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长生:从娶了邻家寡妇开始 第18章 趣话

作者:阿宅不要肥 分类:修真 更新时间:2025-11-04 07:52:55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怀里揣着册子,冯常走路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消息传出,让歹人抢了去。

沿途折返,没花什么功夫找到了骡车。

把装有市集上购买小物件的布包压在被褥下,冯常进了茶肆,其实就是个小摊,挑个角落的位置,用木棍支起一张大而光的黑布用于遮阳,几张桌椅板凳,再一个便于手推放有木桶的板车,便是全部了。

简陋的很。

虽如此,食客却是不少。

麻布短褂子,多是进城采买的农户。

这个简易茶肆能遮阳避热,还能与不相熟的食客互吹牛批,就是啥也不做只在一旁听着,也是极为过瘾的。

加之茶水价格低廉,就算是进来不消费,摊主也不会赶人,名声传开后,便成了农户们进城歇脚的首选,他们眼中也不比那贵人去的死要钱的茶楼差上什么。

“大哥。”

冯太白自桌下抽出一张板凳,殷勤的用袖子擦去灰尘,放到了身侧。

老冯也在一旁,跟前放着两张空碗,那条断腿翘在桌子上,正聚精会神的听着旁桌讲进城书生夜宿破庙与女鬼的香艳故事,那人讲的也是极好,仿佛身临其境旁观过一般,听得老冯呼吸粗重涨红了脸。

农户交流便是如此,你别指望他们能商谈什么家国大事、政要变法,吃饱穿暖便是幸事,茶前饭后就爱听点民间故事解闷,或是卫国戍边的神勇将军娶了几房妻妾,或是富商家的太太偷人被抓了包,或是书生与女鬼妖精,俗的没边了。

也不好打扰老爹的雅兴,冯常肚子也饿,坐下后叫了一碗汤圆来吃,一碗五个加了甜水,才五枚铜板,不算贵,与县中的物价比起算的上物美价廉了。

“虎子你且看看。”

冯常掏出了那本感气法门。

冯太白翻了两页,脑袋有些懵:“大哥,这是什么?”

冯常道:“能看明白吗?”

冯太白通读一遍,这些字他都认得,组合在一起却不能懂所表达的意思,摇摇头道:“瞅着像是道家的道经。”

“废话。”冯常撇撇嘴,也没真指望冯太白能读个明白,他说道,“等会儿你回了学堂,你且手抄一份,闲暇之余记得打乱摘抄词句,分多次让你的夫子帮忙解读,若懂了其中内容,且照着练练,下次你我相见说于我听。”

冯太白不懂冯常的谨小慎微,他眼中这就是一本不知哪得来的道经,还用得着小心防范怕泄露了去?但大哥的意思他都要照做,当下点头,表示没有问题。

约到了申时,日头不再如正午般毒辣,冯常架着骡车,载着老冯与冯太白出了县城。

于城门阴凉处等了些许,不见大鹏踪迹,老冯说道:“不等那混子了,咱们事先说好了回程时间,他自己误了时辰就让他自己走着回去。”

“那好。”

藤辫一声脆响,黑子走起道来。

先送冯太白回了学堂,近来老冯家的两件大事儿,一是长子成婚,二是虎子的童生试。

作为弟弟冯太白理当回家帮忙料理大哥的婚事,却也因此耽误了童生试前宝贵的读书时间,这次回了学堂,前者就要抓紧现有的时间,心无旁骛专心冲刺了。

冯常上次来接冯太白回家,胡相公给递了礼钱。

这次送冯太白回学堂,冯常也备上了薄礼。

胡相公笑的那个开心,又得吃了。

骡车停在棚子下,倒也不惧酷热,老爹躺在板车上打起了鼾。

与胡相公客气几句,冯常问起了这次的县试,又要来了往年童生三试的考题。

童生试不是朝堂正式选拔人才的手段,而是童生取得可靠资格的门槛。

所以考题主在考验考生基础是否扎实。

六成占比为对经典书经、名家书作的默写与释义。也就是填空与默写,以及经文原句的解释。

三成占比为小题文。以摘抄典籍的词汇或句子,亦或是更为严苛的截搭(嫁接不同典籍的句子,如“及其知之一也,践其位”)为题目,写上一篇二百字左右篇幅短但完整的八股文,格式需包含“破题、承题、起讲”,难在考察逻辑起承转合的能力。

其中,截搭题易生歧义,需灵活拆解文义连贯成文,考验急智。

若是运气不好,县试遇到了截搭题,基本可以宣告与本次无缘了。

之后则是辅考题目,为试帖诗或公文书写作,考察实际的行文能力。

当然,也不是没可能出经义题或是政论题。

近两年朝堂严查贪腐,惩治贪官污吏,却又因科考难度居高不下,朝廷甚至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

胡秀才就进行了押题,让学生们都做出了几篇文章,旨在突出为官者该公正廉洁、敢为人先……冯常不懂其中考究,干脆一股脑把初高中背过的还算记得的诗词告知了冯太白。

如;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翩若惊鸿宛如游龙……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路漫漫其修远兮……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

“单车欲问边,归雁入胡天?这个不太对……”

也甭管是不是同一个题目下的词句了,断断续续榨干脑子,终是把还能想起的诗词,都告诉给了冯太白,让他自己选择性的套进行文里面去用,效果该是不差的。

冯太白看着手写了好几张纸的作品,眼角忍不住的抽动。

有好诗,也有好词。

但……没一个完整的。

极个别看上去完整的诗句,以读书人的角度,联系上下文压根就不是一首诗!意思南辕北辙。

“大哥,这些你都是从哪得来的?”他问。

冯常道:“甭管这些了,你自己斟酌,如果是没见过的考场上能用上的就用,如果眼瞅熟悉,有哪个先人先给作了去,就不要使了。”

“谢谢大哥。”

冯太白心中笃定,大哥当是个读书种子。

他心中想着:“我若过不去此次县试,该与嫂嫂商量,由我来操持家业,供大哥这个文曲星去读书求学,若是换了大哥,当能连过童生三试,中举归乡。”

又等冯太白抄录了感气法门,与胡秀才道别后,冯常赶着骡车,朝家的方向去了。

老冯伸展懒腰,打了个绵长的哈欠,嘀咕道:“也不知念书有个球用,不如让老二跟着老大你多干干活,能贴补家里也能存些银钱,早点子成婚。”

老冯不是第一次抱怨虎子读书的事儿了,也是冯太白时常想要弃学的诱因之一,不过有冯常在前头顶着,冯太白一直没能如意。

老冯也是个尿性,认定读书无用,就真不给老二贴补一分半点,可以说后者能进学堂认了胡秀才当夫子,平日的笔墨纸砚,全是冯常一手操办,不然何来的长兄如父?老二又如何能这般听冯常的话?

冯常不由想到虎子顶着的【举人之才】词条,笑着打趣道:“爹你可别这么说,万一虎子争气考了个举人回来呢?这可是能当县老爷的,到时候咱们一家都跟着虎子沾光。”

“呵呵……”老冯噗嗤一笑,无论如何是不信这话,驳斥道,“老二要真能考上举人光宗耀祖,我不是他爹,他是我爹。”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