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洛阳,校场上旌旗如林,甲胄映日。刘辩一身戎装,立于点将台之上,望着台下黑压压的军阵,声如洪钟:“自朕登基,已历七载。七年间,兴农桑,通商贸,修水利,练甲兵,皆为今日——扬我大汉国威,靖我四海烽烟!”
台下十万禁军齐声呐喊,声震云霄,连远处的太液池都泛起涟漪。这七年,大汉休养生息,国力已非昔日可比,单是常备军便已扩充至五十万:其中,中央禁军十万,屯于洛阳周边;北方边军二十万,分驻并州、幽州、凉州,由张辽、马超、夏侯惇分掌;南方水师十万,以周瑜为帅,屯于江东、合浦、琼州;另有地方郡兵十万,镇守各州要地。
“点将!”刘辩身旁的兵部尚书陈琳高声唱喏。
“张辽!”
“末将在!”一员虎将出列,紫袍银甲,正是并州刺史张辽。他麾下并州军五万,皆是熟悉草原作战的骑兵,常年驻守雁门关,与匈奴、乌桓周旋。
“马超!”
“末将在!”锦马超应声而出,银枪白马,风采依旧。他统领的河西铁骑三万,久居西域,熟悉戈壁地形,曾大败北匈奴,威名远播。
“周瑜!”
“末将在!”周瑜一身水师铠甲,腰间佩剑寒光凛冽。他麾下水师十万,大小战船千余艘,其中“楼船”“斗舰”等大型战船百艘,配备了新研制的“投石机”“连弩车”,战力冠绝四海。
“夏侯惇、太史慈、孙策、庞德……”陈琳一口气点出二十余员将领,皆是身经百战的悍将。他们或镇守一方,或执掌精锐,皆是大汉的铁甲锋芒。
点完武将,刘辩目光转向身后的文臣队列:“郭嘉!”
“臣在。”郭嘉出列,羽扇轻摇,眼中闪烁着智计的光芒。这七年,他辅佐刘辩稳定朝局,洞察各方动向,奇谋迭出。
“诸葛亮!”
“臣在。”诸葛亮躬身应道,手中羽扇与郭嘉不同,扇面绘着山河图。他主管民生、水利、农桑,为大汉积蓄国力,功不可没。
“贾诩、徐庶、陈琳、诸葛瑾……”刘辩一一唤出谋士之名。贾诩深谋远虑,擅长安抚异族;徐庶沉稳干练,执掌太学与人才选拔;陈琳笔锋犀利,兼管兵部文书;诸葛瑾则在河西商栈历练多年,熟悉商贸与外交。
待众人列阵完毕,刘辩拿起案上的四份诏书,朗声道:“北方匈奴残部呼厨泉勾结乌桓蹋顿,屡犯边境,令张辽为主帅,马超为副帅,率并州军、河西铁骑共八万,北伐草原,务必荡平贼巢,将匈奴、乌桓余部迁入塞内,编户为民!”
“遵旨!”张辽、马超齐声领命,抱拳而去。
“东南沿海,倭寇袭扰我合浦、琼州商路,掳掠百姓。令周瑜为主帅,太史慈为副帅,率水师五万,战船三百艘,东出大海,清剿倭寇,直捣其巢穴琉球岛,设立郡县,纳入大汉版图!”
“遵旨!”周瑜、太史慈领命,转身奔赴水师营地。
“西域大宛国,暗通罗马残部,阻塞丝路商道,扣押我大汉商队。令夏侯惇为主帅,徐庶为监军,率凉州军三万,兵发大宛,迫使其开城谢罪,重开商路,并遣王子入质洛阳!”
“遵旨!”夏侯惇与徐庶领命,大步离去。
“交州以南,林邑国(今越南中部)趁乱袭扰我边境,掠夺人口。令孙策为主帅,诸葛瑾为副帅,率交州郡兵两万,南征林邑,收回被占土地,安抚当地百姓,设立据点,保障海道畅通!”
“遵旨!”孙策与诸葛瑾领命,即刻整军。
四道诏书,四路大军,东西南北,齐头并进。点将台下,文武百官看着这雷霆万钧的阵势,无不心生振奋。这七年的隐忍积蓄,终于到了亮剑之时。
散朝后,刘辩回到御书房,孙尚香正帮他整理案上的军报。她拿起一份水师的战船图纸,上面标注着“楼船”的参数:高十丈,分五层,可载兵卒五百,配备投石机十架,连弩车二十架,船身包裹铁皮,坚不可摧。
“公瑾哥哥的水师,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孙尚香感叹道,“这楼船若是开到琉球,倭寇见了,怕是要吓破胆。”
刘辩从背后拥住她,笑道:“不止水师,咱们的铁骑、步军,哪一样不是精锐?张辽的‘破阵骑’,能在草原上凿穿匈奴的军阵;马超的‘背嵬军’,连西域的骆驼兵都闻风丧胆;夏侯惇的‘先登营’,攻城拔寨从无败绩。”
正说着,郭嘉与诸葛亮联袂而来,手中捧着最新的军情简报。
“陛下,张辽将军已从雁门关出兵,采用‘诱敌深入’之计,派小股骑兵佯败,引呼厨泉主力进入预设的口袋阵,只待马超的河西铁骑赶到,便可合围。”郭嘉汇报道。
诸葛亮补充道:“周瑜将军已率水师从合浦出发,沿途收编了琼州的黎族战船,渔民们自愿充当向导,说熟悉琉球岛的暗礁水道。预计半月内可抵达琉球海域。”
刘辩点头:“让他们放手去做,粮草、军械,兵部务必保障到位。”他顿了顿,又道,“告诉四位主帅,兵锋所指,当以‘震慑’为主,少杀戮,多安抚。降服的部族,编入郡县;归降的小国,保留其王,但需称臣纳贡,遵守大汉法度。”
“陛下仁心。”诸葛亮拱手道,“如此一来,既能扬威,又能收民心,实为上策。”
三日后,北方传来捷报:张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设伏,大败匈奴与乌桓联军,斩杀三万,俘虏呼厨泉与蹋顿。马超的河西铁骑抄了敌军后路,缴获牛羊马匹十万头,粮草无数。张辽已按刘辩旨意,将俘虏的匈奴、乌桓部众迁往云中郡,分给土地,教其耕种,并选派汉官治理。
消息传到草原,残余的部族无不震恐,纷纷遣使入贡,表示臣服。北方边境,自此安定。
几乎同时,东南海域传来佳音:周瑜的水师在琉球岛附近与倭寇主力遭遇,楼船上的投石机与连弩车大发神威,击沉倭寇战船百余艘,斩杀倭寇首领。太史慈率部登陆琉球,捣毁倭寇巢穴,解救被掳汉民数千。周瑜已在琉球设立“琉球郡”,派官驻守,移民实边。
西域方面,夏侯惇的大军兵临大宛国都城贵山城下。大宛王见汉军势大,吓得开城投降,释放了所有被扣商队,献上宝马千匹,并遣王子随徐庶入洛阳为质。夏侯惇在贵山城设立“西域都护府”分部,加强对丝路中段的管控。
南线的孙策也传来捷报:林邑国国王见汉军兵临城下,自知不敌,出城投降,归还了掠夺的人口与土地。孙策在林邑边境设立“南交郡”,派驻兵马,与当地部落首领结盟,共同保障海道安全。
四路大军皆胜的消息传回洛阳,全城百姓欢呼雀跃,自发涌上街头,舞龙舞狮,庆祝胜利。太学的学子们更是挥毫泼墨,写下《四夷臣服赋》,歌颂大汉的强盛。
御书房内,刘辩铺开一幅新绘的《大汉疆域图》,图上,北方的草原、东南的琉球、西域的大宛、南方的林邑,都已纳入大汉的版图或势力范围。丝绸之路与海上商路畅通无阻,各地的贡品、商货源源不断地运往洛阳,呈现出一派四海来朝的盛景。
“陛下,如今四海平定,当休养生息,与民同乐了。”李皇后端来一碗清茶,轻声道。
刘辩接过清茶,望着窗外的晴空,笑道:“平定只是开始。接下来,要在新纳入的土地上推广农桑、开设学堂、修建道路,让那里的百姓也能过上安稳日子。”他转头看向郭嘉与诸葛亮,“你们说,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郭嘉笑道:“臣以为,当编纂《大汉律》,统一全国法度,让各地皆有章可循。”
诸葛亮点头:“臣附议。同时,可派人出使罗马,巩固贸易往来,让大汉的威名远播西陆。”
刘辩眼中闪烁着光芒:“好!就这么办。朕要让这大汉,不仅有铁甲锋芒,更有文治光辉,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
夕阳透过窗棂,洒在《大汉疆域图》上,照亮了那片日益辽阔的土地。属于大汉的辉煌,才刚刚开始书写新的篇章。