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qgcc.com

“一!”

“杀!”

“二!”

“杀杀!”

...

朱家寨村外的野林子,被17团改建成了一座军事训练场。

每天早晚,三个营的战士都要在这儿轮番演练两个小时,刺刀拼杀、近战格斗,以及基础的体能和力量。

这是杨硕的要求。

面对保安团、晋绥军,甚至秃子的正规军,红军部队在人数和武器装备稍微落后的情况下,都能占据绝对上风。

大转移途中的战例已经证明,相较于秃子的围追堵截,更让红军各部发愁的,是雪山草地变幻莫测的危险环境。

收拾起秃子的部队,反倒是手拿把掐。

但杨硕很清楚,他们未来要面临的主要敌人根本不是秃子,而是海对岸的日军。

算算时间,距离全面抗战开始也就不到两年,九州大地即将迎来一场浩劫。

要想在和日军的对垒中获胜,坦白说,现在的17团根本不够看。

小日子虽说个头矮、长相也猥琐,但不可否认,从明治开始这帮孙子跪舔欧列学来的先进军事技术和训练方法,的确让他们在亚洲战场一时风头无两。

抗战刚开始的战场,无论秃子的部队还是八路军,在单兵战力上的确比不过对方。

从淞沪到南昌,从南京到太原,秃子组织的几次大会战,两军战损比从三比一到七比一不等,可以说完全被碾压。

真实的抗战战场,哪有那么多打的日寇闻风丧胆的精锐?更没有徒手撕鬼子、躲子弹的抗日奇侠。

这场史无前例抗战的胜利,是用无数九州儿女的命堆出来的,尤其是战争早期。

更大范围内的战备杨硕管不了,但他要在抗战全面打响前,先把自己的17团武装起来,武装成一支足以碾压日军的钢铁之师。

拥有烽火词条系统加持的杨硕,完全能做到。

“胡四海!”

“到!”

杨硕来到训练场外,看着正挥汗如雨练习刺杀的战士们,一脸欣慰的同时,也不禁眉头紧皱。

“咋了团长,您找我有事儿?”

胡四海满头大汗,全营人都在训练,他这个当营长的自然得在前面带头。

“我说你们也训练了三四天,格斗、刺杀、体能都训练了快两轮吧?什么时候上射击训练?”

杨硕问道。

在他的预想中,近战搏杀是战士们最后的杀手锏,他希望看到的,是通过绝对的战术和装备碾压,远距离直接击垮敌人。

“团长,这实弹射击,是不是太浪费了点?”胡四海面露难色,吞吞吐吐道。

“怎么?子弹不够?”杨硕眉毛一挑。

他这些日子已经偷偷把仓库内的子弹和枪械,全部取出来分给三个营,胡四海这三位营长大转移期间都穷怕了,彼此多少留了个心眼。

杨硕分发的武器和子弹,他们自然不会向另外两个营透露,只会觉得自己营占了便宜。

还有前些日子从保安团那里缴获来的装备,杨硕估摸着全团战士每人至少能分到三四十发子弹,这才让各营展开射击训练。

胡四海一脸肉疼:“子弹倒是有不少,好几年咱们团都没这么富裕过。可这子弹是打敌人的,打那草靶子有啥意思?”

杨硕听出来了,这是不舍得用,一时间又好笑又心疼。

“老胡,你小子真是个榆木脑袋。子弹重要还是命重要?我告诉你,任何一名枪手的枪法,那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这时候不训练,留着子弹孝敬阎王爷啊?!”

“听我的,把你们兜里一半的子弹拿出来,用作日常训练。当然了,子弹珍贵,务必让战士们认真对待。可以从团里挑几个枪法好的战士,让他们多分享经验。”

胡四海还想再挣扎两句,杨硕俩眼一瞪,他立刻缩了脖子。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不过我向你保证,更多更好的武器装备会有的,等以后子弹多的你们打不完,你小子可不要喊胳膊疼!”

临走前,杨硕不忘开玩笑道。

“哈哈!那我等着这一天。到时候子弹打不完,我把它吃喽!”

胡四海哈哈笑着,跑回训练场。

加强战士们的战备训练只是一方面,这几天杨硕一直在和胡四海、秦宣文几人,研究朱家寨的防御问题。

既然想在朱家寨安家,17团就必须做好随时迎敌的准备。

杨硕不相信,保安团白白折损一百多号人,能咽的下这口气。

更别说他们日后还要面对晋绥军大部队。

因此从进驻朱家寨第二天起,杨硕便开始在村子四周布置防线。

在朱子良的帮忙劝说下,村子里的老乡从原先的分散居住,集中迁移到了朱家寨中心位置。

这样村子四外圈留出的空间,就足够杨硕大展手脚。

琢磨几天后,杨硕把全团三个营呈倒三角配置。

一营前出至村前的一片缓坡地带建立警戒阵地,二营从一营至朱家寨纵深一公里的区域,构筑三道环形防御工事,三营作为预备队,隐蔽于村内的反斜面坑道。

村子与外界连接的几条通道,杨硕还让人设置了地雷阵。

当然,平时这些雷区都是用篱笆加警示牌隔离起来,还有站岗战士看守,不会让百姓误闯。

杨硕集中调配团里的重武器装备,每个营都配备一个加强机枪组,形成以阵地战战壕、雷区、明暗火力点相结合的立体防御网。

这已经是杨硕在现有条件下,能将朱家寨打造成的最强防御姿态。

就算被敌人强行突破防线,他也能带领乡亲们撤往村外的野林子,甚至弃村逃走。

这番防御工事布置,花费了17团足足半个月时间。

事实证明,杨硕的未雨绸缪极为必要。

就在村子的全部防线构建完成的第三天,17团收到了敌情消息。

这天一早,胡四海就急冲冲的闯进团部,对着杨硕的房间门一顿猛敲。

“团长!出事了团长!”

杨硕衣服都来不及穿,就赶忙打开门。

“怎么了?有敌情?”

胡四海脸色严肃:“嗯!昨晚我们营有进城采买物资的兄弟,看到一伙晋绥军来了广陵县城。”

“多少人?确定冲着我们来的?”杨硕赶忙问道。

“四五百人,应该是一个营的编制。具体目的不清楚,但我们的人打听到,最近晋绥军在晋西北各地严查红军动向。”

“我担心,这伙人应该是嗅到了我们的味道。”

杨硕眼睛一眯:“多半有这种可能。通知全团营连一级的干部,紧急会议!”

“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