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侑不知道父亲和各家的主母老爷是怎么商量的,只是回到家时,在母亲高氏那得了个消息。
高氏说曹玹给了他五百两银子当奖励,但是呢,这钱暂时就先不给他了,这五百两银子会一起投到生意里,并给他画了饼——等生意起来了,那就不是五百两了,是源源不断的五百两。
曹侑惊呆了,一时都不知道如何吐槽,想起每年春节,你收我红包的时候,也是这么说的吧?
小屁孩果然得不到尊重!曹侑有些恨恨地想到。突然好想当一条颓废的咸鱼,安安静静地躺一会儿。
高氏看着曹侑郁闷的样子,不想太打击他的积极性,万一这孩子不再捣鼓了怎么办?那不是损失好多钱?
自家的招财童子,还是得哄哄的:“好了,别生气了,这不是家里为了这生意,暂时银钱有些紧嘛,你哥哥和姐姐的月例我都减了,就你的没有减,等宽松些,我就把奖励补给你,可好?”
曹侑眨巴眨巴小眼睛,选择再信一回,妥协道:“说好的哦!”没办法,经济不独立,人格都独立不了,现在至少留了个念想。
“说好了,说好了!你五十两买来的那对母女,也还给你!”安抚好曹侑,高氏便出门去娘家再筹集些银钱,顺便带着娘家喝点汤。
……
晚饭前,徐管事带着她小儿子徐勇来拜见曹侑。
曹侑上下打量了下徐勇,身材比自己高一些,还有壮些,面相有些狂野,成长方向应该是个打手-亲随。
随后考教了下,目前还没有学过武,也没读过书,但脑瓜子不算笨,以后大致会成为一个有脑子的合格打手。
于是曹侑就让他留下了,家生子就跟刮彩票一样,看似选择多,但结果都是注定的,首先得是亲近些的才可以信任,任人唯亲嘛;其次才是能力好坏。
……
接下来的日子就和开了快进似的。
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各家发动关系在各地都定好了合作人选,扑买各地优质煤山进行开采,建工坊生产蜂窝煤炉子,派遣管事去各地监管。
日子就这么纷纷扰扰又安安稳稳地过着。然后,曹侑穿越后的第一个新年就这么热热闹闹地来了。
还不等曹侑生点离乡的忧愁,就被繁忙地拜年行程给冲散了,只是这么辛苦忙碌得来的红包,只是转了个手,又到高氏手里了……
随着年味逐渐淡去,家里众人也慢慢不再忙碌,简单而温馨的生活就这么持续着,直到四月底,曹皇后产期临近,府里才又紧张起来。
尽管知道曹皇后那的准备必然是万全的,只是这时候分娩都是凶险万分的,不像现在,上个厕所都能拉出来。
曹侑自然也是得知了消息,这几日也无心读书,毕竟大姐姐的孩子关系着大周的未来,曹家的未来,还有他以后的筹划,但他又做不了什么,只能满心的烦躁。
直到五日后,五婶满脸疲惫又欣慰地回来,安排人去各府报备母子平安,曹家众人才放下心来。
随后,官家将年号改为皇祐,下旨大赦天下,除十恶外均旨到即赦,宫中喜气洋洋了好一阵子。
皇子在满月时官家赐名赵旭,意为旭日东升,正如官家此刻的心情。
赵旭在曹皇后的精心照料下健康长大,年满五周岁然大病小病从未得过,每日活力满满。官家此时也放下心,立赵旭为太子。
……
五年来,曹侑也从曾经调皮——虎头虎脑的童子长成如今意气风发的少年。
这几年,曹侑逐步扭转自己调皮捣蛋的人设,至今曹家人已经只觉得他是天资聪颖,敏而好学,孜孜不倦。
以曹侑遍读族学藏书的恐怖阅读量,这些标签倒也是受之无愧!尤其是看到小伙伴们还在四书五经中挣扎求学,那一丁点谦虚,就暂时搁下吧!
五经中曹侑以研读《春秋》为主,现下已通读《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其他四经也略有涉猎,观其大意。
先秦诸子百家中,曹侑最推崇的是荀子的理念,是最切合实际的治国理念。
工具类书籍如《墨经》、《吕氏春秋》、《齐民要术》等也都是观摩过的。
诗词歌赋倒是没有费多少心思,只是读书乏了,拿来解解乏。毕竟这些只是小道,虽能博些名气,但曹侑的时间精力有限,也只能暂时放弃了。
如今是皇祐六年,曹家这几年也发生了不少事。
曹侑的三伯曹玮在皇祐二年病逝了,官家闻讯,辍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武穆”。
而后,曹侑父亲年岁大了上书致仕,官家挽留了几次,也无奈同意了。
眼见曹家二代们老的老,故去的故去,官家开始有意简拔曹家年轻一辈,大伯家的曹仪、二伯家的曹偕、三伯家的曹僖、五叔家的曹佾、七叔家的曹佺,都开始进一些要害位置历练,其中以曹佾最为出色,曹仪次之。
至于简在帝心的曹侑,年岁还是有些小,便是今年参加科考了并且一举中的,也不太好授官,大约也只能在翰林院蹉跎岁月。
因此,官家便没让曹侑这么早参加科考,只是逢年过节时,总会特地让人送他进宫来,赐些吃食,赏些银两(曹侑的皇家彩券让他的内库着实富裕了不少),偶尔也会考教一下学问,曹侑也从未让他失望,总是脱口而出,一语中的。
随着曹侑学问日渐深厚,官家有时也会拿时策考教曹侑,曹侑的作答有时能让他眼前一亮。
有的作答则是有些不切实际,此时官家也会给他分析分析,这是真把他当子侄一般培养!
纷纷扰扰过后,对于汴京仕林来说,最近有件大事,那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公要回京述职了。
曹侑也比较关心这事,因为这倔强的范相公,年岁也大了,若是这次再被调到北边任职,恐怕人就要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