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三国成刘辩 第90章 科举初试水师扬威

作者:无处红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3:10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洛阳的槐花飘落在吏部衙门前,带着淡淡的清香。今日是江东科举初试放榜的日子,不少江东学子聚在榜前,紧张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中了!我中了!”一个身着粗布长衫的青年激动地喊道,他叫吕蒙,出身寒门,靠着自学苦读,竟在此次初试中名列前茅。

身旁的学子们纷纷道贺,其中既有士族子弟,也有像吕蒙这样的寒门书生。此次科举打破了江东士族对仕途的垄断,让许多寒门学子看到了希望。

消息传到宫中,刘辩正在与诸葛亮商议江东水利工程。听闻初试顺利,他笑道:“孔明,你看,给寒门一个机会,他们便能回报朝廷一份惊喜。”

诸葛亮点头:“陛下推行科举,不仅能选拔人才,更能平衡江东士族势力,实乃长治久安之策。臣已让陆逊在江东各州府设立官学,让更多寒门子弟有书可读。”

“好。”刘辩道,“待殿试之后,便将这些新科进士派往江东各地,协助推行新政。”

正说着,苏湄匆匆进来,递上一封加急密报:“陛下,周都督传来消息,庐江水师已练成,在长江口演练时,大败前来挑衅的海盗船队!”

刘辩接过密报,脸上露出笑意。周瑜在密报中说,此次演练共出动大小战船五十艘,士兵八千,不仅击溃了盘踞长江口多年的海盗,还缴获了不少船只粮草,水师士气大振。

“公瑾果然不负所望。”刘辩将密报递给诸葛亮,“让他休整十日,便率水师进驻青州,震慑辽东。”

“陛下,”诸葛亮看着密报,沉吟道,“水师初成,不宜立刻与公孙度正面冲突。可先派小股船队巡视胶东半岛,展示实力,让公孙度知难而退。”

“孔明说得是。”刘辩点头,“传旨周瑜,按此计行事。”

几日后,青州沿海传来消息,周瑜率领的水师在胶东半岛附近海域巡弋,旌旗蔽日,战船整齐,引得当地百姓纷纷驻足观看。公孙度派驻沓氏县的探子将此事回报,公孙度听闻后,心中果然有些发怵,暂时停下了造舰的计划。

与此同时,出使交州的虞翻也传来消息。他抵达交趾后,并未急于会见士燮,而是先深入俚人部落,查明了所谓“俚人作乱”纯属士燮编造。士燮见虞翻识破其计谋,又怕朝廷怪罪,只得收敛了扩充私兵的举动,乖乖遣使谢罪。

洛阳城内一片安定祥和,而东宫偏殿却热闹非凡。孙尚香正带着几名新科进士出身的江东学子,讨论着如何改良江东的纺织技术。

“明惠妃,”一个名叫诸葛瑾的学子道,“江东的丝绸虽好,却因织机陈旧,产量不高。臣在洛阳见过马钧先生改良的织布机,若能引入江东,定能提高产量。”

孙尚香点头:“我已向陛下禀报此事,陛下说可让马钧先生派弟子前往江东,指导工匠改良织机。”

诸葛瑾眼中闪过喜色:“如此甚好!臣愿回乡督办此事!”

孙尚香笑道:“陛下正打算选派新科进士回乡任职,你若愿意,我可为你举荐。”

诸葛瑾连忙道谢,心中对这位出身将门却心系民生的明惠妃更添敬佩。

这日傍晚,刘辩来到东宫,见孙尚香正与学子们讨论得热烈,便笑着问道:“在聊什么好事?”

“陛下来得正好。”孙尚香拉着他坐下,“我们正在说改良织机的事,子瑜(诸葛瑾字)愿回乡督办。”

刘辩看向诸葛瑾,见他谈吐不凡,眼神诚恳,便点头道:“好,朕便任命你为吴郡织官,协助改良织机,推广新技。”

诸葛瑾连忙叩谢:“臣定不辱使命!”

待学子们散去,孙尚香为刘辩奉上一杯热茶:“陛下,如今江东安定,辽东收敛,交州安分,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

刘辩握着她的手,目光望向窗外:“天下未定,还不能松懈。西域诸国听闻朝廷平定四州,已遣使来朝,不日便到洛阳。还有草原上的鲜卑、乌桓,虽暂时臣服,却也需时时提防。”

孙尚香眼中闪过一丝坚毅:“陛下放心,无论前路有多少挑战,我都会陪在陛下身边。”

刘辩心中一暖,将她拥入怀中。窗外的月光洒进殿内,温柔而宁静。他知道,这太平盛世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君臣同心,百姓归心,再远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到尽头。

几日后,西域诸国的使臣抵达洛阳,带来了西域的珍宝与特产,向朝廷表示臣服。刘辩在太极殿设宴款待,席间,他宣布将重开丝绸之路,加强与西域的贸易往来,引得使臣们纷纷欢呼。

洛阳的繁华,正随着朝廷的威望,一点点辐射到天下的每一个角落。而属于大汉的辉煌,才刚刚拉开序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