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不夜侯 第832章 选秀

作者:月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0 19:11:27
最新网址:www.biiquge.com

十二月二十三,皇宫内苑。

钟美堂,位于大宋皇宫内苑妃嫔们闲游嬉玩的御苑之中。

园林景致,假山池水,自然极尽巧工。

不过,参加选秀的秀女,却排着整齐的队伍,神色紧张,不复之前两次参审时的轻松。

这是第三审了,过了这一关,就要由皇帝或皇太后亲自进行最后的挑选。

基本上不出意外的话,第三审过了关的秀女,就会全部留在宫中。

皇帝或皇太后亲自审查,只是确定谁做宫女,谁做妃嫔。

所以能走到这一关的秀女,难免都有些紧张。

李凤娘站在朱红色的宫墙下,打扮精致,娇艳无双,只是眼神儿却有些茫然。

这些天她已经在刻意在扮丑了啊。

李家是军中大将,以他的身份,自然可以打听到许多宫中制度或秘闻。

所以,李凤娘从一开始就知道,那些派去鹤林宫教导秀女礼仪,与她们同吃同睡的那些宫女,其实都负有观察、考核秀女的责任。

所以,李凤娘第二关一过,就开始刻意做些不符合考核标准的事了。

比如,她吃饭吧唧嘴儿,她大声说笑,她和其他秀女们聊天时盘膝大坐,她在鹤林宫里爬树掏鸟蛋……

这怎么还是走到这一步了呢?

“下一个,李凤娘。”

随着中官尖细的嗓音响起,李凤娘无可奈何,只好硬起头皮,走进钟美堂。

她刚进去,钟美堂的殿门就关上了。

明明还是白天,为了光线足够明亮,大殿上还点了两排青铜宫灯。

大殿两侧,立着七八名粗壮的仆妇,正前方三个身着淡褐色褙子的老妇人,正端坐椅上,目光如炬地盯着她。

从她迈步进门开始,考核就已经开始了。

“姓名,年龄,籍贯,身份,一一报来。”

左边的老嬷嬷沉声喝问。

“呃……奴家李凤娘,相州(今河南安阳)人氏,今年十六岁,家父鄂州驻扎御前诸军都御统李道。”

三个老嬷嬷核对身份无误,中间那个老嬷嬷便正气凛然地大喝一声:“脱!”

“啊?”

李凤娘呆了一呆,这一环节她却不太清楚。

哪怕她爹打探明白了,这种事也是不好跟女儿说的。

李凤娘还没反应过来,两旁的胖大仆妇已经走过来,老鹰捉小鸡一般捉住了她。

很快,李凤娘就被剥成了小白羊儿,赤条条一丝不挂地站在大殿上。尽管殿上都是女子,李凤娘也羞涩不已,慌乱地以手遮掩着身体,期期艾艾地道:“你……你们做什么?”

右边的老嬷嬷呵呵一笑,看着那灯光下仿佛在发着光的美妙胴体,眼中闪过一丝羡慕的光芒。

很多年前,她的肌肤也是这般紧绷,肤色也是白皙如雪,还泛着玉一般的光泽。

虽然,眼前这少女美的叫女人看了都为之心动,而这绝色是她所不具备的。

可谁还没有过年少青春啊。

只可惜,她现在只能从这样的花季少女身上,才能回忆起她曾经的年少时光了。

“开始吧!”

右边的老嬷嬷挥挥手,一众胖大仆妇就开始了精细的检查。

周身上下,是否有伤疤,是否有体味等,这些胖大仆妇就直接检查了。

轮到技术活儿,检查她是否还是处子的时候,就得三位老嬷嬷亲自上手了。

一番检查之后,三个老嬷嬷交换了一个眼神儿,便由中间的老嬷嬷,在李凤娘的甲历上写了“上上”两个字。

李凤娘说话做事,倒是足够泼辣,可她哪经历过这个,自打这些仆妇嬷嬷们上手,她就臊得俏脸通红。

一时间双手捂着脸,只觉脸蛋儿热的都能摊个鸡蛋了。

好不容易听到左边那老嬷嬷笑道:“恭喜秀女李凤娘,三审,你过了,且为上上之选。

祝你终选能入了官家的眼,得一个嫔妃的封号啊。”

中间那老嬷嬷也笑起来,态度温和了许多:“恭喜,恭喜,可以着衣了。”

李凤娘迷迷瞪瞪地又被几个胖大仆妇侍候着把衣裳穿好。

她现在怕的不行,选上了?

怎么就选上了呢?

我盘腿大坐、我上树掏鸟窝、我吃饭吧唧嘴儿,就这还能入选?

在鹤林宫里负责考察我的那个宫女她是不是瞎呀!

走出钟美堂,被阳光一照,李凤娘才激灵灵打了一个冷战,一下子清醒过来。

不行,她必须得想办法了,

不能坐以待毙啊!

这些秀女被集中安置在“鹤林宫”,平时倒也不禁她们出游。

毕竟整个选拔过程,历时一月有余,都是一群最年长者才十七岁的年轻姑娘,在那鹤林宫里关一个多月也不现实。

尤其是这一届秀女,里边可是会出皇后妃嫔的。

因此那些负责选秀的太监宫娥,也不敢对她们过于苛刻。

只不过为了安全起见,每次秀女出游,必须三人以上,且要有一名太监、一名宫娥陪伴。

回了鹤林宫后,李凤娘就张罗出游。现在留在鹤林宫的,都是三选之后的秀女。

换而言之,她们之中,有的以后就是这些太监、宫娥的同事了。

有的更要成为这些太监、宫娥的主子。

所以,她们但有所求,只要不太过分,谁还能不答应。

于是,很快的功夫,由三名秀女、一名宫娥、一个太监组成的出游队伍,就离开了鹤林宫。

李凤娘自己掏钱,租了三辆牛车做为代步。

等那坐在车中打盹的老太监发现他们去的不是大瓦子,而是到了晋王府门前时,已经晚了。

“奴家之前曾得晋王妃教授礼仪,今来京城,理当拜望,大家与我一同进去吧。”

晋王是当今摄政,那老太监和宫娥自然不敢阻拦李凤娘拜会。

李凤娘把他们领进王府,交由管事招待,自己就轻车熟路地去找晋王妃去了。

李凤娘曾在晋王府住过很久,王府内外十分熟悉。

她找到晋王妃的时候,晋王赵璩也在,夫妻二人不知正在商议着什么。

李凤娘一个滑跪,就扑到晋王妃脚下,一把抱住她的大腿,悲呼道:“王妃救我,大王救我!”

……

今年的正旦因为是皇帝亲政的日子,所以朝廷格外的重视。

礼部制定了一系列隆重的庆典仪式。

作为王爷,需要杨沅参加的庆典自然也是极多。

诸般流程,他也需要提前了解一下。

否则正旦当日,如果连今天都有哪些庆典,分别是什么时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到时就会落一个君前失仪的下场。

因此,杨沅虽然把整个流程叫人精简抄录下来,做了个“备忘”,还是得亲眼看看,做到心中有数。

官家赵愭和东宫一众属官,是最为亢奋的。

摄政晋王和顾命首相,都在有序地逐步移交权力。

正旦之后,他就是言出法随、乾纲独断之君了。

虽然之前晋王赵璩和首相魏良臣都很尊重他的意见,可意义终究不同。

而东宫属官则是因为终于可以兑现他们的从龙之功,一抒平生抱负的兴奋。

此前毕竟多少要顾忌晋王和宰相魏良臣的看法。

随着秀女选拔的每一次筛选,候选的秀女都在不断减少。

由于这一届秀女选拔,主要是为了为亲政之后的皇帝选择皇后,因此筛选愈加严格,所以最终进入第四选的秀女,一共不过三十七人。

“三十七人而已,也没多少人,朕亲自挑选吧。”

赵愭看看名单,饶有兴致地道。小皇帝正是少年慕艾,对异性产生兴趣的时候,这是选自己的枕边人,所以也是比较在乎的。

十二月二十八日,秀女终选。

地点还是在钟美阁。

赵愭得了御前太监提醒,正要赶往钟美阁,一位管事太监匆匆赶来,对他附耳低语了几句。

赵愭眉头一皱,略一踌躇,还是不耐烦地摆了摆手:“请两宫先去为朕选秀吧,朕去处理一下,完事即返。”

说罢,赵愭便匆匆往外走去。

小皇帝亲政,要举行“亲政仪”。

之前负责摄政的晋王要和皇帝一起,举行誓戒筑坛、祭告天地、受宝宣表、行礼庆贺、赐宴颁诏等仪式。

而文武百官,则按照级别高低,分别于举行交接仪式的大庆殿、南宫门和午门三处地方三跪九叩。

现在的问题是,以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楼忘臣为首的一班东宫旧臣,都属于权重位卑的角色。

这也是他们急于摘桃子抢功的原因。

没有实实在在的功劳,这官职和品阶实在升上不去。

只凭一个东宫旧属,就能位极人臣的话,还用建功立业吗?

皇帝信任他们,正好可以利用大宋官、职、差使分离的特点,让他们先掌握实权。

可一到皇帝亲政大典的时候,他们的品阶就不够看了。

按照礼部制定的亲政典仪,楼忘臣等人只能在午门外跪拜行礼,连宫门都进不了。

这让他们如何能忍?

为什么东华门外唱过名的就有底气?

为什么从正门抬进府去的正室夫人就有底气?

名不正则言不顺。

这么重要的场合被排在外面,这是关乎一辈子的事。

座次排名,在重视它的人眼中,真的是要“寸土必争”的。

赵愭这边刚走,小公主赵宁儿就跑进了后宫。

哪有那么巧的事儿。

楼忘臣等一往东宫旧属在午门外发作起来,正是赵宁儿派了几个太监过去,在他们旁边风风凉凉地说了那么几句,激的他们发作了起来。

当然啦,出主意的是李凤娘,牵线的是晋王赵璩,执行者是赵宁儿。

这边刚把皇帝调走,赵宁儿就赶紧去通知太后了。

这事儿不着急还不行,凤娘姐姐说了,实实的不愿意做她的皇嫂。

如果她不帮忙,凤娘姐姐以后就再也不理她了。

赵宁儿从小到大,可就这么一个好朋友。

皇嫂她可以想要多少有多少,这个唯一的好朋友,可不能就此失去了。

()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