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洛按刀立于刘备另一侧,玄鳞山文甲在摇曳烛火下流转着幽冷的青芒。
腰间那柄通体黝黑、隐有暗金龙鳞纹的“裂穹”巨槊,槊纂龙首的棱角深深硌着他的掌心,一股沉寂而凶戾的寒意如活物般顺着臂骨向上攀爬,冰冷刺腑。
“大哥!”
张飞猛地刹住脚步,一声怒喝如同平地炸开的闷雷,震得案上烛火剧烈地摇曳扑闪。
“这都三更天了!那劳什子密使是属乌龟的不成?爬也该爬到了!莫不是曹阿瞒那厮又在背后耍什么花枪?”
他铜铃般的眼睛死死盯着刘备,胸膛剧烈起伏,粗重的气息喷在烛火上,火光又骤然矮了一截。
“三弟,稍安。”
刘备抬起眼,声音温润依旧,似古井微澜,细辨之下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如同弓弦拉到极限前的微颤。
“许都至小沛,路途非近。昼伏夜出,谨慎些亦是常理。”
他的目光沉沉扫过案头那份白日里由心腹简雍舍命送入、仅有“今夜子时,贵客至”六字血一般朱砂笔迹的密函,攥着草鞋的手背筋络因用力过度而根根浮凸,指节处更是白得不见一丝血色。
“来了!”
一直如磐石般沉默、凝神感知着城下每缕风声草动的陈洛,倏然抬眼,声音压得极低,却锐利如刀锋破开纱帛,清晰地送入每个人耳中。
几乎同时!城下那片浓稠的死寂黑暗深处,极其精准地传来三短一长、如同深谷鹧鸪鸣叫的暗号声。
守城士卒早已得了严令,立刻无声地放下吊篮。
绳索摩擦着冰冷的垛口砖石,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片刻后,一个身着深灰色商贾短褐、头戴宽檐斗笠的身影,如狸猫般轻捷地攀上城头,落地无声。
两名青羽锐卒如同幽灵,左右无声“护送”着这个身影,径直步入烛火昏黄的箭阁。
来人摘下斗笠,一张方正冷峻的面孔暴露在光晕之下,两道法令纹如同刀刻斧凿,深深切入皮肉,目光锐利如猎食前的鹰隼,带着一种久居上位、洞彻人心的无形压迫。
他对着刘备方向,身形微欠,一揖到底,姿态不卑不亢,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如尺量:
“山阳满宠,奉曹司空之命,深夜叨扰,望刘使君海涵。”声音平稳,字字清晰,毫无深夜奔波的疲惫。
“满伯宁?”
关羽丹凤眼骤然睁开一条缝,寒芒乍现,手中那卷《春秋》悄然无声地轻轻合拢。
张飞环眼一瞪,铜铃般的凶光毫不掩饰地上下刮过这个以“法严峻刻”之名震动河南的曹营干吏,鼻孔里重重哼出一股浊气,不屑之意溢于言表。
“原来是满治中,”
刘备神色纹丝不动,仿佛早已料到,抬手示意,
“请坐。不知司空深夜遣使,星火疾驰,所为何事?”
他声音依旧平稳,目光深处却掠过一丝极淡的审视。
满宠并未移步就座。
他那双鹰隼似的锐眼,如电般扫过箭阁内每一张面孔,最后在陈洛腰间那柄形态狰狞、隐有暗金龙纹流转的“裂穹”巨槊上停留了一瞬,槊身冰冷的幽光似乎刺痛了他的眼。
旋即,目光牢牢定格在刘备脸上,声音平稳依旧,吐出的字却如同千斤铁丸坠地,砸在人心:
“司空知使君困守小沛一隅,外有吕布虓虎眈眈觊觎,内乏粮秣兵卒根基,如坐针毡,朝夕难安。
司空心中所想,乃是同为大汉之臣,更念及使君昔日讨董卓、勤王护驾之大功,不忍见英雄落魄,龙困浅滩。”
他微微一顿,仿佛在度量这句话的分量。
随即,从怀中取出一方用明黄锦缎严密包裹、四四方方的沉重之物,双手稳稳奉上,如同供奉圣物:
“此乃,豫州牧印绶!”
锦缎被他的手指轻轻掀开一角——
一方古朴厚重、狰狞螭钮盘绕纠缠的青铜大印赫然在目!
印文虽未全露,但仅仅那“豫州牧”三字的凌厉边角,已然散发出足以撕裂空气的震撼之力!
当年刘备颠沛流离,辗转于豫州烽烟,这方印信曾短暂地给予过他一方立足安身之地,亦是他心中横亘多年、难以磨灭的执念之火!
箭阁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连烛火噼啪爆开的轻微声响,此刻都清晰得如同惊雷炸在耳畔。
张飞倒抽一口冷气,仿佛被无形的手扼住了喉咙,环眼死死粘在那方露出一角的大印上,贪婪与狂躁在眼底剧烈翻腾。
关羽抚髯的手指在浓密的长须间微微一顿,丹凤眼中精光流转不定,似有惊涛拍岸。
刘备瞳孔骤然收缩如针尖,攥着草鞋的手指关节捏得咯咯作响,仿佛要将那坚韧的草梗生生捏碎,连呼吸都似乎被这方青铜巨物压得停滞了一瞬。
“司空……此举何意?”
刘备的声音终于泄露出一丝干涩的沙哑,像是砂纸摩擦过粗糙的木头。
“司空之意,明如星月!”
满宠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一柄无形的鼓槌,重重敲击在寂静的阁楼内,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煽动力和蛊惑性。
“吕布者,何人也?三姓家奴,反复无常之小人!盘踞徐州膏腴之地,实乃祸乱天下之巨贼!
今司空欲奉天子诏令,兴王师讨伐不臣!使君若愿为内应,助司空除此心腹大患……”
他的话锋猛地一顿,手臂一挥,刷地一声将锦缎完全掀开!
那方象征着豫州千里沃土、百万生灵生杀予夺大权的牧守大印,彻底暴露在昏黄的烛光下!
古朴厚重的青铜螭钮散发着岁月沉淀的光泽,印文清晰如血——“豫州牧印”——冰冷的金属光芒刺目流转,散发着令人心悸、难以抗拒的诱惑之力!
“……则此印,即刻归于使君!豫州千里膏腴,城池百姓,尽为使君立身之基业!司空更当表奏天子,保使君永镇豫州,裂土封疆,位极人臣!
此乃天赐良机,千载难逢!使君……”
他目光灼灼如炬,紧紧逼视着刘备,
“……切莫自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