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三国成刘辩 第8章 剑影阁密报黄巾初显

作者:无处红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3:10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自得了王越的剑影阁令牌,刘辩便将其妥善收好,并未轻易动用。他知道,这样的秘密力量,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轻示于人。眼下最重要的,仍是稳步提升自身与赵虎等人的实力,同时密切关注朝堂与天下的动向。

时光飞逝,又是两年过去。刘辩已长到七岁,身形虽仍稚嫩,眉宇间却已透出一股远超同龄人的沉稳与威严。他的剑术在王越指点下突飞猛进,寻常侍卫三五个已近不了身;经史子集在杨彪悉心教导下,也早已烂熟于心,时常能对朝政提出独到见解,连灵帝偶尔听闻,也会点头称许。

赵虎等六个少年,如今已是十七八岁的模样,个个身姿挺拔,眼神锐利。两年间,他们不仅剑术大成,更在杨彪的教导下识文断字,明晓忠义之道,对刘辩更是忠心耿耿,甘愿赴汤蹈火。刘辩已将他们悄悄接入府中,对外以贴身侍卫的身份安置,暗中则让他们分管一些府中事务,锻炼其处事能力。

这日午后,刘辩正在书房与杨彪探讨《孙子兵法》,忽然听到门外传来轻微的叩击声,节奏独特——这是他与赵虎等人约定的暗号,示意有紧急要事。

“进来。”刘辩扬声道。

赵虎推门而入,神色凝重,手中捧着一个密封的竹筒:“殿下,方才府外有人送来这个,说是给您的,还说……凭令牌信物所托。”

刘辩心中一动,知道是剑影阁的人来了。他示意赵虎将竹筒呈上,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卷极薄的绢布,上面用特制的墨水写着几行小字,字迹潦草却透着一股紧迫感。

杨彪见刘辩神色愈发严肃,也凑近细看。只见绢布上写着:“冀州巨鹿张角,以‘太平道’惑众,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传言其私造兵器,似有异动,望早做提防。”

“张角?太平道?”刘辩瞳孔骤缩,一股寒意从心底升起。

来了!

他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要发生了。黄巾起义,这场撼动大汉根基的农民起义,终于露出了苗头!

杨彪显然也听说过太平道的名号,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老臣也略有耳闻,说这张角能画符治病,信徒众多,没想到竟已发展到如此地步,还私造兵器……这是要反啊!”

“何止是反。”刘辩沉声道,“八州信徒,数十万之众,一旦起事,天下必乱!”他清楚记得,历史上黄巾起义爆发后,各地官府望风披靡,朝廷不得不放权给地方豪强募兵镇压,这才埋下了群雄割据的隐患。

“必须立刻将此事禀报陛下!”杨彪急道,“早做准备,或许还能遏制其势!”

刘辩却摇了摇头,眉头紧锁:“太傅以为,父皇会信吗?”

杨彪一愣,随即沉默下来。灵帝近年愈发沉湎酒色,朝政尽委于十常侍,张角这些年能发展壮大,未必没有宦官包庇纵容的缘故——据说太平道曾向赵忠等人行贿,以求庇护。此刻将此事捅上去,十常侍定会百般阻挠,甚至可能反咬一口,说他们造谣生事。

“那……就眼睁睁看着他们准备吗?”杨彪心急如焚。

“当然不能。”刘辩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陛下或许会被蒙蔽,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赵虎!”

“属下在!”赵虎上前一步,躬身听令。

“你立刻带人,持我信物去一趟冀州,务必查探清楚张角的具体动向,尤其是他们的起事时间、兵力部署、核心头目等信息,切记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身份。”刘辩沉声道。

“属下遵命!”赵虎领命,转身便要离去。

“等等。”刘辩叫住他,从怀中取出那枚剑影阁令牌,“持此令牌,若遇危难,可联系当地剑影阁之人,他们会相助。”

赵虎接过令牌,郑重收好,快步离去。

待赵虎走后,刘辩看向杨彪:“太傅,我们也需做两手准备。一方面,继续关注朝堂动向,寻找机会向陛下进言,哪怕不能彻底根除,也要让朝廷有所警惕;另一方面,需暗中联络一些可靠的朝臣,尤其是边关将领,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一旦事发,能迅速响应。”

杨彪点头:“老臣明白。朝中如卢植、皇甫嵩、朱儁等将领,皆是忠勇之士,可暗中联络。只是……此事风险极大,若被宦官知晓,恐遭陷害。”

“富贵险中求,江山更是如此。”刘辩语气坚定,“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就算将来事发,我们有准备,也能多几分胜算。”

接下来的日子,刘辩一边照常学文习武,一边密切关注着各方消息。杨彪则利用自己弘农杨氏的人脉,暗中联络朝中忠良,提及太平道隐患,不少将领听闻后,虽未明言,却都暗中加强了军备,显然也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然而,朝堂之上,依旧是一片歌舞升平。十常侍依旧把持朝政,对太平道之事讳莫如深,甚至有宦官在灵帝面前夸赞张角“教化百姓,安抚民心”,引得灵帝颇为受用。

一个月后,赵虎风尘仆仆地返回,带回了更详细的情报。

“殿下,张角确实在密谋起事,约定于明年甲子年三月五日,各地同时举事,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赵虎声音压低,“他们的核心头目有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还有八大渠帅分领各州信徒,如今正秘密囤积粮草,打造兵器,信徒们更是摩拳擦掌,只待时日。”

刘辩拳头紧握,指甲几乎嵌进肉里。明年三月五日,距今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了!

“看来,他们的动作比预想中更快。”刘辩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赵虎,你辛苦了,先下去休息。”

赵虎退下后,刘辩立刻召来杨彪,将情报告知。

“事已至此,不能再等了。”杨彪沉声道,“老臣明日便进宫,拼死也要向陛下禀明此事!”

刘辩摇了摇头:“光凭我们一面之词,父皇未必会信。不如……我们借他人之口。”

“借他人之口?”杨彪疑惑道。

“嗯。”刘辩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太傅可联络司徒杨赐大人,让他联名几位重臣,一同上奏。杨大人是您的族兄,又是三朝元老,威望极高,他的话,父皇或许能听进去几分。”

杨彪眼前一亮:“此计甚好!杨司徒素来忧心国事,定会应允。”

“还有。”刘辩补充道,“让赵虎他们将张角的部分罪证,悄悄透露给一些与十常侍不和的朝臣,借他们之口,在朝堂上发难,就算扳不倒张角,也要让十常侍难以完全掩盖此事。”

“老臣这就去办!”杨彪精神一振,转身匆匆离去。

书房内只剩下刘辩一人,他走到窗前,望着天边渐沉的落日,心中思绪万千。

黄巾起义,这是他穿越而来面临的第一个重大考验。历史的车轮已经开始转动,他能否借助先知先觉,改变这场战乱的烈度?能否护住更多的百姓,为大汉保留更多的元气?

他不知道答案,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全力以赴。

窗外的风,似乎也带上了一丝躁动的气息,预示着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已在悄然酝酿。而他,必须在风暴来临之前,做好万全的准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