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敏没有再继续追问夏商的身份,而是十分识趣的离开了这个房间。
今天晚上他们的对话,就足够她消化一阵子的了。
电脑里这些关于超导体的论文的方向目前为止都没有室温超导的痕迹,没有什么意义。
就算是直接给那些从过去来的科学家看,那也最多只是提早研发超导体,而且超导体的发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11年。
目前为止来的这些科学家都是这个时间左右的,下一个估计也差不多,就算提早也提早不了多少。
这种级别的材料的发现,运气成分很大,运气好可能二十世纪就发现了,运气不好可能得一百多年后才能发现。
如果能有一个强大的AI以及相应的计算机对这些材料进行高效“穷举”或许速度会快一些。
真正想要加速超导体的发展,最好是在这个时代突破超导体技术然后让人把相关数据带回去。
让科学家在这个时代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研究?
夏商很快就否决了这一点,技术代差太大了,学习起来需要时间,但是科学家只能待几天......
他抬起手,直接打开了自己的系统面板,看看自己有啥妙妙工具可以用。
夏商的学识肯定承载不起他研究这东西,但他有挂啊!
如果他指定一个金属,再设定一个超导/不超导之间的叠加态,是不是就能创造超导体?
有一就有二,这可比正常实验方便多了。
他当然不会随便去找什么金属,用薛定谔的猫创造的超导体只能维持一瞬,如果本身是一个需要超低温才能维持的超导体,很快就会退出超导状态。
他直接选定了一个材料——氢。
或者说,金属氢。
这是液态或固态氢在上百万大气压的高压下变成的导电体。
导电性类似于金属,故称金属氢。是一种高密度、高储能材料,之前的预测中表明,金属氢是一种室温超导体。
2017年1月26日,《科学》杂志报道哈佛大学实验室成功制造出金属氢。2017年2月22日,由于操作失误,这块地球上唯一的金属氢样本消失了。
它的制备条件相当高,相当于地心深处的压力条件。
之所以选择这个,是因为夏商发现很多富氢化物的超导材料方向。
最关键的是,它的内部储藏着巨大的能量,比普通TNT炸药大30─40倍。
在微型核聚变这种最佳的能源技术出现之前,金属氢制作的能量电池似乎也是很好的替代方案。
最关键的是,其余东西他搞不到,但是这个实验室刚好就有一罐氢气。
没有任何犹豫,他起身走向了另一个隔间,那里似乎是一处电池研究,纯白的实验室里,放置着很多看着高科技的仪器。
这里要比外面干净的多,甚至看不见什么灰尘,应该是某种无菌的实验室,有着很独特的通风系统。
夏商快步走到了氢气罐旁边,利用管道把氢气放到了一个密封的透明盒子里。
他的能力是可以指定一个区域进入叠加态的,他不知道固态跟气态是不是对立的,所以他直接发动了能力把这片区域变成了超导/非超导。
随着那一片的气态覆盖上模糊的光晕,他打开了箱子。
他的运气不错,随着“观测”行为的出现,这片区域退出了叠加态,装满一箱子的氢气变成了一堆透明的结晶体,在探照灯的光辉下泛着奇特的光晕。
他抬起手,直接用电磁力探测它的电阻,确实为零。
成功了?
夏商有些惊喜,没想到直接一发入魂。
以目前为止,制造金属氢比较成熟的有两种方法,一种叫动态压缩法,即是从强磁场中采用快速冲击压缩,获取高压来制取金属氢。
另一种叫静态压缩法,即采用1000吨重以上的压力机或用将近10层楼高的水压机来产生100~200万大气压的高压,压缩液氢来制造金属氢。
无论哪一种成本都非常大,像他这样随手制造这种凝聚态物理学的圣杯,估计他旁边要是有个研究这种项目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估计得直接吐血。
他刚想伸出手拿起这份金属氢,但是他的手在半空中就停滞住了。
因为这个东西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
夏商连忙把箱子盖上去,很快,这种结晶就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消散。
这种物质需要高压才能形成,失去高压之后自然会消退,这其实不令人意外。
不过夏商还是抱有一定的幻想,希望它能在形成之后变成一个常温常压的物质。
现在看来还是幻想了。
他望着彻底变成气体的结晶,默默的继续冲进了一些氢气,想着再尝试一次,他又重复了一遍之前的步骤。
第二次薛定谔的猫失败了,他又试了第三次,这一次虽然金属氢成功凝聚,但是依旧在消退。
不过,夏商很敏锐的注意到,这一次制造的金属氢,消退的时间要比上一次要慢很多。
所以.....每次的超导状的金属氢的结构应该都是不同的。
如果他能找到金属氢的某种稳定结构区域,形成亚稳态,是否就能成功合成常温常压的金属氢?
所谓亚稳态就是某些元素形成的物质卡在了某个尴尬的状态,既不是彻底稳定,但想要消散却要花费漫长的时间。
就像一个人看上去像养胃,但其实只是敏感度低。
比如钻石,大家都知道钻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
但从热力学上讲,碳元素的最稳定的形态其实是石墨。
因为钻石实际上是有转化成石墨的趋势的。
当然,这个转变的速率在常温常压下极其缓慢,慢到可以忽略不计,需要数十亿年的时间,这种状态就是“亚稳态”。
所以那什么一颗永流传之类的广告就是扯淡,更别说这东西还能合成了。
纯纯消费主义陷阱。
当然这个词还是他在某篇关于金属氢的信息中看见的,是科学家对于这个物质的猜想。
也就是说,还得用穷举?
他看着箱子里的金属氢,无奈的叹了口气。
这每一次对于他而言的消耗都是特别大的,虽然只是这么一小块区域,但他一晚上最多只能三四次,除非上点科技。
他转过头看向了量子计算机所在的方向。
如果他有脑机接口,能让计算机承担一部分的算力,那么消耗就会大大的减弱。
说起来.....这个研究室地下有一个核裂变。
如果他能利用脑机接口链接计算机并借助它的算力控制核裂变的能源.......
夏商的眼中泛起刹那的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