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使者狼狈离京的消息传开,洛阳城内百姓拍手称快,街头巷尾都在议论陛下如何当众揭穿董承阴谋、如何让袁绍吃瘪。刘辩却并未因此松懈,他知道,平息外患易,肃清内忧难,那些潜藏在暗处的流言与猜忌,才是最磨人的细刺。
这日,尚书台递上一份密报:兖州传来消息,有董氏旧部散播谣言,称陛下借祭祀大典排除异己,实则想独揽大权,连世家都要被打压。
“这些人倒是会颠倒黑白。”刘辩将密报放在案上,指尖轻叩桌面,“百姓刚对朝廷生出些信任,不能让流言毁了。”
荀彧上前道:“臣以为,与其派人去查是谁散播,不如让兖州百姓自己看清真相。”他建议,“可派专员去兖州,带着董重罪证的卷宗,在市集、乡野公开陈列,让百姓亲眼查看;再让当地官吏组织乡老座谈,说说这些年董氏一族在兖州的所作所为——是真是假,百姓心里自有杆秤。”
刘辩点头:“就依你。再让阿蛮带一队女卫同去,她们擅长与妇孺沟通,那些藏在灶台边、针线筐里的闲话,往往比朝堂上的争论更能影响人心。”
三日后,兖州城内果然热闹起来。市集中央搭起了简易木台,董重强占的田契、克扣的赈灾粮清单、勾结匪盗的供词……一件件摆出来,旁边站着几位白发苍苍的老农,对着围观百姓泣诉:“那年大旱,俺们村的救命粮,就是被董家的人扣下换了银子啊!”
阿蛮则带着女卫们走街串巷,和大婶们一起择菜、缝补,聊着家常:“您家小子去年是不是得了新分的荒地?那地啊,就是从董家收回来的呢……”
几日后,兖州的流言渐渐没了声息。有百姓主动找到官衙,说要举报曾帮董氏散播谣言的人;还有孩童拿着画满“坏人被打跑”的涂鸦,送给巡查的女卫。
消息传回洛阳,刘辩正在翻看各地呈上的春耕进度表,闻言嘴角扬起一抹浅笑。他看向窗外,阳光穿过云层落在石阶上,映出细碎的光斑——就像民心,或许会被乌云遮挡,但只要你肯把真相摊开在阳光下,总会一点点亮起来,聚成驱散阴霾的光。
“荀彧,”刘辩抬头道,“让各地都学着兖州的法子,把卷宗里的事,变成百姓能听懂的话、能看见的理。”
民心是盾,亦是灯。护住了民心,再暗的流言,也抵不过朗朗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