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外边雨大,小高虽然打着把大黑伞,可裤子都被淋湿了,“今年的雨怎么这么大?”

“那你还出门,不好好在家歇着?”两人有同住的情谊,小麻还是好心说了一句。

“我这不是要结婚了吗?我是来给你们下帖子的。”小高僵硬的笑了笑。

元妮心中叹息,“在哪里办喜事儿呀?”

“就在齐国俊家里办,这个月十六,你们一定要过来。”

元妮和小麻一起点头,大家伙都是同事,这点面子还是要给的。

“对了……”小高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了,“你俩算是我这边的人情,要是搭礼的话,不用给齐国俊,直接给我就行。”

啊,这……

就连元妮都感觉到了一丝丝尴尬,还没结婚呢,就分得这么清楚?

“行,没问题,我俩先商量一下,到时候直接给你。”小麻还是了解小高的,立刻痛快的答应了。

“那行,我先走了,你们没事过来玩儿啊。”小高又勉强的笑了笑,这才拿起大黑伞,再次迈入风雨之中。

元妮转向小麻,“那就按小高的意思办?”

小麻咬唇,“我原本想着,咱俩凑钱给她买一对枕巾,没想到会这样,要不,咱们直接给钱吧?”

一对枕巾三四块,算是比较厚重的礼物了,直接给钱的话,怎么给?

“一个人两块,行不?”

都是有工作的人,不可能像乡下那样搭礼,普通同事一般是一块起步。

元妮立刻同意了,“那就这么说定了,等哪天闲了,咱俩一起过去。”

这一天雨下个不停,一共也没来几个卖废品的人,一到下班时间,元妮就穿上雨衣往回走了。

回来大早不如回来的巧,她刚进院,就看到娘打着雨伞,后边跟着招娣盼娣,正一起往外走呢。

姥姥和姥爷站在房檐底下,一脸愁容。

一看这情形,元妮就知道了,这是娘又要闹啥妖蛾子?

她伸手拦住几人,“招娣盼弟儿,你俩干啥去?”

招娣立刻大声说,“娘说我们不能一直待在城里,要带我们回乡下住。”

就这么简单吗?

元妮嗅到了阴谋的味道,她看向娘,“招娣和盼娣就要开学了,她俩为啥不能待在城里?”

元妮娘板着脸说道,“城里是好,不过,你一个当姐姐的,总不能让你一直拉扯俩妹妹吧?

招娣和盼娣都是我的责任,我带她们回去……”

第124章 想过好日子吗

“带到哪里去?我听姥姥姥爷说,你搬到刘老师家去了,不会是要把妹妹们带到那去吧?”

元妮反应极快,立刻就想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元妮娘自私自利,之前从没说过俩妹妹,自己还想进城,怎么突然就想把人给接乡下去了?

“管好你自己就行,不要多管闲事。”元妮娘应付一句,就催促招娣盼娣,让她们快走。

原本招娣和盼娣就不想走,现在看到了元妮,就跟看到了主心骨一样,两小只抱住姐姐,“妮儿姐,我们不想回去。”

元妮沉下脸,“让你们回家去还算是好的,娘是要把你们带到刘家去,让你们伺候人。”

“啥?”

不光是招娣盼娣被惊着了,就连姥姥姥爷也被惊着了。

“桂英,妮儿说的是真的吗?”姥姥一脸严肃。

“啥真的假的?谁家还没点活呀?”娘目光躲闪。

“你真要把俩孩子带到刘家去?”姥爷气的拍大腿。

按照元妮娘的计划,她原本不想说实情,就怕姥姥和姥爷不同意。

她也没想着,要长期把招娣和盼娣放在刘家,毕竟俩孩子吃喝都要花钱。

现在元妮娘面临的问题是,刘家人都太懒,一家子好几口,全都等着她一个人伺候。

而冬天就要来了,拆洗被褥什么的可是个大工程,再加上打煤砖储存冬菜,就算是累折了元妮娘的腰,她也干不完。

所以元妮娘想把招娣和盼娣带去搭把手,把重活都干完之后,再送俩孩子回来。

现在被姥姥和姥爷指着鼻子问,元妮娘低下了头,只能实话实说。

姥姥捂住胸口,“你咋能这么干?你自己愿意伺候人,我不拦着你,可招娣和盼娣都是你亲生的,你凭啥要这么糟践她们?”

“我咋糟践她们了,她们在元妮这不干活吗?我把她们带到刘家去,也管她们一碗饭吃,让她们干点活咋了?”元妮娘仰着头大声说道。

她觉得自己逻辑没有错,因此说的理直气壮。

招娣和盼娣一听是这种情况,更不去了,她俩早就听说,刘家有三个丫头。

大家都是小姑娘,凭啥要让她们伺候刘家的丫头?

“姥姥姥爷,我们不跟娘走。”

“妮儿姐,我们不去乡下。”

姥姥拿起扫帚,对元妮娘怒目而视,“还不快给我滚?你这个丢人现眼的东西。”

元妮儿娘张了张嘴,只觉得爹妈不讲理,她自己的孩子,凭啥不能使唤?

姥爷拦住了姥姥,在她耳边小声说道,“风大雨急,今天不能出门,别赶她走了,万一有啥事儿……”

姥姥也不想逼死元妮娘,毕竟是自己从小到大一直疼着的丫头,“行吧,你以后爱干啥干啥,我懒得管你,今天晚上你就住这儿吧,明天早上你再走。”

招娣和盼娣跳起来,“姥姥,我们俩呢?”

“你俩踏踏实实在城里呆着,妮儿都说了,让你们去上学,你们就等开学报名吧。”

招娣和盼娣欢呼着进厨房了,她俩要给妮姐做好吃的。

下雨天出门,元妮娘的褂子和裤子湿了一半,身体有些颤抖。

然而元妮并没有心软,她收起雨伞,径直往自己屋走去。

姥爷跑过去,跟元妮商量,“碎煤已经买回来了,这天儿也没法打煤砖,怎么办?”

整煤块贵,碎煤便宜,就算是烧碎煤,大家也舍不得,因为煤炭是凭票供应的,一年就那么多。

高价煤要好几块一斤,一般人根本舍不得烧。

所以一到秋天,大家伙就想办法打煤砖。

煤砖就是碎煤混合黄泥土砌成的砖,烧的时候把煤砖敲碎,扔到炉子里头,跟煤块一样取暖做饭。

就是点的时候有点费劲,需要用柴火啥的引引火。

前几天,姥爷已经买了半吨碎煤,就准备这两天打煤砖了,没想到天阴下雨。

现在碎煤就在空屋子里堆着。

元妮看了看天儿,“要不,就继续放着?”

煤砖砌好之后,是真正湿塌塌的砖,需要在晴好的天气底下晾晒十多天,才能成型。

这期间,要是再下雨,煤砖就成糊糊了。

老爷点点头,深以为然,“那就先放着吧。”

姥姥也没看元妮娘,直接进厨房,帮着两小只做饭去了。

风雨刮在身上,元妮娘只觉得心更凉,这都是她的家人,为啥对她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他们不知道,她是回娘家求助来了吗?

就在元妮娘暗自感伤的时候,院门被敲响,耿老太太过来了。

她跑到厨房跟姥姥寒暄了几句,就来拉扯元妮娘,“桂英啊,你这是闲着呢,我有个事儿麻烦你。”

元妮娘很烦耿老太太,然而耿老太太跟她说话是个台阶,她要再把耿老太太得罪了,那就真没人理她了,“啥事儿啊?”

“我弄了点碎布头,想做几双布鞋,可不知道怎么纳鞋底儿,你能不能教教我?”

这年头,还有人不会纳鞋底子?

元妮娘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她转念又一想,耿老太太是从京城来的,是洋气人,没准人家真不会,就点头答应了。

她故意大声跟姥姥说,“娘,我给耿婶婶帮个忙,就不回来吃饭了。”

姥姥都没冒头。

耿老太太看的暗自摇头,她这个丫头啊,可真是缺心眼。

耿老太太哄着,把元妮娘给弄到了自己家,一进院,她就把元妮娘往堂屋让,“东西都在这屋里放着呢。”

元妮娘点点头,迈步走了进去,这一进屋,可把她吓了一跳,耿家咋这么阔气啊?。

之前,元妮娘只知道这是耿家租的屋子,所以一直以为屋里家当都是凑合的。

没想到人家高低柜,五斗柜,八仙桌,布沙发都是齐全的。

除了这些东西,高低柜上还放着一台13寸的电视机,五斗柜上有一台红星牌收音机。

看到元妮娘一双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电视机,耿老太太就笑了,她啪嗒一声打开电视机,“今天天气不大好,图像可能不太清楚。”

图像看着还行,现在播放的是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

这是70年代国内引进的第一部 外国连续剧,服装精美,情节大胆,元妮娘一下子就看直了眼,“这也太不要脸了吧?”

耿老太太眼皮子跳了跳,她可没想到亲闺女是这反应,一想到自己的计划,她只能把脾气都摁回去,耐着性子问道,“桂英,你觉得电视好不好看?想不想天天看?”

第125章 山神庙

一层秋雨一层凉,连续的阴雨连绵天,使得丹县气温迅速下降,还没过中秋节,好些个人就穿上薄棉袄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