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靖康之耻31
第407章 靖康之耻31
官员们想起来了,赵氏皇族可是有两脉传承,太宗陛下那边确实是只剩下了官家,但是太祖一脉还是有不少人在的!
看着如今惊慌失措,明显被说中了心思的皇帝,聪明的大臣们默默的闭嘴了。
他们还有别的选择,但是却不可说,在官家看来,选择太祖,那就是谋朝篡位!
谁让太祖的后代没能继承皇位呢,大宋的皇帝,可都是太宗的后代!
宋徽宗年间。
已经被废了太子之位的赵桓和其他皇子都惊呆了。
他们之前知晓是老九赵构建立了南宋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很不可思议了,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赵构虽然从小好学,但是他的母亲出身实在是太低了。
他们这些皇子虽然不会欺负他,但是跟赵构的关系也都非常一般。
赵构平时都是很谦卑的,没想到他的野心竟然这么大!
他们这些做弟弟的,说对皇位没想法是不可能的,但大哥赵桓早早就被立为太子,已成定局,即便有野心,也不会有人去付诸实施,没想到啊,赵构竟然真的敢谋夺皇位!
没错,在他们看来,手里有兵却不去勤王救驾,反而逃跑后自己登基的赵构,就是在谋夺皇位。
别说什么不得已了,他们不信!
赵桓眼眶微红,暴起就给了赵构一拳。
两位皇子在垂拱殿上像是野狗一般厮打,周围人赶紧上前拉架。
“都是你!都是你!赵构!若是你来救驾,就不会发生靖康之耻了!”赵桓像是找到了什么发泄的目标,将靖康之耻完全归咎于赵构。
赵构也不甘示弱,他这么努力的学习,起先是为了能够引起父皇赵佶的注意,后来才明白,学到的才是自己的。
他自认为不比赵桓差,他当皇帝怎么了?没看到整个皇室就剩他自己了吗?
“救你?我怎么救?我拿什么救?明明是你自己决策失误,甘愿相信一个骗子,这才导致了汴京城破!你这种蠢货都能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行!”
赵构一心南逃,而汴京中的金军也和留守的宋臣们达成了协议。
金军明白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收复大宋,而他们又不能长期在汴京驻兵,于是金军便想着扶持一个傀儡,让金国可以间接统治大宋。
别看宋朝人软弱,但是他们对赵氏皇族,竟然还是正经挺忠心。
宋臣们千思万想,还是想要扶持一位赵氏子上位,即便是傀儡,这也是皇族子弟,是大宋的正统血脉。
但是金国怎么可能让这种事情发生,于是这个提议被立马驳回了。
金国对于大宋也不熟悉,那么让谁当这个傀儡皇帝,对金国最有利呢?
那当然是在金国为质多年的张邦昌!
张邦昌本来是很不情愿当这个皇帝的,他是个文臣,若是他当了皇帝,那就是对大宋最大的背叛。
张邦昌觉得自己背不了这样的骂名,但是金国那边已经下了死命令,若是张邦昌不继位,那么就要把汴京剩下的人全部屠杀。
于是,金国逼迫,宋臣默认,张邦昌就这样成为了伪政权大楚的皇帝。
金国很快带着自己的战利品走了,只留下被搜刮一空的汴京。
对于金国扶持的这个名叫大楚的政权,百姓和官员们并不认可,刺杀事件层出不穷,现在除了赵构之外,皇室中人大概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先前被宋哲宗赵煦废掉的皇后,元祐皇后孟氏。
张邦昌一直都不认为自己是皇帝,所以从来不曾用皇帝的称呼来自称,金军退去后,张邦昌有意还政,将废掉的孟皇后重新尊为太后,让孟太后垂帘听政。
不仅如此,张邦昌还派遣使者给赵构送信,表明自己希望他回来继承大统。
赵构得到张邦昌的手书,知晓了自己就是大宋现如今唯一还自由的皇子,便选择了新的京城——应天府,也就是我们现在的南京。
赵构在应天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建炎,建立南宋,张邦昌则退位称太宰。
康王赵构在长江以南建立的南宋,成为了宋朝百姓们的精神寄托,在长江以北的金国占领区,百姓们迫切希望南宋能够站起来,尽快收复河山,将金人赶出去。
{嗯,想的很好,下次别想了!}
{张邦昌还挺忠心?}
{当初张邦昌当上皇帝,确实有几个人比较兴奋,他们认为自己有拥立之功,一直是真的拿张邦昌当皇帝对待的!}
{可惜,张邦昌不这么想,他登基的时候,都是不让群臣跪拜的!}
{张邦昌也从来不自称朕,而是称“予”,下达的命令也不称为诏书,而是称“手书”!}
{张邦昌很不错啊!}
{张邦昌自己人知道自家事,他根本就不可能挽救得了现在的宋朝,而百姓们对他也是真的很不认可,他就算是真的当上皇帝,也没人听他的!}
{后来的岳飞差点就收拾旧山河了,可惜功败垂成!}
{靖康之耻的时候,秦桧也被俘虏了!}
{呵呵,跟秦桧一起被俘的大臣多了,其他人都因为不屈服于金军被杀了,只有秦桧活下来了,你们说是为什么!}
{秦桧投降了呗!}
{我现在严重怀疑秦桧就是金国派去南宋的奸细!}
{要不然秦桧这么愿意议和,还一心积极的杀了岳飞呢!}
{赵构这个傻子,还什么都听秦桧的!}
{秦桧是俘虏放归之人,都能做到宰相,为什么我家稼轩先生就得被骂归正人!暴风哭泣.jpg}
宋徽宗年间。
宋徽宗赵佶的尸身被收殓好放在了垂拱殿旁边的偏殿,现在大家都在看天幕,都在谋划宋朝的未来,这么个昏君,葬礼就先延后吧!
自从天幕说出张邦昌成为了这个伪政权的皇帝之后,张邦昌本人一个腿软直接跌坐在了地上。
他他他,他真的没有要谋朝篡位的意思啊!
张邦昌声泪俱下:“太后!您是知道臣的,臣对大宋绝对是忠心耿耿别无二心啊!这都是金人逼迫的,臣也是迫不得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