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间:随机创死一位老祖宗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8章 靖康之耻32

最新网址:m.diquge.com

郑太后慢条斯理的整整指甲:“老身自然清楚,你当了皇帝,退位后还能成为太宰,足见大家都是明白你的苦衷的,不用担心,我们现在最优先要做的是想办法避开这次的祸事,其他的,都可以容后再议。”

说完,郑太后抬起眼睛看了群臣们一眼:“张卿还是要留着力气,为大宋尽一份心力,现在最要紧的是,讨论讨论这次我们应该怎么避过祸事?”

大臣们都默不作声,他们都很清楚,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能够在金国到来时保护好大宋的河山。

这事儿谁都知道,只是说的容易做的难,大宋重文轻武了这么久,武备松弛了这么久,短时间内想要训练出一支足够抗衡金军的队伍,实在是太困难了!

“太后,不如我们先把天幕上提到过的忠臣良将找回来?”一个大臣提议道。

战斗力不行指挥凑!

郑太后觉得很可行!

算一算,军神岳飞这个时候也有十几岁了!

李纲、种师道和宗泽本就是他们大宋的臣子!

有了好的将军,才能带出好兵!

这是赵构第一次逃跑,也是建炎南渡的第一次迁移。

赵构的这次逃亡,历时一年多,途经汴梁(今开封)、颖昌(今河南许昌)、寿春(今安徽寿县)、泗州(今江苏宿迁)、扬州、镇江、金陵(今南京)多地。

这一路上,金军的追杀、地方上的起义、百姓的流离失所、士兵的逃散还有有食物的紧缺,都给宋高宗赵构带来了深深的恐惧。

虽然后来赵构登基,成为了大宋新的皇帝,掌握了至高无上的皇权,但是这一段路程对于赵构来说,可能比被俘虏后压至金国献降的徽钦二帝还要狼狈。

因为战争,赵构还要面临着生命的威胁,也不知道他在逃亡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作壁上观,他不去勤王,不救北宋,所以覆巢之下,没有完卵。

赵构因为当初为质时的一些事情,本就惧怕金国,现在又被金国追击的这般狼狈,赵构对于金国的恐惧已经达到了,在他心中,即便是建立南宋,宋朝反抗金国的形势依旧不甚明朗。

金军因为水土不服等原因,也并没有追的很久,给了赵构喘息的时间。

赵构建立南宋之后,开始挑选属于南宋朝堂的官员,除了那些一开始就跟着他一起逃亡的官员之外,还有跟着张邦昌留守汴京的官员,以及宋朝各地散落的不愿意屈服金军、一直在做抵抗的官员。

赵构心中清楚,他的南宋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有声望的人,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

金国的这次进攻,让宋朝百姓们对于议和的事情深恶痛绝,所以,重用主战派的官员,是赵构最好的选择。

但是赵构又不想打仗,所以重用主战派,不过是他稳住南宋的一步棋而已。

张邦昌不久之后被罢相,但是身上的其他官职仍旧保持不变,赵构任用主战派的李纲作为左相。

张邦昌毕竟是做过皇帝的人,而他也同样高估了赵构的的容忍心,即便张邦昌对大宋确实忠心,也从来不曾有真正谋朝篡位的想法,但是他的存在对赵构来说,仍旧是一根碰一下就要疼痛的刺。

赵构留着张邦昌,不过是因为张邦昌是当初金国立下的皇帝,惧怕金人的赵构生怕动了张邦昌会引来金国的报复。

之后赵构开始设置各路官员,李纲赴任后,推荐宗泽为开封知州,被赵构采纳。

是不是看着好像还不错?只可惜这都是表象。

这位新任的皇帝虽然重用了主战派的官员,但是也将主和派的官员提拔了不少,虽然布置好了军事防御,但是胆小怕事的赵构,仍旧主张与金国议和。

李纲为左相的同时,提拔了主和派的黄潜善为右相,汪伯彦为知枢密院事,黄、汪二人仍旧掌握着大宋的军政大权。

赵构到底有多么不想打仗,单看官员任命就能看出来,六月份,李刚成为左相,八月初就被黄、汪二人陷害,被迫罢相。

太学生陈东、抚州乡贡进士欧阳澈不服,上书进谏,希望赵构能够重用主战派,沿用李纲制定的方案,打过黄河,迎回徽钦二圣。

赵构才刚登上皇位,怎么可能愿意把赵佶和赵桓接回来,暴怒的赵构直接把陈东和欧阳澈给杀了。

九月,赵构决定采纳主和派的建议,“巡幸”江宁。

这只是说的好听罢了,实际上,这一年金军再次集结,直奔应天而来。

赵构觉得不行,他自认为打不过金军,他不想落得当初徽钦二帝的下场,于是赵构决定再次逃跑。

这是建炎南渡的第二个阶段,这一次,赵构等人沿着长江,继续向南行进,途经了太平(今安徽太平)、池州(今安徽池州)、庐州(今安徽合肥)、润州(今江苏镇江)、常州、苏州、杭州,最终在杭州停了下来。

赵构私以为杭州这个地方已经很靠南了,金军应该打不到这边,这才定都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

留守开封的宗泽等人,则是积极联络河北各地的军队,在宗泽的指挥下,宋朝总算是赢了几场,打消了一些金军的嚣张气焰。

宗泽还是想要收复失地,重建北宋,于是上书二十余次,希望赵构能够回到汴京,坐镇宋朝真正的京师。

但是这些都被远在杭州的赵构无视了,气急的宗泽躺在病床上,三呼“过河”,随后病逝。

最新网址:m.diquge.com
来源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