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的王都平壤,此刻正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氛。
大汉使者带着丰厚的聘礼和皇帝的诏书抵达后,高句丽王高建武召集了大臣们商议了整整三天。
“大王,大汉皇帝赐婚宗室之女,还送来这么多珍宝,足见诚意啊。”一位老臣躬身道,“公孙度不过是想利用我们挡枪,跟着他对抗大汉,怕是没好下场。”
另一位武将却反驳:“公孙度许给我们的好处也不少,而且大汉远,辽东近,若得罪了公孙度,他随时能打过来!”
高建武手指敲击着案几,眉头紧锁。他心里清楚,大汉的实力远非公孙度可比,只是多年来与辽东相互制衡,才维持着表面的和平。如今大汉主动示好,赐婚、送礼,给足了面子,若是不识抬举,一旦大汉大军压境,高句丽根本抵挡不住。
“大汉使者说,只要我们与公孙度断绝往来,朝廷不仅会承认我们对边境几个小部落的管辖权,还会开通互市,让我们能用皮毛换回丝绸、铁器。”高建武缓缓道,“这些,都是公孙度给不了的。”
最终,高建武拍板:“回复大汉使者,我们接受赐婚,即刻与公孙度断绝一切联系!另外,派使者随大汉使者去洛阳,向大汉皇帝称臣纳贡。”
消息传到辽东,公孙度气得摔碎了案上的茶具。
“废物!一群废物!”他对着柳毅怒吼,“我给的好处还不够多吗?竟然被大汉几句好话、几件礼物就收买了!”
柳毅垂首道:“主公,高句丽本就首鼠两端,大汉势大,他们自然趋利避害。如今我们失去了外援,辽东孤立无援,不如……”
“不如什么?”公孙度瞪着他,“你也想劝我投降?我公孙度在辽东经营这么多年,岂能屈居人下!”
柳毅还想再劝,却被公孙度厉声打断:“够了!传令下去,加固城防,整军备战!我就不信,大汉敢冒着严寒来攻辽东!”
辽东的紧张局势很快传回洛阳。
御书房内,刘辩看着郭嘉递上来的密报,笑道:“高句丽果然识时务,公孙度成了孤家寡人了。”
郭嘉道:“公孙度现在是硬撑,据探子回报,辽东百姓听闻朝廷要安抚,已有不少人偷偷向幽州的张辽将军递消息,想里应外合。”
“民心向背,可见一斑。”诸葛亮道,“此时若再派人去劝降,成功率会很高。”
刘辩点头:“就派陈琳去吧,他文笔好,能言善辩,定能说动公孙度。”
陈琳领命前往辽东,见到公孙度后,先是晓以大义,说清朝廷的安抚政策,又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指出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
公孙度起初还嘴硬,但当陈琳拿出辽东百姓的联名信,以及张辽大军在幽州整装待发的消息后,他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
“罢了罢了。”公孙度颓然坐下,“我降了。”
数日后,公孙度随陈琳回到洛阳,向刘辩献上辽东地图和印信,正式归顺朝廷。
消息传开,朝野震动,百姓欢呼。
刘辩在太极殿设宴款待众臣,席间,周瑜举杯道:“陛下运筹帷幄,不费一兵一卒收服辽东,实乃圣明!”
众人纷纷附和,举杯同庆。
孙尚香坐在刘辩身边,笑着说:“陛下,这下辽东也安定了,天下是不是快太平了?”
刘辩握住她的手,看向殿外依旧飘扬的雪花,眼中充满了憧憬:“快了,等明年开春,咱们就能看到一个更安稳的天下了。”
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亮了覆盖着积雪的洛阳城,也照亮了一个王朝逐渐走向兴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