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江陵,一行人朝着襄阳进发。沿途官道平坦,往来行人渐多,比起江陵的繁华,这一路更多了几分田园诗意。
这日午后,行至一处岔路口,正遇着几个农夫围着一辆陷在泥坑里的马车发愁。车旁立着一位身着纶巾、手持羽扇的青年,虽面带焦急,却依旧气度从容,见刘辩一行路过,便拱手道:“这位公子,能否借贵属一助?马车陷在此处,实在难行。”
刘辩见那青年眉清目秀,举止文雅,便让石敢上前帮忙。石敢力气极大,与几个农夫合力,很快便将马车推出了泥坑。
“多谢公子相助,在下徐庶,字元直。”青年拱手道谢,目光在刘辩一行身上扫过,尤其在墨尘和李默身上多停留了片刻,似是看出了两人并非寻常随从。
“在下刘辩。”刘辩回礼,“徐先生这是要去往何处?”
“正要前往襄阳,拜访水镜先生。”徐庶笑道。
“如此正好,我们也正要去襄阳,不如同行?”刘辩心中一动,徐庶可是三国时期有名的谋士,虽后来因曹操胁迫而投魏,但其才华不容小觑,能在此相遇,实属缘分。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点头:“固所愿也。”
同行路上,刘辩与徐庶谈天说地,从农事谈到时局,徐庶见解独到,尤其对天下大势的分析,更是切中要害,让刘辩暗暗佩服。徐庶也对刘辩的见识感到惊讶,这位看似普通的“刘公子”,不仅对经史子集极为熟悉,对民生疾苦也颇有体恤,言谈间透着一股非凡的气度。
行至傍晚,前方出现一片竹林,竹林深处隐约可见几座茅屋,正是水镜庄。庄前有一小溪,溪上横着一座石板桥,桥头立着一块石碑,上书“水镜庄”三字,笔法飘逸。
“前面便是水镜先生的居所了。”徐庶道。
刚走到庄前,便见一个小童迎了出来,拱手道:“家师早已等候各位多时,请随我来。”
刘辩等人跟着小童走进庄内,只见庭院清幽,种着不少奇花异草,一间茅屋前,一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坐在竹椅上,手持一卷书,神态闲适。
“弟子徐庶,拜见先生。”徐庶上前躬身行礼。
老者放下书卷,目光落在刘辩一行身上,笑道:“刘公子远道而来,老夫有失远迎啊。”
刘辩拱手道:“晚辈刘辩,久闻水镜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拜访,望先生不吝赐教。”
这位老者正是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他抚须笑道:“公子客气了。请坐。”
众人落座,小童奉上茶水。司马徽看向刘辩:“公子此番前来,想必不只是为了拜访老夫吧?”
刘辩坦然道:“实不相瞒,晚辈游历天下,一是为增长见闻,二是为寻访贤才。听闻先生识人辨才之能天下闻名,故而来此,望先生指点一二。”
司马徽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天下大乱,正是用人之际,公子有此心,实属难得。”他顿了顿,看向徐庶,“元直便是难得的人才,公子今日与他同行,已是一大收获。”
徐庶闻言,连忙道:“先生谬赞了。”
司马徽笑了笑,又道:“襄阳一带,确有不少贤才。比如有位姓庞名统,字士元的先生,虽其貌不扬,却有经天纬地之才,人送外号‘凤雏’。”
“凤雏庞统?”刘辩心中一喜,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没想到水镜先生竟主动提及。
“正是。”司马徽点头,“只是士元性情高傲,寻常人难以请动。”
刘辩正欲再问,忽闻茅屋后传来一阵朗笑声:“水镜先生又在背后说我坏话了?”
只见一个身材矮胖、其貌不扬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虽容貌普通,眼神却极为锐利,正是庞统。
“士元,你来得正好。”司马徽笑道,“我正与刘公子谈及你。”
庞统看向刘辩,拱手道:“在下庞统,见过刘公子。”
“久闻士元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刘辩连忙回礼。
庞统哈哈一笑:“公子不必多礼。方才听闻公子在寻访贤才,不知公子眼中的‘贤才’,当是何种模样?”
刘辩正色道:“在晚辈看来,贤才不在于容貌,不在于出身,而在于是否心怀天下,是否能为百姓谋福祉。若有经世济民之能,哪怕出身草莽,亦是栋梁之材。”
庞统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抚掌道:“公子此言,深得我心!世人多以貌取人,以出身论高低,公子能有此见地,实属难得!”
司马徽在一旁笑道:“看来士元与公子颇为投缘。”
刘辩趁机道:“士元先生若不嫌弃,不知愿否随晚辈同行?一同游历天下,见证世间百态,若有机会,也好为百姓略尽绵力。”
庞统沉吟片刻,点头道:“好!我见公子气度不凡,又有济世之心,便随你走一遭!”
刘辩心中大喜,没想到竟如此顺利便邀得庞统同行。
此时,司马徽又道:“除了士元,还有一位奇才,隐居在南阳卧龙岗,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其才远在你我之上,若能得他相助,天下可定。”
“卧龙诸葛亮!”刘辩心中激动不已,他此行最想寻访的,便是这位卧龙先生。
“只是孔明性情淡泊,轻易不出山。”司马徽道,“公子若想请他,怕是要多费些功夫。”
刘辩坚定道:“只要能得孔明先生相助,再多辛苦也值得。晚辈打算明日便前往南阳卧龙岗,拜访孔明先生。”
司马徽点头:“如此也好。元直与士元对南阳一带颇为熟悉,可与你同去。”
徐庶与庞统皆应声应允。
夜色渐深,水镜庄内灯火通明。刘辩与徐庶、庞统谈得投机,从天下大势到民生利弊,越谈越是投契。墨尘与李默则在一旁与司马徽探讨医理与机关之术,相谈甚欢。苏云、凌烟、白素三人也与小童交流着庄内的花草,气氛融洽。
刘辩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襄阳之行,不仅得见水镜先生,更邀得徐庶、庞统同行,接下来的卧龙岗之行,又会有怎样的收获?他隐隐觉得,这趟江湖之旅,正在朝着他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在身边,或许,平定天下的基石,便在此刻悄然奠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