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山雾初散时,小沙弥净明抱着柴火跌坐在石阶上。他的僧袍沾满泥浆,掌心横着两道血痕。
“师父!“少年带着哭腔撞开方丈室的门,“昨日暴雨冲毁柴房,弟子往返十二趟才保住这些柴火,为何菩萨不护持修行人?“
慧觉禅师正在补缀百衲衣,银针穿过粗布发出沙沙声。“且看老衲这件旧衣。“他拎起遍布补丁的衣襟,“当年云游巴蜀,每处破洞都是山贼刀剑所赐。可正因这些缺口,如今才能纳进五湖四海的布头。“
窗外传来檐角铜铃的清响,惊起两只白颈山雀。老禅师捻动菩提子:“那年老衲与你般质问师父,他让我细看寺前青石阶——可记得台阶多少层?“
“四十九层,弟子日日洒扫......“
“最初采来的原石足有八十一层。“禅师将衣料迎向晨光,“三十年风雨削去三十二层,却让台阶愈发温润。昨日山洪看似毁物,实则是天地在雕琢你的掌纹。“
(二)
后山竹林里,净明望着满地断竿发怔。昨夜狂风摧折三十七竿新竹,正是他三个月前亲手栽下的。
“师父,精心养护反遭横祸,这算什么因果?“
慧觉禅师拾起半截竹枝,苍老的手指抚过裂口:“去年大雪压断老松,你可记得断处生出什么?“
“七八朵琥珀色的松苓。“
“正是。“禅师用竹枝在泥地勾画,“你看这裂纹走向,像不像达摩江面渡苇的纹路?“笔尖忽转,画出九道波浪:“竹本空心,遇劫则鸣。当年怀素和尚在破庙练字,狂风掀瓦打翻墨缸,反而成就'骤雨蕉叶'的狂草。“
说着取来陶壶,将竹枝斜插其中。午后斜阳穿过裂痕,在经案上映出龙蛇般的影迹。净明忽觉眼眶发热——那些破碎的竹节里,原来住着十万种光明。
(三)
腊月初八,净明染了咳疾。药寮苦味萦绕,少年蜷在蒲团上哽咽:“修行未成先损肉身,佛祖怎忍心?“
慧觉禅师掀开药炉,投入三枚带刺的苍耳子。“二十年前老衲闭关,左腿落下寒症。“他撩起僧袍,露出紫红的膝盖,“如今每逢雨雪发作,倒成了最灵验的晴雨表。“
窗外飘进细雪,沾在禅师的白眉上。“你可知无瑕美玉如何辨伪?“他忽然发问。见弟子摇头,便从袖中取出两块玉佩:“左边莹润无痕的,是扬州玉匠三月雕成;右边这道裂痕,是它在骊山地脉里修行了八千春秋。“
药汤沸腾声里,老禅师将病玉贴在弟子额前:“人身如陶器,裂纹恰是光进来的路。你且细听——这咳嗽声多像木鱼?“
(四)
春分法会前夜,净明失手打翻灯油,烧毁三卷《楞严经》。少年跪在藏经阁颤抖如风中叶。
慧觉禅师却燃起松明,将焦卷置于火光前:“看这'如是我闻'四字,墨色可有什么不同?“
“被火舌舔过处...墨迹反而更显沉郁。“
“当年玄奘法师过流沙河,经箱翻覆,经文浸水。“禅师用麈尾轻扫灰烬,“晾晒时却发现水渍勾勒出飞天纹样,成就了敦煌最珍贵的《湿经卷》。“
东方既白,老禅师领弟子至后山。指着千年银杏树上雷击的焦痕:“此树二十年前遭天火,如今伤疤处新芽最盛。去取笔墨来,我们把这'火版楞严'重新誊过。“
(五)
谷雨时节,净明因直言触怒知客僧,被罚去菜园挑粪。少年扁担晃得厉害,溅湿了新纳的僧鞋。
“师父,善心为何反招屈辱?“
慧觉禅师正在给白菜捉虫,闻言笑道:“可记得达摩洞前的'屈辱柏'?“见弟子茫然,便放下竹签:“那柏树生在两岩夹缝中,枝干扭曲如受刑人。可正因常年抗争,木质坚逾精铁,雷火不侵。“
老禅师舀起粪水浇菜:“你看这秽物入土,滋养的却是翡翠般菜叶。当年寒山子被逐出寺门,反在松林间悟出'世间谤我欺我辱我,如何处之'的偈子。“
暮鼓声中,禅师将弟子沾粪的僧鞋供在佛前:“明日法会,你便穿这双鞋去迎住持。“
(六)
中秋夜,净明望着残缺的月亮发呆。寺里分配月饼,他的那份被顽童撞落在地。
慧觉禅师将摔碎的月饼盛在荷叶上,淋上山蜂蜜:“当年苏东坡在黄州,将霉变的麦面烤成'皴皮饼',反成美味。你尝尝这沾了尘土的馅儿,可尝出别样滋味?“
弟子迟疑着咬下一口,忽然睁大眼:“桂花香里...混着松针清气?“
“落地时震开了内馅,让青丝玫瑰与崖柏花粉相遇。“老禅师指向月轮:“你看广寒宫阴影处,正是吴刚砍桂的所在。若非斧痕累累,哪来满界桂香?“
后山传来野狐长啸,禅师将碎渣撒向竹林:“去把供果换成这'破月饼',今夜必有好檀越上门。“
(七)
十年后的立冬日,新任住持净明法师在碑亭遇见扫雪的慧觉。老禅师正用雪水擦洗一道旧碑,碑身布满刀斧凿痕。
“师父,这前朝废碑还有供奉的必要?“
慧觉呵气暖手,指腹抚过残字:“你看这'忍'字缺了心字底,却显出三把利刃。当年武僧在此练功,误伤碑石,反让字迹生出兵戈气。“
夕阳将残碑投影拉长,竟似一叶扁舟。净明忽然泪落如珠——那些曾以为的劫难,此刻都在雪地上连成摆渡的星图。
老禅师将扫帚递来:“去把山门前的断阶再扫一遍。今晨有母子跪在那里哭泣,该添第九道凹痕了。“
暮鼓震落松枝积雪,盖住所有伤痕,却盖不住地底涌动的春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