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无广】第51章 “权力的博弈”
【正版无广】第51章 “权力的博弈”
朝堂之上,气氛紧张得如同即将断裂的弓弦。万历皇帝端坐龙椅,脸色阴沉,目光扫过殿下的群臣,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人心。
“朕听闻近日朝中对于某项政策争议颇大,今日都给朕好好说道说道。”皇帝的声音不大,却透着威严,在朝堂的每一个角落回响。
首辅严嵩率先出列,他微微躬身,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此政策虽立意良善,但操之过急,恐生乱子。如今国家刚刚经历了一些波折,百姓需要休养生息,此时推行此政,时机未到啊。陛下,老臣在朝多年,经历的风雨不少,深知政策推行不可不慎。就拿前几年的那次改革来说,急于求成,结果呢?弄得民不聊生。这次咱们可不能重蹈覆辙啊。”
次辅徐阶立刻反驳,他挺直了脊梁,目光坚定:“严首辅此言差矣,此政策乃为长远计,若因一时之难而退缩,何以图国家之兴盛?时代在变迁,我们不能总是因循守旧,否则国家如何能有新的发展?严首辅,您不能总是拿过去的失败来否定现在的尝试。如今的局势与以往不同,我们有了更好的条件和准备,为何不能勇敢迈出这一步?”
严嵩冷哼一声,脸上带着一丝不屑:“徐次辅,你只知空谈理想,却不知实际难处。推行此政,百姓负担加重,怨声载道,到时候局面失控,你能负责吗?徐次辅啊,你还是年轻气盛,考虑问题不够周全。这政策一旦推行,可不是你我几句话就能解决后续的麻烦的。”
徐阶毫不退让,声音洪亮:“严首辅,若不改革,积弊日深,将来更是难以收拾。况且,只要措施得当,做好宣传和安抚工作,百姓自能理解朝廷的良苦用心。严首辅,您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就拒绝改变。我们身为朝廷重臣,应当有担当,为国家的未来冒险一试。”
大臣甲站出来,神色紧张:“陛下,臣附议严首辅,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政策的推行不能只看眼前,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后果,还请陛下慎重。陛下,臣以为,我们应当先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百姓的真实想法和承受能力,不能盲目地推行新政策。”
大臣乙紧接着说,态度坚决:“陛下,臣以为徐次辅所言有理,当果断施行。如今的局势,不变则衰,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困难就止步不前。陛下,我们已经犹豫太久了,再这样下去,国家只会越来越落后。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大胆改革,为国家谋求新的出路。”
皇帝眉头紧皱,额头上的皱纹仿佛更深了:“你们各执一词,让朕如何决断?朕需要的是切实可行的建议,不是无休止的争论。都给朕好好想想,怎么才能既推行政策,又能保证百姓的安宁?”
严嵩:“陛下,老臣在朝多年,深知其中利害。此政若行,恐动摇国本。老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不敢有丝毫隐瞒和误导,还望陛下明察。陛下,咱们大明的根基不能动摇啊,一旦根基不稳,那可就是大厦将倾。”
徐阶:“陛下,臣等食君之禄,当为君分忧。此政乃是解决当前困境的关键,不可错过时机。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放弃尝试,否则国家将永远停滞不前。陛下,臣愿为此次改革肝脑涂地,若有差池,臣愿一力承担。”
这时,一位老臣缓缓开口,他的声音带着沧桑:“陛下,臣以为可先在局部试行,观其效果,再做定夺。这样既能避免全面推行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又能检验政策的可行性。陛下,老臣觉得这样可以稳妥一些,看看效果如何,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严嵩:“试行?若有差池,如何收拾?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老臣觉得,这样的冒险不值得,还是应当谨慎为上。”
徐阶:“不试又怎知不可?总是这般畏首畏尾,国家何时能有新气象?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不敢迈出第一步。徐首辅,您这样前怕狼后怕虎,国家还怎么发展?”
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争论不休,朝堂上一片嘈杂。
皇帝一拍龙椅,震得殿上的饰物微微晃动:“都住口!吵吵闹闹,成何体统!你们身为朝廷重臣,就不能心平气和地商讨出一个结果吗?一个个只知道争,有没有真正为国家着想?”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大臣们都低下了头,不敢直视皇帝的怒火。
皇帝:“严嵩,徐阶,你二人随朕到后殿详谈。”
来到后殿,皇帝坐下,脸色依旧阴沉,看着二人。
皇帝:“朕不想听那些空话,严嵩,你先说,具体有何顾虑?朕要听实实在在的理由,不是那些模棱两可的借口。严嵩,你给朕说清楚,到底为什么反对?”
严嵩:“陛下,此政策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若引起社会动荡,百姓造反,那将是一场灾难。老臣一心为陛下,为朝廷着想啊,绝不是故意阻拦改革。陛下,您想想,一旦百姓不满,那可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
皇帝:“徐阶,你呢?”
徐阶:“陛下,正因问题众多,才更需改革。若总是因循守旧,国家如何发展?如今外部列强环伺,内部积贫积弱,我们已经没有退路了。臣愿承担责任,全力推行。陛下,我们不能再犹豫了,必须果断行动。”
严嵩:“徐阶,你这是好大喜功!为了自己的政绩,不顾国家的安危。徐阶啊,你不要只想着出风头,要考虑实际情况。”
徐阶:“严嵩,你这是固步自封!只想着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顾国家的前途。严嵩,您不能因为一己之私,阻碍国家的进步。”
皇帝:“够了!你们一个说不可行,一个说必须行,到底该听谁的?都只想着自己,有没有为朕,为大明的江山考虑?”
严嵩:“陛下,老臣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半点私心。老臣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陛下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明的千秋万代。陛下,您一定要相信老臣啊。”
徐阶:“陛下,臣之所言,皆为国家长远之计。臣愿以性命担保,只要按照臣的方案推行,一定能取得成效。陛下,臣对大明的忠心天地可鉴。”
皇帝沉思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严嵩,若按你的意思,此事就搁置不管?”
严嵩:“陛下,可先缓缓,待时机成熟再议。我们可以先解决一些其他紧迫的问题,等国家的实力更强,百姓的生活更稳定,再推行此政也不迟。陛下,欲速则不达啊。”
皇帝又看向徐阶:“徐阶,你还坚持推行?”
徐阶:“陛下,臣坚信此举能为国家带来转机。而且拖延下去,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到时候付出的代价会更大。陛下,时不我待啊。”
皇帝站起身,来回踱步,脚步声在寂静的后殿显得格外清晰。
皇帝:“朕再给你们三日时间,拿出更详细的方案和应对之策,到时再议。在此期间,不许私下争斗,否则朕绝不轻饶。都听明白了吗?”
严嵩和徐阶:“臣遵旨。”
出了后殿,严嵩对身边的亲信说,语气阴狠:“这次绝不能让徐阶得逞,去给我收集不利于他的证据。不管是他的私生活,还是他在工作中的失误,都要给我挖出来。动作要快,要隐秘,明白吗?”
亲信:“大人放心,小的明白。就算挖地三尺,小的也一定完成任务。大人,您就等着瞧好吧。”
徐阶回到府中,与幕僚商议。
徐阶:“严嵩老贼定会不择手段,我们需做好充分准备。这次的斗争关乎国家的未来,我们不能有丝毫马虎。大家都说说,有什么想法?”
幕僚甲:“大人,不如我们也找找他的把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样可以在关键时刻反击他。”
徐阶:“不可,我们行事需光明磊落,以理服人。靠阴谋诡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用真正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方案来赢得这场斗争。我们要走正道,不能和他一样。”
幕僚乙:“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大人,严嵩在朝中势力庞大,我们可得小心啊。”
徐阶:“全力准备方案,从百姓利益出发,务必详尽周全。同时,也要做好应对严嵩攻击的准备,想好应对的说辞。只要我们的方案无懈可击,就不怕他挑刺。”
三日之后,朝堂之上。
严嵩:“陛下,臣经过深思熟虑,仍认为此政策不可行。而且臣发现,徐阶的方案中有诸多漏洞和不合理之处,比如在资金预算和人员安排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陛下,您可不能被他的花言巧语迷惑了。”
徐阶:“陛下,臣已准备好详细方案,请陛下过目。严首辅所言纯属无稽之谈,我的方案经过了精心的策划和计算,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到了实际情况。严首辅,您这是故意找茬。”
皇帝看后,微微点头:“徐阶此方案倒是考虑周全。但严嵩所说的问题,你如何解释?徐阶,你给朕说清楚。”
徐阶:“陛下,严首辅根本就是故意挑刺,他所说的那些所谓的问题,都是子虚乌有。我的方案在实施步骤和风险控制上都有明确的规划,只要按照方案执行,一定能够顺利推行政策。陛下,您要明察啊。”
严嵩:“陛下,这其中怕是有诸多漏洞,只是尚未显现。还请陛下三思,不要被徐阶的花言巧语所迷惑。陛下,此事关系重大,不能轻易决定啊。”
徐阶:“严首辅,你若挑不出实质问题,就莫要凭空揣测。我的方案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得起推敲。严首辅,您不要再无理取闹了。”
大臣们又开始议论纷纷。
皇帝:“都别吵了!朕决定,先小范围试行此政策。”
严嵩:“陛下,三思啊!小范围试行也可能引发混乱,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徐阶:“陛下圣明!小范围试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为全面推行积累经验。陛下,这是目前最稳妥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