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三国成刘辩 第105章 粮仓丰实暗流再涌

作者:无处红尘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4 08:03:10
最新网址:www.biqumu.com

入秋的洛阳,空气中弥漫着谷物的清香。城外的官仓前,车水马龙,农夫们推着满载新粮的独轮车,排着长队等候入库。仓吏拿着账簿,高声报数:“偃师县,新麦三千石!”“巩县,粟米两千五百石!”声音洪亮,震得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

一个皮肤黝黑的老农擦着汗,看着自家车上的粮食被倒入仓中,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花。他叫王二柱,是偃师县的佃农,去年官府推广了曲辕犁和翻车,他家的三亩薄田竟比往年多收了两成粮。“今年冬天,能给娃添件新棉袄了。”他念叨着,从怀里掏出个粗布包,里面是刚买的麦芽糖,是给守在村口等他的小孙子带的。

官仓的主簿是新科进士张衡,他正蹲在粮堆旁,用手捻起一粒麦子仔细查看。这麦子饱满圆润,是马钧新培育的“双穗麦”,一株能结两穗,亩产比普通麦子高近三成。“王老爹,您家的麦子长得真好!”张衡笑着说,“明年县里要开农技学堂,专门教大家选种、施肥,您可得来学。”

王二柱连连点头:“一定去!一定去!去年听了农官的话,多施了草木灰,麦子就壮了不少。这学堂要是开了,咱庄稼人更有盼头了!”

不远处,几个西域商人正围着一辆运棉车啧啧称奇。车上的棉花雪白蓬松,是从琼州运来的新棉,纤维比西域的长绒棉还要细软。“这东西能织出比丝绸还软的布?”一个波斯商人难以置信地伸手摸了摸,棉花的暖意从指尖传来,让他想起了家乡的羊毛,却又比羊毛轻便许多。

负责押送棉花的是江东来的商队头领周平,他笑着递过一匹刚织成的棉布:“您摸摸这个,用琼州新棉织的,做冬衣又轻又暖。我们老板说了,明年要在河西开棉纺坊,到时候西域的朋友都能穿上这好布。”

波斯商人接过棉布,指尖划过细密的纹路,当即拍板:“我订一百匹!不,两百匹!要最快运到波斯去!”

官仓的热闹传到宫中时,刘辩正与李皇后、孙尚香在御花园品尝新收的稻米。这稻米是从琼州运来的,颗粒修长,煮出的米饭带着淡淡的椰香。“琼州的两季稻果然名不虚传。”李皇后舀起一勺米饭,轻声道,“听说那里的黎族百姓,现在都学着汉人种稻,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孙尚香点头附和:“兄长来信说,琼州的港口已经能停得下十艘大海船了,上个月还来了艘从扶南来的船,船上装的胡椒,香得能飘出半里地去。”

刘辩放下碗筷,望着园中飘落的银杏叶,眼中却掠过一丝凝重:“粮足民安,本是好事,可树大招风,总有人见不得这太平景象。”

话音刚落,郭嘉便急匆匆地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封火漆封口的密信,脸色有些难看:“陛下,并州传来急报,匈奴残部联合乌桓的几个部落,在边境蠢蠢欲动,劫掠了代郡的两个村落。”

刘辩接过密信,指尖用力,火漆应声而裂。信上是并州刺史张辽的亲笔,说匈奴首领呼厨泉收拢了北匈奴战败后的残部,又拉拢了对朝廷不满的乌桓王蹋顿,兵力已达三万,盘踞在雁门关外,大有南下之势。

“呼厨泉?”刘辩眉头紧锁,“此人是南匈奴单于的弟弟,当年朝廷平定北匈奴时,他假意归降,没想到竟藏着这般野心。”

诸葛亮此时也闻讯赶来,看过密信后沉声道:“匈奴与乌桓勾结,无非是见我朝忙于经营西域与南海,想趁机捞些好处。他们以为边境空虚,却不知张辽将军早已在雁门关布下重兵。”

“张辽有多少兵力?”刘辩问道。

“并州驻军五万,其中骑兵三万,皆是百战精锐。”郭嘉接口道,“只是匈奴与乌桓皆是骑兵,来去如风,若他们分散劫掠,恐难一网打尽。”

孙尚香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英气:“陛下,臣妃愿请命前往并州,协助张将军平叛!”

刘辩握住她的手,轻轻摇头:“你熟悉水战,骑兵作战非你所长。况且,朝中也需要有人稳定后方。”他转向诸葛亮与郭嘉,“你们觉得,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沉思片刻,道:“可分三步走。其一,令张辽固守雁门关,坚壁清野,断其补给;其二,派使者前往乌桓,许以重利,离间呼厨泉与蹋顿的关系——蹋顿本就摇摆不定,若给他足够的好处,未必不会反戈一击;其三,调马超率河西铁骑东进,与张辽形成夹击之势,待其内乱,再一举击溃。”

郭嘉抚掌道:“孔明此计甚妙!尤其是离间之计,乌桓与匈奴本就有旧怨,蹋顿见利忘义,定能成功。臣举荐张既为使者,此人能言善辩,熟悉异族习性,定能不辱使命。”

刘辩点头:“就依此计。传旨张辽,严守边关,不得轻易出战;令张既即刻出使乌桓;调马超率两万河西铁骑,三日内出发,驰援并州!”

旨意发出后,御花园内一时寂静。李皇后轻声道:“又要打仗了吗?”

刘辩看着她担忧的眼神,温声道:“只是些跳梁小丑,掀不起大浪。待平定了这伙乱贼,边境才能长治久安。”他望向远方,仿佛能看到雁门关外的烽火,“这天下,总有些魑魅魍魉,见不得光。但只要我们手握利剑,心存光明,就不怕他们作祟。”

傍晚的夕阳将宫墙染成金红,刘辩站在角楼上,看着洛阳城的万家灯火。官仓的粮堆、工坊的锤声、商队的驼铃……这繁华盛世的背后,总需要有人守护。他知道,马超的铁骑很快就会踏过黄河,张辽的刀枪已在雁门关擦亮,而张既的使者车,正朝着乌桓的部落疾驰而去。

一场新的风暴,正在北方的草原上酝酿。但刘辩心中无惧,因为他身后,是日益强盛的大汉,是安居乐业的百姓,是无数愿意为这太平盛世抛头颅、洒热血的忠勇之士。

夜风渐起,吹动着角楼上的“汉”字旗。刘辩握紧腰间的佩剑,剑鞘上的龙纹在夕阳下闪着冷光。他知道,和平从不是等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守出来的。这一次,他要让那些觊觎大汉疆土的人明白,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与此同时,雁门关外的匈奴营地,呼厨泉正与蹋顿饮着烈酒。帐外,三万骑兵的战马喷着响鼻,蹄声震得地面微微发颤。“等咱们攻破雁门关,洛阳的丝绸、瓷器,还有那些漂亮的汉家女子,都归你我所有!”呼厨泉举杯狂笑道,眼中满是贪婪。

蹋顿端着酒杯,眼神却有些闪烁。他想起了张既使者带来的承诺——朝廷愿将云中郡的草场赐给乌桓,每年还送千匹绸缎、万石粮食。这些好处,比跟着呼厨泉劫掠要安稳得多。“单于放心,”他强笑道,“乌桓的勇士,定会为你冲锋陷阵。”

帐外的风更紧了,吹得篝火噼啪作响,仿佛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血战。而远在洛阳的刘辩,早已布好了天罗地网,只待猎物入网。

夜色渐深,洛阳城的灯火次第熄灭,唯有皇宫的御书房依旧亮着灯。刘辩铺开并州地图,指尖划过雁门关的位置,那里,将是检验大汉铁骑锋芒的又一个战场。他知道,此战之后,北方的草原将迎来真正的平静,而大汉的旗帜,将在更辽阔的土地上飘扬。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