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京城危机”
第50章 “京城危机”
京城,乌云密布,压抑的气氛如铅块般沉重地笼罩着大街小巷。万历皇帝在皇宫中来回踱步,神色焦虑,眉头紧锁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朕得到密报,北方敌军蠢蠢欲动,似有南下之意。诸位爱卿,对此有何应对之策?”皇帝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带着急切与担忧,那声音仿佛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
兵部尚书率先出列,神色凝重,拱手道:“陛下,臣以为当速速集结兵力,加强北方防线。如今敌军来势汹汹,我们必须抢占先机,在边境部署精锐之师,以阻敌军锋芒。陛下,兵贵神速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内阁首辅紧接着说道:“陛下,调兵遣将需耗费大量钱粮,如今国库空虚,实难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且不说军饷、粮草的筹备,单是兵器盔甲的更新补充,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陛下,还请您三思啊。”
皇帝眉头紧皱,额头上的青筋暴起,怒视着群臣:“难道就眼睁睁看着敌军入侵?朕的江山岂能拱手相让!朕的子民又将何去何从?你们身为大臣,难道就没有一点办法?朕养着你们,不是让你们在这关键时刻退缩的!”
户部侍郎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近期各地灾荒不断,税收锐减,国库确实捉襟见肘。再加上之前的水利工程、宫殿修缮,已经耗费了大量库银。如今要应对这场战事,实在是力不从心啊。陛下,臣也是忧心忡忡,可这财政状况实在是……”
这时,一位老将军站了出来,他目光坚定,声音洪亮如钟:“陛下,老臣愿亲率大军抵御敌军,哪怕战死沙场,也绝不让敌军踏入京城一步!老臣戎马一生,为的就是保卫国家,守护陛下和百姓。陛下,只要您一声令下,老臣即刻出发!”
皇帝微微动容,眼中闪过一丝感动:“老将军忠心可嘉,但仅靠一腔热血,恐难敌敌军虎狼之师。如今敌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我们不能只凭勇气作战。老将军,朕知您一片赤诚,但战争之事,需从长计议。”
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沉默,大臣们都低着头,不敢直视皇帝的愤怒与焦虑的目光。
突然,一位年轻的御史挺身而出,他的眼神中透着果敢和坚毅:“陛下,臣以为可在京城募集义勇,同时号召富商捐款,以充军费。如今国难当头,京城百姓爱国之心炽热,定有众多义士愿意挺身而出。而富商们平日享受国家太平,此时也应为国家出一份力。陛下,这或许是我们目前可行的办法。”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一阵骚动。
一位大臣反驳道:“募集义勇?一群乌合之众,如何能上战场?这简直是胡闹!他们未经训练,不懂战术,上了战场也只是白白送死。御史大人,您这想法未免太过天真。”
御史毫不退缩,大声说道:“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只要训练得当,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装备,义勇亦可成为保家卫国的力量。难道我们要坐以待毙,眼睁睁看着敌军逼近而无所作为吗?大人,此时不是争论的时候,我们应当想尽办法抵御外敌。”
另一位大臣也说道:“让富商捐款?他们岂会心甘情愿?这些富商个个精明,视财如命,要让他们掏出钱来,比登天还难。御史大人,您这想法过于理想化了。”
御史:“若晓之以大义,许之以好处,未必不可。在国家存亡之际,相信大多数富商还是有爱国之心的。我们可以给予他们荣誉称号、商业特权等作为回报。各位大人,事在人为,不试试怎么知道不行?”
皇帝沉思片刻,目光在群臣身上扫过:“此事可行,但需谨慎操办,不可强征强捐。否则,民心不稳,更是雪上加霜。都给朕好好去办,若有差池,朕绝不轻饶!”
退朝后,皇帝在御书房召见了几位心腹大臣。
皇帝坐在书桌前,脸色阴沉:“此次危机,关乎江山社稷,朕绝不允许有丝毫差错。你们都给朕好好想想,如何才能度过这个难关。朕现在是心急如焚,你们可别让朕失望。”
大臣甲:“陛下,如今局势危急,必须当机立断。我们要迅速组织兵力防御,同时加快募集义勇和筹集军费的进度。陛下,时间紧迫,每一刻都至关重要啊。”
大臣乙:“但也要考虑周全,以免引发民变。若是百姓和富商对朝廷的举措不满,内部生乱,那更是不堪设想。陛下,我们得权衡利弊,不能顾此失彼。”
皇帝:“朕明白,但时间紧迫,容不得我们犹豫。必须在敌军到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你们说的朕都懂,可现在该怎么办?”
大臣甲:“陛下,我们可以先派使者去与富商们沟通,说明利害关系。”
大臣乙:“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激发百姓的爱国热情,让更多人自愿加入义勇。”
皇帝:“好,就按你们说的去办。但一定要快,不能有丝毫拖延。”
与此同时,京城的富商们也在暗中商议。
富商甲:“朝廷要让我们捐款,这可如何是好?咱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可不想轻易把钱交出去。”
富商乙:“不能轻易答应,得跟朝廷谈条件。起码要保证咱们的生意不受影响,还要有足够的回报。咱们可不能做亏本的买卖。”
富商丙:“可这是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若不捐款,日后恐怕也没有好果子吃。万一敌军破城,咱们的财产也保不住。我觉得还是得捐一部分,不能太强硬。”
富商丁:“话虽如此,但也不能任由朝廷狮子大开口,咱们得联合起来,争取最大的利益。大家要统一口径,不能被朝廷各个击破。”
富商甲:“对,咱们不能乱了阵脚。看看朝廷能给咱们什么条件。”
在街头巷尾,百姓们也在议论纷纷。
百姓甲:“听说要打仗了,这日子可怎么过?家里的粮食都不够吃了,这可怎么办?这敌军要是打过来,咱们可就完了。”
百姓乙:“希望朝廷能挡住敌军,保我们平安。要是城破了,咱们都得遭殃。咱们也得为朝廷出份力啊。”
百姓丙:“要是能参军报国,我也愿意!哪怕战死,也不能让敌军践踏咱们的家园。我这就去报名参加义勇。”
百姓丁:“你可得想清楚了,上战场可不是闹着玩的。”
百姓丙:“怕什么,为了家人,为了咱们的京城,死又何妨!”
不久,朝廷开始募集义勇,报名处人头攒动。
招募官:“大家不要拥挤,只要有心报国,都有机会。我们会对大家进行筛选和训练,让大家成为合格的战士。都排好队,一个个来。”
青年甲:“我要参军,杀退敌军!我身强力壮,不怕死!我要为国家效力!”
青年乙:“算我一个,为了家人,为了京城!咱们不能让敌军欺负到家门口。招募官大人,快给我登记上。”
中年男子:“我虽然年纪大了点,但我也有把子力气,让我也参军吧。”
然而,训练义勇的过程并不顺利。
教官:“你们这纪律松散,如何上战场?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打仗靠的是纪律和配合!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义勇:“我们都是新手,需要时间训练。教官您多教教我们,我们一定好好学。”
教官:“时间紧迫,你们必须尽快掌握战斗技巧和战术。”
就在这时,传来了敌军逼近的消息。
探子:“陛下,敌军离京城已不足百里!他们行军速度极快,气势汹汹。”
皇帝大惊,猛地站起身来:“速速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