同样站出来斥责道:

“吾世居益州,岂会伤害家乡?你费祎、蒋琬之流才为奸臣!”李恢反驳道: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坐在上面的刘禅看着乱糟糟的朝堂只觉头大。

就在这时,忽听殿外传来一声:

“镇军将军赵云到!”

刘禅闻言一喜,“快快让赵老将军进来!”

赵云毕竟小时候救过他,所以他和这位老将军格外亲近。

“参见陛下!”

“老将军快快平身!”

“谢陛下!”

赵云起身,扫了一眼李恢、马忠二人,喝问道:

“若丞相赋闲,谁能主持北伐大业?谁能协调内外?谁能确保国家不陷入内乱?伪魏大军压境时,何人能挡?”

随后他又将目光转向刘禅,道:

“诬陷忠良,自毁长城,只会让伪魏拍手称快,陛下欲为安乐公乎?”

“这——”

刘禅哑口无言。

作为最后一位跟随刘备起家的元老派,赵云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还是很重的。

更别说他还于长坂坡救过刘禅,在刘禅心中的分量很重。

“陛下若还有疑虑,便请组织德高望重、立场中立者,对本府的文书、部属进行最彻底的审查。”

诸葛亮主动提出调查,从而占据主动权,可以防止审查被益州派主导操纵。

“相夫何出此言?”

“相夫乃国之神器,岂可轻提待罪之言!”

“朕也是勿听佞言,李恢、马忠污蔑忠良,即刻贬回南中,不可待在中枢!”

刘禅安抚诸葛亮,不过他也没有严惩这两人。

“谢陛下信任,不过还请陛下派人调查相府之文书,以证臣之清白。”

诸葛亮坚持道,这也是为了让刘禅放心。

“陛下,丞相忠肝义胆、品行高洁,实不可能为曹操、董卓之徒,还请陛下明鉴。”

直到最后,中都护李严才开口说了这么一句话。

从刘禅最后的态度,他已深知益州派此次的反扑以失败告终。

那自己想藉此分五郡为巴州的计划也已破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