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楚国在去年(鲁襄公二十五年)十二月击败了吴国的进攻、在巢邑射杀了吴王诸樊后,休养生息了大半年,楚康王和令尹屈建开始考虑如何报复郑国在去年两次攻伐陈国、将陈国拉入中原诸侯联盟的事。第二年夏末秋初,许灵公来到楚国访问,向楚王请求讨伐郑国。许国与郑国宿怨已久,早年郑庄公曾联合齐、鲁两国伐许,几乎灭掉了许国,后来郑国又多次与许国因为边境领土发生冲突,最近的一次是十年前(鲁襄公十六年),郑国曾跟随晋国讨伐许国,因此许灵公对楚康王说:“楚国如果不出兵,孤就呆在楚国不回去了!”八月中,许灵公还真病逝于楚国郢都。楚康王于是下定决心,他对令尹屈建说:“不讨伐郑国,如何求得诸侯?”

十月份,楚军出兵攻打郑国。郑简公和众卿准备迎战,子产对郑简公和执政子展说:“晋、楚将要讲和了,诸侯间将迎来和平。楚王出于贪昧才带兵来这么一趟,是趁弥兵未成之前,来郑国抢得眼前利益。不如让他快意而归,就容易媾和了。小人的本性,一有空子就要表现血气之勇,在祸乱之中有所贪图,以满足他的本性而追求虚名,这并非对国家有利。怎么可以听之任之?”

子展采纳了子产的意见,没有布置兵马抵御楚军。十二月五日,楚军攻入都城南道之里,拆毁了新郑南面的城墙。然后楚军又从洧水的乐氏渡口过河,攻打新郑的西门。郑军将内城的城门放下,楚军俘虏了九个被挡在内城外的人,而后向南渡过汝水回国了。

齐国人帮助周王室在郏地筑城那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夏天,齐国大夫乌余携自己的采邑廪丘城投奔了晋国,他还率领自己的私兵袭取了卫国的羊角城,然后又攻打鲁国的高鱼城,趁着天降大雨、高鱼城墙下的排水洞打开的时候,从排水洞钻进了高鱼城,打开了城内的武器库,用来武装自己的兵马,登上城墙并占领了高鱼城。乌余攻占了卫国的羊角城、鲁国的高鱼城后,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进一步攻占了宋国的城邑。当时晋国正卿范宣子已经去世,诸侯一时没办法惩治为非作歹的乌余。

赵文子(赵武)继任晋国正卿后,才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惩治了乌鱼。赵文子向晋平公启奏说:“晋国作为盟主,诸侯有人互相侵犯,就应该讨伐他,让他归还侵夺的城邑土地。现在乌余占领的城邑,都属于应该讨伐之类。乌余归附晋国,如果我们晋国贪图这些城邑,就没有资格作盟主了,臣请将这些城邑归还给诸侯。”

晋平公说:“好,谁可作为使者担此重任?”

赵文子回答:“大夫胥梁带能够不用兵办好此事。”

晋平公于是派胥梁带去解决此事。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春,胥梁带通知丢失城邑的卫、鲁、宋各国准备好车兵步兵接收失地并嘱咐他们务必保守机密;又让乌余准备车兵步兵以接受封地。胥梁带让诸侯假装把城邑献给乌余,然后当场擒获了他,并全部抓获了其同伙。胥梁带把乌余掠夺的城邑全都归还给了诸侯,卫、鲁、宋三国由此更加心向晋国。

与此同时,刚即位不久的齐景公,因为生母穆孟姬夫人是鲁国人(叔孙宣伯之女),想与鲁国修好,派出齐卿庆封访问鲁国,表达齐景公的盟好之意。庆封的车驾非常华美,孟孝伯私下对叔孙豹说:“庆封的车驾可真漂亮!”叔孙豹答道:“豹听说‘服美不称,必以恶终。’(车驾和服饰的美好与主人不相称,一定会有坏结局。)要漂亮的车驾有什么用?”

叔孙豹宴请庆封,庆封也表现得很不恭敬。叔孙豹心中不满,在宴席上朗诵了《相鼠》,其中第三章为“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chuǎ)死?”(试看老鼠有体,此人行为不守礼。既不守礼,何不速死?)这位庆封大人也没听明白。

卫献公从晋国返回卫国后,国事全都托付给了扶持他复位的功臣、卫国执政宁悼子,宁悼子专权跋扈、刚愎自用,全然没把卫献公放在眼里。卫献公为此所扰,总是闷闷不乐。献公亲信党羽、卫大夫公孙免余请求杀掉宁喜(宁悼子),为国君排忧解难。献公说:“如果没有宁卿,寡人也不可能回来重登国君之位。当初寡人曾承诺‘政由宁氏,祭由寡人。’宁卿专权,也不算违背约定。如若杀之,结果不知道会是怎样,寡人却会背上恶名,不可。”公孙免余一看国君下不了决心,就和国君另外两个亲信党羽、大夫公孙无地、公孙臣密谋,让他们带兵攻打宁氏府邸,结果公孙无地、公孙臣没攻下来宁府,二人都战死了。卫献公知道后,痛心地说:“当年寡人自卫奔齐,公孙臣之父被孙氏所杀;公孙臣是无罪的,现在也为寡人而死了!”

公孙免余没有就此罢手,夏天,他带兵再次攻打宁氏府邸,这次终于成功了,公孙免余杀掉了宁悼子和右宰谷二人,将他们陈尸于朝廷之上。卫卿石悼子将要赴宋国参加诸侯盟会,领命之后从朝堂出来,看到宁悼子、右宰谷二人的尸身,就给他们穿上了衣服,头枕在二人尸身的腿上痛哭不已。石悼子本想为给二人收敛入棺后逃亡,但一想到自己刚刚领命参加盟会,担心自己因此罹祸,只好先动身启程去宋国了。宁悼子弑杀卫殇公,结果自己也落得了陈尸朝堂的下场。

卫献公的弟弟子鲜(公子鱄)看到这一切,懊恼不已。他知道,当时他就说过兄长没有信用、不想帮忙,是母亲逼着他干的。他亲口代表兄长对宁悼子说:“政由宁氏、祭在寡人。”现在宁悼子虽然专权,但没有违背当初的约定,兄长国君却放任亲信杀死了扶持自己复位的人。他决定离开卫国,在向母亲敬姒夫人辞行时说:“驱逐我们的人(指孙文子)逃亡,接纳扶保我们的人被杀。赏罚没有章程,用什么去阻止人们作恶、劝导人们向善呢?国君兄长失去了信用,国家没有正常的刑罚,还怎么治理?而且还是鱄代表兄长去跟宁卿承诺的!儿子实在不能在卫国再呆下去了!”于是公子鱄投奔晋国而去。卫献公听说自己的弟弟要跑到晋国去,赶紧派人去拦阻他,他知道公子鱄的才干,又哪里舍得自己的同父同母、在齐国莱城与自己共患难弟弟离开呢?难道兄弟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荣华吗?去追赶公子鱄的人没有拦住他,卫献公再派人快马追到了黄河边上,公子鱄去意已决,指着黄河发誓,此生再也不回卫国!公子鱄就居住在晋国的木门城,平常坐着都不肯面向卫国的方向。木门大夫劝他在晋国出来做官,公子鱄不愿意,他对木门大夫说:“做官如果不能履行职责,是罪过;而且那又会彰显了鱄出奔的原因是国君兄长昏乱、不能任用贤人。鱄不可再立于别国的朝廷之上了。”公子鱄后来一直到死都没有出仕做官。子鲜(公子鱄)去世的时候,卫献公还在位,依礼制,周王、诸侯是不用为兄弟服丧的,但他为弟弟公子鱄服丧一直到去世。

卫国朝局尘埃落定之后,卫献公赏赐公孙免余城邑六十座,免余诚惶诚恐地辞谢说:“只有卿才可享有一百座城邑,下臣已有六十座了。居下之臣享有上司的禄位,这是祸乱,下臣不敢接受。况且宁悼子因为城邑众多,罹遭祸患而死。臣是怕死得太快了。”卫献公坚持要赐给他,免余只好接受了三十座城邑作为采邑,免余被任命为卫国少师(太师副手)。卫献公还要任命他为卿,免余坚辞不受,他力荐了太叔文子为卿,称赞太叔文子忠诚国君,能辅助国家大事,卫献公采纳了免余的建议。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