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三国成刘辩 第86章 归途趣生江东才姝伴君行

作者:无处红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3:10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离开吴郡时,孙策亲率文武送至城外。码头上,孙尚香一身轻便的骑装,牵着一匹白马,身后跟着两个侍女,显然是要随刘辩同行。

“陛下,舍妹性子野,路上若有失礼之处,还望海涵。”孙策拱手道,眼中带着几分不舍,却更多是对江东未来的期许。

刘辩笑道:“孙姑娘是性情中人,朕怎会介意。有她同行,这归途反倒多了几分趣味。”

孙尚香闻言,脸颊微红,翻身上马:“兄长放心,我到了洛阳,定会为江东多说好话。”

船帆升起,顺流而下。甲板上,孙尚香好奇地打量着诸葛亮手中的舆图,指着江东的水域问道:“孔明先生,这鄱阳湖的水战阵法,真能挡得住十万大军?”

诸葛亮耐心解释:“水战贵在灵活,而非硬拼。鄱阳湖多浅滩,若布下疑阵,再以小船袭扰,十万大军也难施展。”

陆逊在旁补充:“公瑾在鄱阳湖操练的‘连环舟’,便是针对大船的克星。”

刘辩听着他们讨论军务,心中颇为欣慰。诸葛亮善谋全局,陆逊长于细节,周瑜虽未同行,其水战之才已通过众人言谈显露——江东的人才,果然名不虚传。

行至半途,船经一处名为“采石矶”的险滩,忽闻岸上有人呼救。石敢寻来望远镜一看,只见几个渔民正围着一艘翻覆的渔船,船上似有孩童被困。

“下去看看。”刘辩吩咐道。

小船靠岸,众人发现翻覆的船舱里竟藏着一个约莫十岁的孩童,抱着一块木板瑟瑟发抖。孙尚香水性极好,二话不说跳入水中,将孩童救了上来。

“多谢姑娘!多谢各位!”渔民们感激涕零,“这孩子是村里教书先生的独子,先生去年染病去了,就剩这一根苗……”

那孩童虽惊魂未定,却不哭不闹,反而对着刘辩拱手道:“小子陆绩,多谢大人相救。”

“陆绩?”陆逊闻言一怔,“可是吴郡陆公纪的幼子?”

孩童点头:“正是家父。”

陆逊轻叹:“令尊是江东大儒,可惜英年早逝。”

刘辩见陆绩虽年幼,却举止有礼,便问道:“你要去哪里?”

“去庐江投奔叔父。”陆绩道,“家父留下一些书稿,说庐江有位陈先生能看懂。”

“是陈琳先生?”诸葛亮接口道,“他去年已应陛下之邀,入洛阳太学任职了。”

陆绩眼睛一亮:“真的?那小子能去洛阳吗?我想把家父的书稿交给陈先生。”

刘辩笑道:“正好我们要回洛阳,你便随我们同行吧。”

陆绩连忙叩谢,小小的身子捧着父亲的书稿,眼神坚定。刘辩看着他,想起后世“怀橘遗亲”的典故,心中暗道:又是一位可塑之才。

船行至九江,岸边传来一阵喝彩。只见一群学子围着一个青年,听他讲解《易经》。那青年虽衣衫褴褛,却神采飞扬,讲解时引经据典,见解独到。

“是虞翻先生的弟子张温。”陆逊认出了他。

刘辩让船靠岸,上前听了片刻,见张温讲解到一处难点时卡住,便随口补充了几句,恰好是虞翻曾与他探讨过的见解。

张温又惊又喜:“这位先生见解独到,不知高姓大名?”

“洛阳刘辩。”刘辩笑道,“你师父虞翻,不日也会来洛阳。”

张温闻言,当即拜倒:“弟子愿随先生去洛阳,继续钻研经学!”

刘辩欣然应允。甲板上渐渐热闹起来,陆逊与张温探讨学问,孙尚香教陆绩剑法,诸葛亮则与刘辩商议回洛阳后如何安置江东才俊。

这日傍晚,孙尚香捧着一件绣品来找刘辩,只见上面绣着江东的山水,角落处却藏着一朵小小的牡丹。

“这是……”刘辩有些讶异。

“洛阳的牡丹快开了吧?”孙尚香脸颊微红,“我想着,到了洛阳,或许能有机会……陪陛下赏一次花。”

刘辩看着她眼中的期许,心中微动。联姻确实是稳固江东的良策,而眼前的女子,既有侠气,又懂民心,绝非寻常闺秀。他笑道:“好,到了洛阳,朕陪你去上林苑赏牡丹。”

孙尚香喜上眉梢,转身时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船过荆州,岸边已能看到朝廷治理下的规整农田与驿站。诸葛亮指着远处的水利工程道:“陛下看,这是李冰后人按新法修建的水闸,比旧法节水三成。”

刘辩点头,心中清楚,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是天下归心的根基。

归程过半,影阁传来密报:辽东公孙度遣使入洛阳,似有归顺之意;交州士燮也派子侄来朝,愿称臣纳贡。

“天下大势,渐趋一统了。”刘辩望着落日余晖中的江面,轻声道。

孙尚香走到他身边,望着远方:“洛阳会比江东更热闹吗?”

“会的。”刘辩道,“那里有来自天下的人才,有来自各地的学子,还有……等着你的牡丹。”

船帆在暮色中前行,载着归心的人才,载着待放的情愫,也载着一个王朝重兴的希望。离洛阳越近,空气中仿佛越能嗅到那股蓬勃的生机——属于大汉的新篇章,已在归途的尽头,悄然铺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