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三国成刘辩 第111章 蒸汽扬威四海臣服

作者:无处红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3:10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入夏的洛阳工坊,蒸汽弥漫,铁器轰鸣。马钧带着工匠们围着一台巨大的机器忙碌,铜制的气缸泛着灼热的红光,蒸汽从阀门中喷涌而出,发出“哧哧”的声响。这是他们耗时半年改良的“卧式蒸汽机”,功率比之前的样机大了三倍,足以带动十架织布机同时运转。

“再加大火力!”马钧抹了把脸上的油污,对烧火的工匠喊道。随着炉膛内的煤炭越烧越旺,蒸汽机的飞轮开始高速旋转,通过皮带传动,远处工坊里的十架织布机“咔嗒咔嗒”地自动运转起来,丝线在经纬间穿梭,转眼便织出半匹带着波斯花纹的锦缎。

“成了!”工匠们欢呼雀跃,连前来视察的周瑜都忍不住抚掌赞叹:“公衡真乃神人!有了这机器,咱们的丝绸产量怕是要翻十倍!”

马钧却摇摇头,指着蒸汽机的铜炉道:“这还不够。若能把它装在战船上,不用风帆也能破浪前行,那才叫厉害!”

周瑜眼睛一亮:“此事我已向陛下禀报,陛下命你我合力研制蒸汽战船。所需材料、工匠,尽管开口!”

两人当即在工坊里画起图纸——马钧负责蒸汽机的动力传输,周瑜则根据水师作战需求设计船体结构。图纸上,传统楼船的外形下,多了一个藏在船舱里的蒸汽机,通过传动轴连接船尾的螺旋桨,取代了原本的橹桨。

消息传到合浦水师营地,太史慈正带着士兵操练。听闻要造蒸汽战船,他立刻派人送来一船上好的楠木:“告诉马先生,要多大的船身,咱水师都能造出来!”

三个月后,第一艘蒸汽战船“汉风号”在合浦港下水。这艘船长二十丈,宽五丈,甲板上设有十架连弩车,船舱内藏着一台卧式蒸汽机,烟囱冒着黑烟,在港口的阳光下格外醒目。

试航这日,刘辩特意从洛阳赶来。当“汉风号”不用风帆,仅凭蒸汽机的动力便在海面上灵活转向、加速,甚至逆流而上时,岸边的水师将士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好!”刘辩站在码头,望着乘风破浪的“汉风号”,朗声笑道,“有此战船,何愁海道不宁!”他转头对周瑜道,“再造二十艘!让水师将士熟悉操作,三个月后,东出琉球,南下林邑,清剿所有海盗,打通南海至印度洋的商路!”

“遵旨!”周瑜领命,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蒸汽战船的威慑力很快显现。盘踞在琉球附近的残余倭寇,听闻大汉水师有了“不用风也能跑的铁船”,吓得连夜扬帆逃窜,却被提前部署的“汉风号”追上。战船的连弩车齐发,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倭寇船只,螺旋桨搅动海水,轻易便撞沉了两艘贼船。残余倭寇见势不妙,纷纷弃船投降。

消息传到南海诸国,原本对大汉阳奉阴违的几个小国顿时收敛了气焰。林邑国国王亲自带着贡品来到合浦,跪地请罪,表示愿意永久臣服,年年纳贡。

与此同时,北方草原传来捷报。张辽利用蒸汽动力机改造的“蒸汽投石车”,在平定鲜卑残部的战役中大显神威。这种投石车无需人力绞盘,仅凭蒸汽机带动,便能将五十斤重的石弹投掷到三百步外,轻松摧毁了鲜卑人的石制堡垒。

“这铁家伙比咱们的牛角弓厉害十倍!”一个鲜卑降兵看着冒着蒸汽的投石车,眼中满是敬畏。张辽趁机向他们宣讲《大汉律》,分发铁制农具,让他们在草原上开垦农田。

西域方面,夏侯惇率部护送商队时,遭遇了一伙企图劫掠的匈奴余孽。河西铁骑配上改良后的杂交战马,速度比匈奴骑兵快了近三成,再加上携带的小型蒸汽机带动的连发弩,不到半个时辰便击溃了敌军,夺回了被抢的商货。

“大汉的铁骑不仅跑得快,箭还射得又快又准!”幸存的匈奴人惊魂未定,再也不敢轻易袭扰商路。

四路捷报传回洛阳,万国馆内一片欢腾。各国使者纷纷前来祝贺,罗马使者更是请求参观蒸汽机的制造过程,想将这项技术带回罗马。

“可以。”刘辩在太极殿召见使者时,慨然应允,“但朕有一个条件——罗马需开放红海沿岸的港口,让大汉的商队能直达非洲,互通有无。”

罗马使者毫不犹豫地答应:“陛下放心,我回去后便奏请凯撒大帝,将亚历山大港设为大汉商队的专用港口!”

这日,刘辩在御花园宴请文武百官与各国使者。席间,马钧献上了新研制的“蒸汽马车”——车厢由楠木打造,车头装着小型蒸汽机,不用马拉便能在园内的小路上行驶。

“陛下,此车若在驰道上行驶,一日可行三百里!”马钧介绍道。

刘辩登上马车,随着工匠点燃锅炉,马车缓缓启动,平稳地在园中游动。孙尚香掀开窗帘,看着窗外倒退的景色,笑道:“比轿子稳,比马车快,以后去合浦看海,怕是三日就能到了!”

众人纷纷赞叹,罗马使者更是感叹:“大汉的创造力,真是无穷无尽!”

宴罢,刘辩独自来到万国馆的顶层,俯瞰着灯火辉煌的洛阳城。蒸汽战船在南海犁开的浪花,蒸汽投石车在草原投下的石弹,蒸汽马车在驰道上留下的辙痕……这些都在诉说着一个事实:大汉的锋芒,已不仅是铁甲与利刃,更是智慧与创造。

“陛下,西域商队送来消息,说他们在波斯见到了罗马的蒸汽机模型,是按咱们的图纸造的。”郭嘉走上前来,递上一份奏报。

刘辩接过奏报,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好。让他们造,造得越多越好。技艺这东西,就像火种,传得越广,烧得越旺。”他顿了顿,望向天边的明月,“朕要让这蒸汽的力量,不仅为大汉所用,更要为天下人所用。让四海之内,再无战乱,再无饥寒,共享太平。”

郭嘉躬身道:“陛下之志,远超古人。”

夜风拂过,带来远处工坊的蒸汽味与酒肆的喧嚣。刘辩知道,蒸汽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大汉的征程也远未结束。但他有信心,有这智慧的火种,有这团结的民心,大汉定能照亮更广阔的天地,让“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誓言,变成“服我大汉者,四海同春”的现实。

月光下,万国馆前的“四海一家”石碑泛着清辉,仿佛在见证着这个伟大时代的到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